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完灯泡的第二天,恰巧遇上阴雨天,天气阴沉沉的,外头黑,棚子里更黑。
做小钱包的人一个一个过来,虽然没有雨,但手里还拎着伞,跟唐园打招呼之后,便很快进了自己的小隔间里。
翁姑晚了第一人几步,过来的时候唐园正要开灯,见她来,还是先将她带进去,然后去屋子里开灯。
灯泡亮起,外头立即响起惊呼声。
“天黑,这样亮一些,你们不用管,做自己的事就行。”唐园站在门口跟来的两人说话。
之后剩下两人陆续过来,看到亮着的灯,同样忍不住惊呼。
唐园关上门,又说了一遍话,她们才没有再说什么。
外头的雨在这时候落下,砸在屋顶上,发出沉闷的声音,连带着屋里屋外比之前更暗了些,但隔间里亮了灯,昏暗之中又多多少少带上了几分温馨。
这棚子之前的主人搭着,平常就是住人的,跟寻常的屋子差不多,大多数地方都封的很好,就算下大雨,也不会出现漏雨的情况,就是雨水砸在屋顶的声音有些响。
唐园在里屋门口站了会儿,听着左右两边传来的剪布料的声音,再听着屋顶的雨声,感受到了岁月静好。
不过外头的雨实在是不小,她没多久就关上了门,去了没下雨的云省不知道什么村子的山顶。
走出屋子,她径直走到大门对面的棚子里,找到了一早就被放在这里的食物,这些食物是村民们的投喂,东西不多,就是一些山里的东西,蘑菇、果子、蔬菜,可能是云省这边物资丰富,也可能是村民们确实心善,她这个“疯子”的待遇极好,这几个月几乎没有断过档。
拿完东西,她回屋,从这边的屋子里拎了一袋子碎布进游戏空间,在游戏空间里进行分拣,选出适合做小钱包的碎布。
之后一段时间,她每天的生活恢复平静,小钱包的生意十分稳定,咖啡的生意从之前只能卖到六七斤,到后来熟客越来越多,又添了不少新客,平均每天至少能卖十斤,有的时候一天卖二十斤也是有的。
不过二十斤的数量不算太多,一人拿一斤,每天只有二十几个客人,加上手工店客人也不多,薛诗琪完全可以一个人同时管两家店。
进了十月中旬,店里的毛衣再次上架,沈文玉跟二姑的毛线活也重新回到毛衣上。
“我听说沪市那边的生活精致,这些毛衣没准是卖到沪市去的。”
“有可能,那边冬天来得慢,这时候我们都要穿棉衣了,那边还只需要穿一件单衣,毛衣都未必要那么早。”
“这不,都是薄的,这样的毛衣在咱们这儿,啥作用都没有。”
“好看啊,”二姑看了看手里的毛衣,“我要是年轻,我也穿这样漂亮的毛衣,哪怕不穿出去,在家里穿穿也是好的,这样好看的毛衣只买一件,花不了几个钱。”
“二姑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想法。”沈文玉抬头。
“这不是现在挣了钱么,”二姑笑呵呵道,“都说钱能解决不少问题,果不其然,能挣钱心情好,啥问题没有。”
沈文玉正要再说,看到不远处的来人:“小芳——”
“沈姐听到消息了吗?”唐园走进,眼里带着几分高兴。
“什么消息这么高兴?”沈文玉疑惑,“在地上捡钱了?”
“不是,”唐园压低声音,“恢复高考了,就是今天的消息,恢复高考,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高考,成为大学生了!”
“呀!还有这样的事?”沈文玉惊讶,连忙跟身旁的二姑说话,“二姑,你家隔壁不是有个孩子,眼看着马上要毕业,怕下乡去么,这要是高考考上,就不用下乡了啊!”
这两年陆续有许多知青回城,但政策不明朗,经过以前的事,不少人还是担心到了岁数需要下乡,眼下有这样的情况,考上大学肯定是百分百不用下乡。
“是啊,之前一直见他们发愁,这样好了,不用愁了,”二姑拍了拍掌,“怎么还有这样的事,这都多少年没有高考了。”
“可不是么,这可是好事,”沈文玉笑了,想起什么回头,“小芳,你不会也要去参加高考吧?你……姐也不是不让你参加,就是……就是……”
“不参加。”唐园摇头。
她现在这几个身份,都不适合参加高考,真要是去参加,她要在学校全勤,实在是耽误她做生意。
学校大学的知识点她都学过一遍,这会儿做生意主要是不了解一些生意相关的知识,她会去学,但为此特意去学校没有必要。
真要是需要文凭,等以后有更多的政策出来,她可以想办法去搞一个。
如今这情况,她内地的几个身份,任何一个去参加高考,都会闹出事来。
“你不参加啊,那行,”沈文玉松了口气,想着她要是去高考,往后不是没生意了,“不对啊,你不参加,那么高兴做什么?”
“我……为大家高兴啊,”唐园说着,想起什么,捂着嘴凑到沈文玉耳边,“而且我这一年多收了不少高中课本,你说能不能卖出去?”
沈文玉瞪大眼睛:“你不会是早就知道?”
“那没有,”唐园摇头,“我就是自学,不过我的水平还没有到能参加高考的地步,之前之所以收那些,就是想着国家总需要人才,万一有人要呢,这不是赶上了?”
“这倒是,”沈文玉点头,“不过你真是运气好,这样好的运气,那我们陆陆续续囤的那批……”
唐园伸出手指,放在自己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