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县令他助我和离(67)+番外

作者: 鸿岛 阅读记录

谢楼高兴道:“不仅补好了,还跟新的一模一样”。

说着,谢楼将包袱放到桌上打开,“郎君可要瞧一瞧?”

语气中隐隐含着期待。

方才回来的路上他就在想,如果郎君问起的话,他一定把这些都是孟娘子缝补的事情和盘托出。

谢楼一瞬不眨地盯了谢轻舟好一会儿,可谢轻舟始终聚精会神地批折子,看完一个又去拿下一个——这些东西必须尽快交到圣人和皇后手中。

如此一来,谢轻舟根本没察觉谢楼看他的眼神,只含糊着道:“不必了,都收起来吧。”

谢楼有些失落,淡淡地“哦”了一声,将衣裳一把抱起,一件一件挂到架子上,只等日头放晴,再拿出去晒晒。

“庖屋给你留了些午膳,记得去拿。”

谢轻舟清冷的声音在谢楼身后响起。

谢楼偷笑,眼珠转了转,只道:“多谢郎君,阿楼在外用过了。”

谢轻舟眉头皱了一瞬,却没有细问。

谢楼见他无话,自己也不再多言,默默将衣裳挂起。

衙署没有婢女,只有两个管扫洒和庖屋的老仆。他要是说县令大人身边的这些活儿都是他谢楼干的,估计长安没谁会信。

“往后少在外面吃东西,再不久便是婚期,别吃出毛病耽误救人。”

谢轻舟的声音冷峻严厉,透过碧色丝绸屏风,幽幽地传了过来。

谢楼回身看了看外面伏案的谢轻舟,煞有介事地点头:“遵命,郎君。”

第35章 我们早就是知己

孙妈接连催了孟韵几次,她才彻底将衣裳放下,歇歇眼睛。

孟韵见谢楼冒雨出来补衣裳这架势,自己也连饭都顾不上吃,只停了片刻便又开始穿线,终于将衣裳补好。

孙妈帮着她一件一件叠整齐,两人合力再扎成一个小包袱,小心翼翼地用油布包上。

孟韵的绣技针法颇有心得,若不刻意去看拼接之处,寻常人凑近轻易发现不了破绽。

孙妈见孟韵眼中略带着不舍,便张口对谢楼叮嘱道:“楼郎君既然住得离这儿近,不嫌弃的话,时常过来,孙妈给你做些苏城的菜肴尝尝。”

谢楼虽然年纪小,但在谢轻舟身边多年,对方出口的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一听便知。此时孙妈说得诚恳,孟娘子也笑意温和,谢楼便高兴地答应。

临走时,谢楼朝孟韵抱拳告辞,“多谢孟娘子招待。”

“楼郎君慢走。”孟韵颔首回应,相送他到店门前,停下脚步。

“替我向你家郎君问安。”

谢楼低头了然一笑,躬身应道:“阿楼明白。”

语毕,谢楼撑伞冲入雨幕。

青幺和孟韵一直站在门口,等谢楼的身影消失在街角,二人才重新回到后堂。

孟韵绣了两三个时辰,松懈下来忽然觉得疲累,神色恹恹。

想起方才孙妈的话,孟韵的心里莫名发慌,疑心自己莫非表现得太过关心谢轻舟,便强打起精神,睁眼盯着孙妈忙碌的背影。

好不容易等孙妈忙完,孟韵终于才有机会开口,撒娇一样道:“孙妈,你……”

她是想问不敢问,也不知如何问。

一句话说得犹犹豫豫、吞吞吐吐,人根本听不明白。

“娘子,孙妈怎么了?”孙妈笑看着她,半点没有看透她心事的样子。

孟韵这下放心地坐在椅子上,心里却觉得难受。

此时无外人在场,她的情绪也自然流露在了脸上。

孙妈瞧明白了。

“哟,原来您是说让谢楼时常过来这事儿。老婆子呢也没什么别的想法,就觉得这孩子和我侄儿一般大,看着怪亲人的。”说着,孙妈觑了觑孟韵的脸色,半开玩笑似地道:“再说了,楼郎君可是谢大人身边的人。咱们到底是些妇道人家,楼郎君心眼好,挂个眼色瞧着咱们,就得少多少麻烦。是吧,娘子?”

青幺点头:“孙妈说得对!”

孟韵叹了口气,烦躁地撅了噘嘴,“我总归是怕给别人添麻烦。”

至于是不是真怕添麻烦,她心里清楚,却固执地不想直面。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指尖无意识擦过掌心原来的疤痕处,光滑如新。

隐隐有些失落又有些期待。

*

谢楼再次出现在孟韵眼前,已经过去了整整十日。

彼时,孟韵和青幺正好回铺子,迎面碰上了从小路窜出来的谢楼。

青幺被他撞得哀嚎一声。谢楼手忙脚乱地捡起药包揣怀里,然后赶紧去察看青幺,“可有伤到娘子?”

青幺挎好篮子,赶紧摇了摇头,同时目光敏锐地看到了谢楼怀里的药包,“郎君行事匆匆,府上可是有谁受伤?”

孟韵眼神忽地一滞,紧张地看向谢楼。

谢楼抿了抿嘴角,道:“是衙署内

的一名差役,同大人外出受了些轻伤,不碍事的。”

“谢大人呢?他可还好?”孟韵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神情肉眼可见地紧张。

“大人无恙,躺了几日已然好多了。”谢楼斟酌了片刻,忽然提议道:“娘子要去看看吗?”

“这……”孟韵犹豫不决。

她根本没有合适的理由。

谢楼迅速张望了四周,见孟韵没有果断应声,只好先行一步告辞,“大人还在衙署内等我。娘子既然有难处,那我便先走一步。”

看着谢楼匆匆离去的步伐,青幺眉头轻皱,再看向自家娘子,神色分明带着纠结。

二人相携着往回走,在踏上铺子台阶,孟韵忽然就下定了决心。

她吩咐道:“去把阿娘给的那棵人参拿来。另外,让孙妈再包些别的。看望谢大人不是小事,我岂能空手。”

上一篇: 空庭晚 下一篇: 望安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