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他助我和离(102)+番外
她现在大概能理清其中的厉害,摇头道:“现在不是我愿不愿意,而是我不得不去了。”
她既是在对谢轻舟说着,也是在对自己说。
因为如今摆在她面前的局势,是天子想见你。
这事落在寻常百姓身上,或许会是巨大的荣光,可她现在是阻拦郡主和谢轻舟婚事的“罪人”,一不小心,怕是会有性命之忧。
谢轻舟点头,肯定了她的想法。
“本来一切都尚在我的掌握之中。怪就怪在贺兰梨花——她将咱们的事情告诉了韩国夫人。贺兰家本就视我为眼中钉,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对付我的机会。”
所以,孟韵娘的出现,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可以暗中下手的机会。
孟韵听懂了他的话,几乎是不假思索就答应了:“跟大人一道回长安,并非难事。只是我这一去,我阿耶阿娘那儿……”
孟韵想到自家爷娘,一时又苦恼起来。
她该如何解释,自己要跟一个相识还不到半载的人,千里跋涉同去长安呢?
第51章 她现在是谢夫人了
谢轻舟语声一扬,道:“这个不难。我与你一道去见他们,正好尽一尽我这个做晚辈的心意。就是不知,韵娘意下如何?”
语毕,谢轻舟目光灼灼地看着孟韵,公事公办的语气天生带着点压迫,好似她下一刻就必须得答上来一个“好”字。
孟韵却低眉敛目,紧张地吞咽了一下,重复着说:“一道去见他们?”
真的要这样做吗?
孟韵想着,顿时害怕地摇了摇头。
谢轻舟却坚持道:“我若要名正言顺地带你回长安,见过二老是必须走的流程。咱们启程的日子近在眼前,没多少时日了。等这个年一过,三月圣人千秋节时,咱们便得返回长安,了。那时,我还得接受吏部考核,勘验政绩。”
按他说的意思,最迟明年三月,他们就得抵达长安。而苏城离长安距离不算近,这样一来,最晚二月就得开始动身。
而且,圣人已经通过梨花郡主的消息,知道了她与谢轻舟的“关系”。
换句话说,最迟在进入长安时,她这个名义上的谢夫人的身份,在外人眼中必须坐实。
那么,在没到长安前,也就是现在呢?
若是谢轻舟执意要去见阿耶阿娘,那二老那儿怎么说呢?
照实说,孟韵摇头,她不敢;不照实说,她又怎么跟他一起离开呢?
三五日就还算了,扯谎也过得去,那可是要去那么远的长安!大活人丢了,她阿耶阿娘非得急死。
孟韵想着,心里呜呼一声。
若是四下无人,估计她已哀嚎连连。
她觉得自己真放着好日子不过,一头扎进乱线里头,理都理不清。
孟韵神情可见地紧张,明显处于天人交战,谢轻舟也不催她,静静地等着她想。
屋外的天色已然暗了下去,半开的窗扉透了些凉风进来,暖黄的烛火在眼前一闪一闪。
二人隔着小案对坐,一室寂静。
谢轻舟的目光落了些到她身上。
跳跃的火光在她脸上晃动,浓密的眼睫稍带着卷,眉眼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韵味,像是久浸年岁的佳酿,透露着阵阵醇香。
谢轻舟拿过一只小瓷杯,倒了点热茶,径直放到她放在桌面微屈的手中。
孟韵一惊,抬头时眼睛快速闪动,带着犹豫和不知所措,“大人……”
“不急,慢慢想。”谢轻舟低头抿着杯中的水,瓷杯在他手里变成了掩饰物,遮住了那道不期然落在她手上的目光。
抹去蔻丹,指尖只剩下一抹莹润的粉,关节微微用力,明显还有抗拒。
嗯。还在纠结。
“咱们之间的事,大人准备和我父母怎么说?”孟韵忽然开口,一下把这个难题抛给了他。
她都已经舍命陪君子,陪他一道闯过几次难关了,劳力的事情算她,劳心的事情总得他来解决吧。
再说了,孟韵很想知道谢轻舟到底怎么想的。
因为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谢轻舟从方才到现在,只说了要带她回长安,并没有明确是以什么身份带她回去。
名正言顺——这未过门的妻子和未纳的妾室,二者之间区别隔着千山万水。
“韵娘想让我怎么说?”
谢轻舟又问了回来,看着她的眼,兀自将杯子搁在桌上。
咯噔一声轻响,敲得孟韵心尖颤了颤。
“就说,您想纳我为妾?”她故意道。
谢轻舟嗤笑一声,朗然道:“谢家男子不得纳妾乃是祖训家规,人人都得遵守。当年皇后将螽宁公主嫁与阿兄时,谢家的这个规矩便已在长安传遍。”
所以,谢轻舟的回答十分明白。
她跟他去长安,而且是以他夫人的身份去。
这个答案,不知为何让孟韵轻轻吐了一口气,心里莫名感到一丝松快。
但她转念一想,自己与他本就是假的,纳妾娶妻与否,日后也跟她毫无干系,不必与她说这么多。
或许是这些日子相处已熟稔,楚容的大胆也在无声之中感染了她。
孟韵心里忽然生出一个逾越的想法,鬼使神差就问了出来。
“那、”孟韵顿了顿,说出口的话声音越来越轻,“若是成婚之后没有孩子,祖训家规也不准谢家男子纳妾吗?”
高门大户和平头百姓,在传嗣一事上都很重视。六畜兴旺、添丁进口也是百姓平常生活所愿。
焦文俊自私自利,尚且为了玉珍腹中的孩子谋划她的钱财,谢轻舟家世显赫、人才翩翩,同为男子,想法应是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