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废物女Alpha之后(41)

作者: 狸花不白 阅读记录

名义上虽然是“煎”,实质上只是单纯水煮。

清洗干净肥肠,放在碟里,若是店里来了客人,随吃随切。骨头汤则是一直在锅头滚着的,越熬越有味道,满屋子的香。

史如意自个儿调了一小碟酱料,蘸了酱送那白肠。

却无想象中油腻的腥膻味,滑软柔韧,肥嫩鲜美,嚼来满口奇香,让她暗暗称奇。

果然这能屹立多年的铺子,都是有几分真本事在的。

当下毫不客气地赞了那店家一番。

“哈哈哈,小娘子是第一次来我家吧?

不是阿叔吹牛皮,咱这煎白肠啊,在整个安阳都有名气。

许多官人都特意赶了路来吃咧——”

那络腮胡汉子看桌上史如意调的那碟子酱料,就晓得她是个会吃的,脸上的神色颇为自得。

史如意吃完白肠,把碗里的汤也仰头喝掉,用汗巾子擦了擦嘴角,向那店家打听。

“阿叔,我娘让我出来外头点心铺,买几包糖糕回去,招待亲戚用的。

阿叔可有哪家推荐吗?”

那汉子面上显出几分犹豫来,他神色变幻几次,忽地放下手中搅汤的长勺,重重叹了一声。

“小娘子,若是从前,我想都不用想,定是要给你推荐‘祥和斋’的。

喏,看见没,就巷子口那家……

搁上十几年前,大家都要排队挤破头去抢,每日不到午时就卖光光!

只可惜,那店家如今人老了,不中用了,做不成糕点了。

许多人来尝,都说再不是那个味了……”

那汉子是个热心肠的,连声叹气,似乎打心底里为那祥和斋感到惋惜。

史如意心念一动,坐直了几分身子,眨眨眼,饶有兴致地追问。

“那这家的后人呢?

怎地就做不出先前的味道来了?”

那汉子“哈哈”大笑几声,像是在笑她年纪小,不晓事,单纯。

“不是阿叔吹牛,这人跟人的手艺啊,确实不一样。

哪天换了个师傅,碰上那嘴刁的客人,立刻就能尝出不对味来。

我有次感了风寒,不得已在床上躺着,让我娘子出来代做两日,那客人一个个都嚷嚷。

你说说,难道我还能对我自家娘子藏私?都是手把手亲自教过的,可那煎白肠做出来的味,就是不一样。”

史如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复问那汉子。

“阿叔,那这祥和斋……现下是谁在管?”

……

史如意提着竹盒,走进祥和斋,一眼就瞧见了那阿叔口中的“罗娘子”。

罗娘子一身荆钗布裙,约莫二十左右的年纪,端坐于木台之后,静静看着门外过路的行人。

并不施粉黛,却自有一股从容雅致的气度。

据那隔壁煎白肠的阿叔说,这罗娘子嫁的是这祥和斋店家的独子,成亲不过两年,丈夫便不幸得了痨病走了。

大庆风气开放,礼教束缚不重,公主养男宠,贵妇上花楼。

这寡妇要再嫁,不是甚稀奇事。

罗娘子年纪还轻,众人都劝她,连公公婆婆也劝。

这罗娘子却说出嫁从夫,如今夫君既去,留下二老无人照应,理应替他孝顺爹娘。

这邻里有笑罗娘子傻的,也有夸她赤诚孝心的……

更多的,还是说罗娘子精明会打算的。

这百年之后,两个老的撒手人寰,祥和斋不就落到她手上了吗?

这祥和斋有口皆碑,也是安阳城响当当的点心铺子呢,到时铺子到手,再娶再嫁,又哪是什么难事?

史如意把这些听来的话都在脑中过了一遍,仰头打量那罗娘子。

三人成虎,这市井谣言的威力她是知晓的。

单看罗娘子的面相,却并不像传闻中的市侩之人。

罗娘子接过她的打量,不慌不忙地起身。

朝史如意微微一笑。

“小娘子,可要买些什么糕点?”

史如意便趁机在店里踱步起来,把竹匾中陈设的糕点都一一仔细看过。

柜台上摆了只陶瓶,里头斜插一只腊梅,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更给黯淡的店里添了几分好颜色。

单看那点心却并不特别。

金黄滚圆的麻团,长方白玉的蜜糕,切成薄片的青黄栗糕……

便是在寻常小店也是有卖的。

只是光泽质感,看着倒比外头卖的要好些。

点心摆在竹匾里,用洗净的青碧叶片托着,更衬出那色泽的鲜妍来。

史如意心道,也不知这叶托是祥和斋的惯例,还是罗娘子的巧思。

环顾店内摆设,木质的桌椅柜台,素朴却不显得简陋,比她想象中的还要整洁大方。

只是作为点心铺子,清静有余,少了这几分热闹的烟火气,一看便知生意不佳。

史如意进店来,左顾右盼了这半晌,罗娘子却并未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只含了笑立在一旁。

不似寡居的幽怨妇人,倒像从仕女图走出的娴雅女子。

史如意心下一定,搬出脑中早已准备好的说辞。

“娘子好。

我娘亲买了你家的点心,托我来店里问。

为何你家的点心味道,尝起来,倒好似和从前的不大相同?”

她抬头,朝罗娘子友好地笑笑,脸上并无责怪之色,有的只是孩童般的天真好奇。

一双眼睛水灵灵的,乌黑的瞳仁清澈又明亮。

罗娘子似是听多了这句话,脸上闪过黯然的神色,稍纵即逝。

“回小娘子的话,这原先的点心,都是每日清晨由我公公亲自动手做成,并不假手于人。

如今公公年岁大了,身子已不是很好,手脚常常肿胀发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