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67)
他看她时,没有亵渎和凝视,他只是注视着她。
江洄相信他跟那些人不一样。
他不曾也不会带着凝视的眼神看她,哪怕是几秒钟之前他说了那句晦暗不明的话,她也相信他不会真的伤害她。
想明白的江洄又退回到刚刚的位置,摇摇头算是回应他的疑问。
她说:“我没准备多的床单和被子,所以——路上小心。”
齐溯不知道她突然靠近又离开的那几秒在想什么,但现在她坦荡又轻松地跟他告别,他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以他们的关系,他不该说那句话的。而她一直是个很注重边界感的人,所以她的拒绝反倒让他安心。
“好。我到了给你消息。”
齐溯来宁港是临时起意,穿的用的都是以前滑雪的时候买的,在北方用倒也合适,既保暖又防滑。
“要不你用我的手套?”
“不到两公里,很快的。而且你的手套我也戴不上。”
“好吧,那你注意安全。”
“好。后天见。”
江洄送齐溯到门口,待他进了电梯才关门进屋。电视里的节目正热闹,屋里暖烘烘的,江洄瘫倒在沙发上,开始一一回复消息。
杨雪融和6楼的姐妹们都给她发了消息。她先给杨雪融打了个视频电话,远程给她父母拜了年。然后才点开6楼姐妹的群,群里已经聊了一百多条了,江洄翻到最前面一条一条的看着。
这三人聊什么的都有,康薇在吐槽老公和婆婆,周嘉卉在聊奇葩亲戚给她介绍的奇葩相亲对象,朱盈盈分享了她一个人在出租屋做的年夜饭,简单而温馨。
三个人一直问江洄怎么不回消息,江洄在群里发了两张今晚年夜饭的照片,说现在已经开始看春晚等跨年了。几个人又开始吐槽起春晚的小品。
正聊着天,齐溯的电话进来了。
江洄条件反射地坐起身,接起电话:“老板,您有什么东西忘了吗?”
“没有。”电话那头声音嗡嗡的,应该是隔着围巾在说话,“江洄,你到窗边来。”
“啊?哦。”
齐溯站在风里,雪落在他身上,他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穿拖鞋的声音和脚步声。
江洄站在窗边,正想问齐溯叫她到窗边干嘛,就看见刚刚那个路灯下的身影。
即便是俯视,他依然身形高大挺拔,风雪也不曾侵扰他分毫。
风雪肆虐,那人一身黑色,站在路灯下,一动不动,暖黄色的灯光笼罩在他周围,把他和黑暗分隔开来。
周围都是黑的,只有他在光里。
水晶球在这一刻终于迎来了主角。
江洄九岁时,很想要一个水晶球音乐盒,穿着漂亮裙子的公主、飘舞的雪花、温馨的音乐,那是一个小女孩对浪漫这个陌生词汇最初的想象。
也是一个懂事的小孩从未说出口的遗憾。
在江洄二十六岁这一年的除夕,有一个人跨越十几年的时间,在漫天风雪下,给童年的江洄送了一颗最真实的水晶球。
距离有些远,江洄看不清他的动作,只听见电话里传来他的声音清晰了许多。
“新年快年!江洄。”
清冽的嗓音通过电磁波传送到江洄耳边。她呆站在原地,一时间忘了反应。
电话那边风声呼啸,应是起了风,她骂他胡闹:“这么冷还打电话,手不要了。”
那边传来一声低笑,很快又被风声掩盖:“就是突然想起来,忘了跟你说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齐溯。”
第35章
◎权宜◎
宁港是沿海小县城,一面靠海,一面环山。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很多逐渐没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风俗再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
相比于新旧融合创新的民俗活动,去径山上的禅境寺烧香祈福则是宁港人民多年不变的传统,多年来,没有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
了解一座城市,要坐它的公交,逛它的菜市场。菜市场江洄来不及领略,只能先坐坐公交。有一班公交直达径山脚下,江洄跟齐溯就约在了最近的公交车站。
这天天气不错,没下雪,阳光很好。江洄到公交站的时候,齐溯已经在了。他站在一群当地人中间,尤为显眼。
北方的老乡都非常善于聊天,齐溯正低头回答旁边一起等公交的阿姨的问话。他只怪自己来得太早,公交车班次少,他在这等了二十来分钟,也只过去了三趟,而站台的乘客不见少,反而越来越拥挤。
就在齐溯要招架不住阿姨的热情时,江洄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街角。
江洄一身长款黑色羽绒服,带着围巾帽子耳罩,全副武装,即便只露出眼睛,齐溯还是一眼就认出她来。
齐溯跟一直和他搭话的阿姨告辞,就走出了包围圈,在站台边缘等江洄过来。
江洄怕齐溯等太久,小跑过去。接近站台时急刹,一个趔趄,齐溯扶住她摇晃着找平衡的手臂:“小心!”
“老板,你怎么这么早就到了。”
她素来守时,考虑到各种因素,江洄提前出门,对于约定的时间,只会早不会晚。没想到齐溯这个老板比她更早到,倒显得是她迟到了。
江洄站稳后,齐溯收回手,插进衣服兜里:“醒得早,就先出来了。吃早餐了吗?”
“吃了。”
跟江洄的臃肿不同,齐溯一身冲锋衣,干脆利落,在公交站台这群“米其林轮胎人”里,简直可以说是鹤立鸡群,高大又帅气。
这时,刚刚跟齐溯搭话的阿姨又挤到他旁边,阿姨身后还有个年轻身影试图把阿姨往回扯,后面的年轻女孩压制着声音说:“妈,都说了人家有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