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220)+番外

作者: 连三月 阅读记录

元茜如此说,李青禾也不再说什么,她说得也有道理,这次不嫁齐家,下次定的可能还不如齐家。

这齐家的少东家她在江州时也略有耳闻,说是相貌还不错,十六岁就开始掌管家里一半的生意,是个能力出众之人。

希望他是一个良人,日后好好对待元茜。

见元茜也哭够了,便道:“好了,今日你生辰,你想吃什么?”

元茜红着眼睛,下睫毛还挂着一滴泪珠,“我想吃火锅,很辣很辣的那种,辣出眼泪的那种。”

李青禾微微笑了笑,道:“好。”

元茜在春意盎然的三月出门,李青禾在城北的码头,看着送亲的队伍上了船,大红花轿里的新娘子,想要揭开轿子的窗帘,最后看看这个生养自已的地方。

奈何却被喜婆拦住了,那喜婆在她耳边说些什么,最后她才不甘不愿地放下轿帘子。

李青禾不知道元茜此刻是什么心情,想必也不会很开心。

而她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能聊得来的朋友本来就没几个,如今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两个嫁做人妇,也离开了青石县,兜兜转转,就只剩自已还在原地。

等船划远到只剩一个点的时候,李青禾揉揉站酸的膝盖,才往回走。

北疆的的战事愈发紧张,今年仅仅过去三个月,就已经开战三回。

刚帮忙收拾战场回来的李承武,看着才开始冒嫩芽的树梢,很想念家人,去年那封信也不知道记没记出去。

想到此,他回到自已的营帐里,找出尘封一年的纸笔,在纸上倾诉着来到北疆之后的遭遇,战场上惊心动魄的危机,则被他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信写完之后,又找到之前的传令兵。

“大哥,劳烦帮把这封信带到驿站去。”李承武堆着一抹疲劳的笑容问道。

传令兵还是去年的传令兵,接过信,瞧了眼李承武还没来得及拖下的盔甲,赞赏道:“可以啊你。”

第202章 家书

传令兵对李承武印象深刻,毕竟在军营里,找他帮寄家书的人很少,小兵们一般都会写家书,将领们又不需要通过他。

去年这年轻人来时,看着还是新兵营的新兵蛋子,如今身穿的盔甲,显然是铁骑营的。

因此,他不敢怠慢,态度也变得殷勤起来。

第一封信,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李青禾她们还真没有收到,第二封信,终于在七月中元节的前一天收到了。

这日上午,陈氏在家里忙活她的菜园子,今年的豆角大丰收,家里吃不完,就摘下来,拿去食铺或者纤云楼。

刚摘好一大篮子,就听到外面有人敲门,陈氏放下菜篮子,就过去开门。

敲门的是一个官差。

在陈氏的认知里,官差上门一般没什么好事,于是她迟疑地问道:“不知这位官爷前来有什么事吗?”

官差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道:“李青禾可是住这里?这里有封她的信。”

陈氏莫名松了一口气,笑道:“李青禾是我孙女,她出去了。”

官差将信递给陈氏,道:“行,那这信你帮我交给她。”

官差说完,也不等陈氏说什么,就大步离开。

陈氏不识字,拿在手里瞧了一眼,就放到李青禾房间的梳妆台上。

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忘在脑后。

直到晚上,李青禾洗漱完,回房间松发髻的时候,才看见桌上有一封信。

她拿起信,封面写的是家里的地址,不疑有它,直接打开信,看了几行,就激动得叫起来。

“禾儿?怎么了?”方桃闻声赶来。

“大晚上,你叫什么?”陈氏也紧随到来。

今晚刚好在家,正在看书的李承文也放下书出来,疑惑地看着隔壁房间门口。

李青禾拿着信,开心地蹦跶两下,道:“是小武的信。”

此话一出,陈氏跟方桃也很惊喜,问道:“真的?他如今在何处?过得好不好?”

小武离家将近两年,陈氏跟方桃的气早就消了,日日盼着他早些回来。

李承文一贯稳重的神色,也染上几分惊喜,问道:“信上写什么?”

“我还没看完。”李青禾说着,就低头继续看信,读道:

李青禾读完信,才抬起头道:“就这么多了。”

信很短,但陈氏跟方桃听得心惊肉跳。

陈氏紧张道:“还上战场了啊?有没有受伤啊?怎么就写这么一丁点,也不说仔细点。”

李青禾摇摇头,道:“可能是信纸有限吧。”

方桃问道:“去年他也往家里写信了啊?”

李青禾道:“不知道,我没有收到,小文你收到了吗?”

李承文拿过她手里的信纸,低头看起来,还摇摇头:“没有收到。”

李青禾道:“去年的信可能在路上遗失了吧。”

陈氏道:“不管如何,终于有个消息了,真是谢天谢地。”

随后又念叨:“菩萨保佑,保佑他能平平安安的。”

方桃想了想,道:“娘,我们过两天再去庙里给他祈福吧。”

陈氏答应道:“要的要的。”

陈氏跟方桃两人回到客厅,商量去庙里祈福的事情,李承文将信还给李青禾,就回到自已房间,继续看书。

只有李青禾注意到,在信中,小武说有个很像爹的人,想到了之前海棠跟她说的,在京城遇见一个跟他们爹十分相像的人,这两者会是什么关联呢。

小武这家伙也不说清楚点,很像是哪里像,长得像,还是为人像。

次日,李青禾去先去看了一趟信客的铺子,问伙计:“信能不能寄到北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