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他助我和离(158)+番外
她不敢再说下去,忙打住话头。
“你存心的?”谢轻舟“威胁”似地看着她。
敏锐嗅到“危险”气味的孟韵娘,早就先一步扯过被子蒙住了脸,仅剩露出来的半颗头疯狂摇动。
然后,被一只大掌摁住。
孟韵探出头,委屈巴巴地看了他一眼,“郎君,我累了。”
她都这么可怜了,谢轻舟要是色心再起,那他就是禽兽。
“好,那睡吧。”
耳边“咻”地响了一声,烛火一下熄灭,不等孟韵去想谢轻舟是用什么灭烛火时,谢轻舟已伸手揽过她头,埋进自己怀里。
铺天盖地又好闻的竹柏香气很快便催她入了梦。
透亮的月光吸引了他的注意,谢轻舟凝眸望去,脑海里蓦地想起了凤仪宫内皇后的威胁——忍不住抱紧了孟韵。
*
谢轻舟好心放过她,第二日孟韵神清气爽,早早就收拾起了床。
她和董嬷嬷一道,午时一过便去谢府大门迎接回府的谢轻熙。
第79章 你不能语气好点么
孟韵是长辈,依制可以留在府内,等人到门口了再出去迎接。可半道忽然传来消息,陪谢轻熙回来的还有太子,这位爷来得突然,谢府上下都不敢怠慢。
谢轻舟已去了衙署,府中唯有孟韵一个主事人,幸好还有董嬷嬷在身边提点,她便也不觉害怕。
趁太子一行还未到,董嬷嬷抓紧时间在孟韵耳畔絮絮说着与太子有关的情况,诸如太子与螽宁公主乃一母所生,皆为皇后所出,十二岁便被封为太子,为人精干、御下有方、文武皆备、德行谦和云云。
甚至为了树立自身客观的立场,董嬷嬷还特意举出三两事例,以证自己所言非虚、品评公正。
各方面条件均很优秀的太子,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子妃在两年前没了。
像这种皇家秘辛,也只有董嬷嬷这种老人敢在光天化日下讲出来。
“不过太子殿下待人一向宽和有礼,夫人不必紧张。”
孟韵听得董嬷嬷如此夸赞,心也定了下来。
她不禁感慨太子到底是王子皇孙,先天德行加上后头培养,果然培育得芝兰玉树、令人赞不绝口。
不过,她还有一事不明。
今日并非休沐,谢轻舟天不亮便备马奔去了衙署,缘何太子午后竟不当值,亲送谢轻熙回府?
孟韵记得谢轻舟早膳时提了一嘴,圣人近来略感不适,特命太子监国。
想到谢轻舟尚且忙得脚不沾地,太子竟有时间送一介臣女回府,纵然皇恩浩荡,她的心底却仍有疑虑。
董嬷嬷许是看出孟韵眼中的不解,只含糊道:“太子虽监国,折子却都送到了凤仪宫由皇后批阅。”
圣人的千秋节近在眼前,皇后接手政务,让太子专心鸿胪寺这边,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孟韵了然,难怪有时间出来送人,活都由皇后去干,自然不必太子过于操心。
朝堂上的事她不懂,董嬷嬷既然说了
,她也就顺耳听听,没往心里去。
在谢府正门前站了不多时,便听远处有马蹄声阵阵,几个身手极好的男子飞跑过来站定,负手立在两侧。
奢靡精致的马车徐徐而来,流苏迎风摇晃,低调却张扬。很快,车帘掀起小小一角,不想让外人过多窥视。
众人屈膝行礼,与此同时,为首的马车旁跑来一个面皮白皙的年轻人,细声细气道:“谢夫人不必多礼,殿下说今日谢大人不在,他就不进去叨扰了,改日再来登门拜访。”
孟韵与董嬷嬷对视一眼,略点了点头,方应声道:“谨遵殿下旨意。”
那年轻人略笑笑,施了一礼方跑回马车另一侧,看样子是向马车内的人汇报。
不等孟韵想为何还不见人下车,跟在后面的几辆马车上便跳下来一行手脚利落的人,流水一样地往谢府院子内搬运一个又一个硕大的檀木箱子。
好些人原本路过,却被阵仗浩大吸引过来,聚在一起围观。不过有便装的羽林卫在侧,他们也只能隔得远远地瞧。
孟韵等人侧身避让,目光却是时时盯住那辆静悄悄的马车。
青幺在孟韵身后低声道:“三娘子怎还不下车?”
虽说谢三娘尚未及笄,可光天化日之下与外男同乘一辆马车,众目睽睽之下,难保不会有风言风语传出。
为着女儿家的名声,太子也断不该如此行事。
孟韵眸光若有所思,唇瓣抿成一线,轻声道:“许是太子殿下还有话要嘱咐。”
话音刚落,马车帘子一动,里头就一前一后钻出来两个年岁不大的女子,落后的那个脸色有些苍白,看起来像病后初愈的模样。
两个人都还梳着未及笄的发式,围观者一见便知这还是俩小姑娘,也逐渐压下了看戏八卦之心,对谢府所沐之恩啧啧称奇。
谢轻熙对着马车屈膝一礼,合掌贴额,声音平静:“恭送太子殿下。”
此刻除了谢轻熙身边的婢女小年,无人察觉少女的身子在轻轻发抖。
而谢轻熙行礼的瞬间,交叠的双掌犹如晴空下的一道蒲扇,遮住了她因难受而紧紧闭上的双目。
车里的人撩起帘子一角,目光落在谢轻熙身上,几许深沉。
“你我之间,不必多礼。”
语毕,马车里的人又看了一眼等在一旁的孟韵,点点头,方放下了帘子。
明明晴日高悬,四周的空气却有一股说不出来的燥热沉闷,似是要下一场淋漓尽致的暴雨。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马车离开,才消散了一些。
孟韵松了一口气,几步迎上去,将这个头一回见面的小姑迎回了花草繁茂、春光葳蕤的悦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