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130)+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李青禾笑着向众人递上一碟子切成小块的番茄,让大家用牙签戳一块品尝。

“嗯,汁水充盈,酸甜可口。”

“是的,这个时节吃,解渴又解腻。”

“对对,这一斤多少钱?”

“……”

尝过的客人赞不绝口,纷纷询问价格。

现在水果种类稀少,番茄之前未在清石县出现过,所以李青禾不打算走亲民路线,定的价格颇高,一斤卖二十文钱,不出意外明年就不是自已一家独有,肯定要在今年挣一笔钱。

李青禾笑道:“二十文钱一斤。”

“怎么的这么贵?”有些客人犹豫。

李青禾解释道:“这番茄种子可是从不远万里的地方买回来,连宁州府都没有,而且不仅生吃好吃,也能当菜炒着吃,味道也不错。”

众人一听,心想有些道理,又有人问:“可如话本里说的,能强身健体,堪比灵药?”

李青禾笑道:“自然不能堪比灵药,不然就该跟人参一个价钱了,不过吃了这番茄,倒是能强身健体。”

番茄富含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跟强生健体差不多,她这也不算是骗客人。

“那行,给我称六个,我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我称三个。”

“我要五个。”

“直接给我称个五六斤。”

“……”

“行,一个个来哈”一旁帮忙的陈氏笑得合不拢嘴,跟伙计们一起给客人们称番茄。

直到天色渐暗,两千斤番茄已经卖了三分之一,李青禾在铺子里放了些冰块,虽然番茄能在常温下放三五天,但还是让温度低些为好。

也不知道二十文钱一斤,依凭清石县百姓的购买能力能不能卖的完,清石县到宁州府水路只需要一天半,倒是可以开拓一下宁州府的市场。

于是立刻着手给冬至写一封信,让他这些天先在宁州府做好准备,过两日下一批番茄成熟她再送过去。

寄信的时候顺便把《番茄之恋》也寄过去,如法炮制,一样的营销方式。

温酒把李青禾送给他的番茄都洗了,给正在烧水的婆子一个,剩下的都端到花厅,“公子,我总算知道李青禾为何让我帮她写话本了,这是为了给这番茄造势啊。”

说着就给温时琛递了一个。

温时琛放下书本,接过来,端详着这红果子,没有立刻回答他,心想果然如此。

温酒丝毫不在意,得意道:“你知道吗?我写的《番茄之恋》如今可出名了,不管去哪个茶楼,都能听到在说它,路上也有人在谈论呢。”

温时琛咬了一口番茄,嗯,味道还不错,道:“那是她特意让人在茶楼里说的吧。”

“话不能这样说,要不是我写得不错,那茶楼的掌柜也不会允许说书先生天天说这个啊”,温酒边说,边拿起一个番茄,吭哧吭哧地吃了几口,一没两下就吃完了一个,“还挺好吃的。”

赵府,梁嬷嬷将一篮子番茄送到赵夫人的跟前,道:“妇人,这果子叫番茄,是禾食记掌柜托我送给妇人品尝的。”

赵夫人看着这红艳喜庆的果子,顿时笑颜眉开,“她有心了,果真有番茄这果子。”

她听自家小子说起最近清石县茶楼的说书先生都在说《番茄之恋》,感到十分有趣,就请了一个说书先生回来,再邀一些相熟的夫人小姐,一起喝茶吃点心听书。

夫人小姐们对这个爱恨情仇的故事也十分追捧,这几日也是时常聚在一起聊这故事的情节,自然也知道番茄。

梁嬷嬷请示道:“那奴婢去把这果子洗洗,再给夫人送来。”

赵夫人道:“去吧。”

待赵夫人吃过这果子之后,顿时被这个果子的口感征服了,尤其是她刚吃完大鱼大肉的晚饭,这酸酸甜甜的滋味,真是解腻。

立即让梁嬷嬷明日去多买些回来,又叫丫鬟把说书先生请来,她准备明日跟闺友们一边听书,一边吃番茄。

有这样想法的还有茶楼的老板,近几天因为这个故事,吸引了不少客人,便想着,以番茄做噱头,吸引更多客人,一边听书,一边喝茶吃点心,又有番茄作伴,那不是美哉。

于是等第二日铺子一开门,就有不少伙计模样的年轻人,十几斤或是几十斤地买,梁么么也笑呵呵地买走十来斤。

一天时间,又把剩余的一千斤卖完。

第119章 热卖(二)

过三天后,又采摘了一批番茄,这批有四千斤,李青禾只留了两千斤在清石县,剩下的租个船,全部走水路运到宁州府。

这是李青禾第三次前往宁州府,距离分店开张,都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顺便去看看分店的账本。

本来陈氏放心不下李青禾,也想跟来,但是番茄和辣椒的采摘需要她盯着,一时抽不出身,方桃管着食铺,也忙不过来,最后只能让林义跟着来一趟。

林义也乐意走一趟,反正下个月他要去宁州送腊肠,干脆这个月跟着提前送过去。

幸好去往宁州的的水路是顺流而下,不然逆流的话还得多花半天时间。

船一停靠码头,李青禾就雇了个码头工人帮跑腿,给冬至通个信。

林义照例去找码头的管事租牛车和搬运工人,指挥着把番茄跟腊肠搬到牛车去。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冬至匆匆赶来,兴奋道:“东家,林哥,我好想你们啊,大家都还好吗?”

李青禾笑道:“都好,过会儿再叙旧吧,这些番茄都送到哪里去?”

冬至苦恼道:“你给我的时间太短了,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就跟谢掌柜商量下,让他腾点地方给我们卖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