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住啊,现在估计十里八村都知道这事了,有的村子住的深,也天天有人挑着茶叶出来呢,也不能不让他们卖,他们挣钱比我们还要难。”
“年年发愁,人家年年都要,”角落里有人开口,“这两年形势也越来越好,我看人家肯定有喊了人一起做,所以才让我们换了地方,人多卖茶叶方便,怕什么。”
“万一呢,万一太多了,人不要,我们就挣不到钱了。”
“这怕什么,不是还有发圈吗?”
这话说出,所有人都看向村长。
村长环顾四周,点了点头:“现在发圈生意还是在做的,就算不卖茶叶,发圈也能挣钱,至于茶叶数量的问题,依我看,要是那人不想要了,肯定会提前说,就像这次,也提前说了要换地方的事,所以先都别担心。”
“话是这么说,可最近的茶叶确实多了,三天时间,把一仓库堆的满满当当的,有几次我们去接人,还塞不进去,不得不把茶叶又带回来。”
带回来并不意味着不卖,而是等第二天一早再送去。
“我们村的茶叶卖差不多了,接下来夏季跟秋季的茶叶又是另一回事,既然那人还在收,别的村愿意卖就卖吧。”村长看向说话的人。
说话的人嘟囔几句,最后还是没能继续往下说。
其实这几年因为卖茶叶、卖咖啡以及做发圈的事,他们村子的情况比别的村要好上许多,但这毕竟“不稳定”,大家都怕这些生意做了今年没明年,做了明年没后年,如果因为茶叶过多而导致下一年没人再来,他们村就挣不到钱了。
可思来想去,又觉得不能不让别村挣钱。
收茶叶的是外人,并不是村里人,可以来他们村收,也可以去别的村收,他们村条件不好,别的村条件更不好。
“行了,都回去吧,”村长看着在自己面前的村民们,适时打气,“不要担心,现在外头的情况你们都瞧见了,以后做生意的人肯定越来越多,到时候没准还有别人来我们这里收茶叶,镇上也有计划要修路,等出去方便了,我们还能把村里别的东西送出去挣钱。”
“真的行?”
“也许能行,反正我们今年春季茶叶卖的差不多了,至少这一年不用担心,”村长说着,又想起件事,“对了,前两年种下的咖啡树,明年应该能结果,那人还收咖啡呢,别村不知道这事,就算知道了,今年种下的咖啡树,还得等三年才能收获,我们肯定能比他们多卖。”
“对啊,还有咖啡!”
“那我们要把咖啡豆做好,这样人才能多要。”
“对对对,我们有茶叶,又有咖啡,还能干活做发圈,应该还能挣几年,没准到时候真还能有别人来我们这收茶叶跟咖啡,那是真不愁了。”
村子里的生意做的还是多,不管是茶叶还是咖啡,都有一定的市场,想着未来还能有生意做,村民们心里不再发愁,总算是都回去了。
之后一段时间,村里的茶叶越来越少,村民们又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种粮食的田地上。
但送到仓库里的茶叶数量,却一点不见少。
每村的茶叶数量都做了记录,由守在仓库的识字老人进行填写,唐园刚打开仓库门,就能看到记录数量的本子。
前面的几页,每一页完成上都打了勾,意味着交易已完成。
最后一页写着的是这三天的量。
小美所在的依山村三天只剩下一两百斤,但总体的量还跟前些天差不多,仓库里依然是满满当当堆到只剩能站人的空间。
好在她现在不需要统计茶叶的总数,还有储物格作为储物容器,不然这源源不断全没见少的茶叶,光是存储的问题,都要让她愁死。
这么多茶叶,她要是没下山,小美那宅子无论如何都是装不下的。
唐园抬手,抓下茶叶袋子,熟练地拆开袋口,伸手进去,瞬间将一袋子茶叶吸收的干干净净。
几袋下去,总算清出了一条可以让她转身的通道。
仓库大门紧闭着,她胸前挂着一盏小灯,路过的地方,一袋又一袋茶叶被清空,就跟啃玉米似的,走一趟清空一排,回来再清一排,不说效率如何,至少整整齐齐,看上去赏心悦目。
现在她有储物格,茶叶的数量对她来说就只是一个量而已,再加上这批老茶的价格并不贵,哪怕一天收五千斤,也只需要50块钱,一个月就一千五,实在不能算多。
这会儿要是收多了,多花了点人民币,大不了等秋季再卖点粮食,总是能挣回来的。
“啃”了一圈,只剩下最后两排的时候,唐园心里满是兴奋,再看一眼时间,比上次还少了十几二十分钟,立即过去,将最后两排茶叶清掉。
之后又将所有的麻袋和麻绳换一批掏出来,替换掉地上那一堆。
倒不是她折腾,主要是这些东西就是每户人家的“家产”,送茶叶过来的那些村民,估计都能深切记得自家的麻袋哪里用碎布补过,自家的麻绳是粗是细。
这一仓库的茶叶,光是运输都需要不少时间,这要是还得现场倒腾出来,估计到天亮都来不及,只能“先带回去倒腾,下次再把麻袋和麻绳带回来”。
至于村民们发愁茶叶数量太多,她会不要的问题,现在是一点都没有在她脑海中出现过,她只是觉得三天来一趟,每次过来,都能收一仓库茶叶回去这件事,还挺爽的。
不用花力气搬运,还能“嗖”一下吸走,真的太解压了!
……
“都让开都让开,让我们村长来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