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前杀过夫君但他失忆了(13)+番外
“那不如后日我们一起去?”姜念遥提议。
女郎们都同意,于是日子就先定下来,谢清韵开心极了,在众人中间绕了几个圈,又说自己饿了,不知道厨房那边有没有做好饭。
时辰还早,姜念遥带着谢清韵一起亲自去厨房看看今晚的饭食是否准备好。
路上,谢清韵牵着姜念遥的手,忽然小声与她打听起谢久淮的事:“阿嫂,我听父亲说,阿兄要去翰林院了?”
姜念遥说是,谢清韵立刻笑起来。
“阿兄那么喜欢习武的人,让他去坐冷板凳修书,他才不乐意呢。”
她看向姜念遥:“阿嫂,我偷偷告诉你,阿兄肯定会想法子推掉这个差事。不过,我倒不希望他推掉。若阿兄能安心在翰林院修书,以后我们就能一直生活在京中,不用再分离了。”
她说话声越来越小,神情也低落起来。
姜念遥刚想安慰她几句,哪知谢清韵一靠近厨房,低落的神色一扫而空,她迫不及待地快步冲了进去,后面步子越来越快,几乎是整个人扑进了厨房。
姜念遥跟在后面不远处,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小厮正在角落里熬药。
她静静走过去,站在那儿看了片刻,开口道:“世子身子不适?”
她认出这人是谢久淮身旁的小厮。
小厮从她走过来之后就开始神情慌乱,一听这话,手都在抖,急忙否认:“不、不是。”
“那是府中谁生了病?”姜念遥又问。
她看着那小厮,一直将对方看得脸庞苍白。
小厮起身,对姜念遥低声道:“回世子夫人,世子患有头疾,服药后头疾能轻一些。”
“每日都要服药?”姜念遥秀气的眉颦起,因着神情严肃,原本温婉的气质消散几分,多了丝若有若无的压迫感。
“是的。”
“多久了?”
小厮这些年来一直跟着谢久淮,自然知晓,立刻答道:“约莫三年了。”
三年。
果真是三年。
应是当年谢久淮坠下山崖后留下的病痛。
姜念遥不再开口问,那小厮却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将谢久淮头疾的事一股脑儿全说给她听:“世子这些年一直都在北地,当年北狄的军队进犯北地,世子去追杀敌军,不慎遇袭坠下山崖,自那之后就落下了头疾的毛病。”
小厮一边说着当年的事,一边观察姜念遥的脸色。
世子夫人脸色很差,脸色苍白,泪眼朦胧,显然是关心极了世子。
小厮说完,闭上嘴沉默下来,心想,他这应算是完成世子交付他的事了吧。
【📢作者有话说】
压一下字数,后天更新
第8章
◎你的眼睛像是不动山深幽的湖水◎
当晚,姜念遥在院子里见到谢久淮时直接问了此事。
姜念遥正在院子中散步,看到快步走来并未注意到她的谢久淮,姜念遥叫住他。
“世子,你近日身子可好?”
看到是姜念遥,谢久淮神色中的凌厉闲散几分,似乎有些惊讶,问她为何如此问。
姜念遥关切地看着他:“听闻你患有头疾常头痛,严重吗?”
“是有人在你面前多嘴了吧。”谢久淮看起来并不在意,“不必担心,并不严重。”
姜念遥毫不意外会听到他如此回答,她细细看他的脸色,察觉到谢久淮脸色苍白,额间有细汗,应是还在头痛。
“我听闻世子的头疾已有三年,不知北地是否有可靠的医师。如今世子既回了京中,不如再找些医师来。”她的声音很轻柔,这两日与谢久淮说话时,她总会不自觉放低声音,像是怕惊扰到什么。
“并不碍事,姜娘子不必担忧。”
姜念遥并未放心,思索片刻,又小心翼翼问道:“世子患有头疾,可是之前受了伤?”
话还未落音,谢久淮脸上的笑意已然消失,眼神露出冷意。
姜念遥看见他的神色,声音猛然顿住。
两人一时无人开口。
“看来谢某吓到姜娘子了。”半响后,谢久淮移开目光,“诸多细节不便与旁人细说,还望姜娘子见谅。”
姜念遥点头说好,又听谢久淮的声音响起。
“今夜还有公务,我会在书房歇着。姜娘子也早点歇息吧。”
说完这话,他快步离开这里。
院中起了凉风,姜念遥看着谢久淮离去的背影,心想他特意来这院子,只是为了告诉她今晚他不在这儿睡了?
至于头疾——
姜念遥想到当年谢久淮坠下山崖的场景,神色凝重。
而另一边,谢久淮离开这处院子后,直接去了府中的书房。
书房点着灯,没有其他人在,他关上门,拿出怀中的玉簪。
玉簪样式简单,簪子上缀着一朵由玉雕琢而成的格桑花,玉簪的尾端有细微破损,能隐约看到一个小小的“木”字。
谢久淮并不知这支簪子从何而来,他第一次见到这簪子是在三年前。
那时他身受重伤从悬崖上坠下,命悬一线,好在胸口那一刀并未伤到要害处,又加上当时部下经过那处山崖,发现得及时,军中暗地里请了当年正在北地的名医梅不危,这才将他救了回来。
醒来后,谢久淮失去了当时在山崖上的记忆,不知自己被何人所伤,也不知为何摔下山崖。
他连自己当时离开军中独自骑马离开的缘由都忘了。
昏昏沉沉中,堂兄谢湛问他,那簪子是否是伤他之人的东西,不然他为何连昏迷时都紧攥着那支玉簪不松手。
可惜谢久淮不记得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