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夫(301)

“时辰也不早了,我若再不回去的话,回头额娘又该数落我了。”紫云拍了拍手上的瓜子屑,又接过了阿欢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手。

“早些回去也好,下雨天天黑的早,免得到时不好看路。”冯霁雯说道。

“那你在家好好养伤,我一得空便来看你。”

冯霁雯点头,笑着道“好”,又让小仙取了伞来,送紫云出去。

不料紫云刚走,后脚便又有人上门来了。

来的是傅恒夫人。

傅恒夫人到底与紫云不同,纵然待冯霁雯也十分亲近,可身份摆在那里,又是长辈,冯霁雯便不好过于随意,听得丫鬟通禀之后,立即让小仙扶着自榻上坐起了身,又整理了一番衣着仪容。

但由于大夫交代了暂时不好随意走动,只好请了傅恒夫人直接来了椿院。

傅恒夫人一进堂屋,见坐在椅上的冯霁雯要起身同她行礼,忙地让丫鬟上前制止了。

“身上还带着伤呢,快些坐好,此处又不是在外头,固执于这些虚礼做什么?”傅恒夫人满脸关切地问道:“都伤在何处了?”

“只背上受了些轻伤而已,没什么太大妨碍。”冯霁雯笑着道:“夫人请坐吧。”

傅恒夫人在她邻座的位置坐下之后,轻轻叹了口气,道:“天可怜见的,受了这么一遭惊险,哪怕是一丁点儿皮也没破,那也足够让人提心吊胆的了。但所幸没出什么大事,也是上天庇护……”

话罢轻轻拍了拍冯霁雯放在膝上的右手。

冯霁雯轻一点头,笑着道:“说起来,此次还要多谢福三公子出手相救。”

这回她是真的感激福康安及时出现。

一码归一码,不管他待她态度如何,但此番他确实是救了她一命。

虽然她并不是很确定如果他在救人之前知道马车里坐着的是她的话,还会不会出手相救……

可这个恩情,她记下来了。

傅恒夫人听到此处不由笑了笑。

“谢什么,且不说他当时正在城外巡逻,这本就是他分内之事。单说往前他做下的那些糊涂事,帮你一把也皆是他该做的,甭放在心上,你全当是他自个儿替自个儿赎罪了吧。”

冯霁雯听得失笑。

傅恒夫人教子的方式向来特别,从来不护短,这点她早见识到了。

而正因为傅恒夫人如此待她,她才不能真的“不见外”。

该记的恩,还是要记的。

和珅昨日也说了,待福康安忙完这个案子之后,他必要亲自登门道谢。

“夫人说笑了。”她一言将此事带过,转而有些郝然道:“今日天气不佳,夫人还特地赶来看我,倒是令我有些过意不去。”

“你这丫头说得什么见外的傻话?别说是我了,若是王夫人还在京中的话,必然也是要过来瞧瞧的。”

王杰夫妻二人回了韩城探亲,如今都不在京城。

说到此处,冯霁雯便问了一句:“王夫人此去也有近两月之久了,应当快回来了罢?”

“快了,就这四五日的事情了。说是六日后万岁爷团河行宫狩猎,王大人还要一并随行的呢。”

傅恒夫人话罢,目光却是定在了冯霁雯左手中攥着的一方白底儿手帕之上。

她轻轻“咦”了一声,问道:“这上头绣着的可是双面绣吗?”

冯霁雯闻言下意识地抬起了左手来,点头道:“正是双面绣。”

“这种绣技可不常见。”

见傅恒夫人似感兴趣,冯霁雯便将帕子递了过去。

傅恒妇人着意细看了那上头绣着的雏荷图案,眼底却倏忽流露出一种异样的神情来。

“你这帕子是打哪儿家铺子买回来的?”她轻声问冯霁雯,目光却不离手里的帕子。

====

PS:谢谢大家谅解~(未完待续。)

236 “搬回来住”

京城中出售双面绣的铺子少之又少。

虽然有,但绣技却也绝没有到如此精湛的地步。

这样炉火纯青的双面绣绣技,她平生只在一人手中看到过。

但那已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

冯霁雯只当她是觉得双面绣不常见,十分喜欢这顶手帕,故才发问。

只是——“这帕子并非是外面买来的,而是一位长辈所赠。”她向傅恒夫人解释道。

“长辈……”傅恒夫人有些好奇地问道:“可是英廉府上送来的?”

她倒没听说官宦人家还有谁会使双面绣的。

莫不是英廉府上的那些妾室们所绣?

冯霁雯摇头。

“是静云庵里的况太妃。”她笑着说道。

傅恒夫人闻言略有些意外。

冯霁雯同静云庵里的况太妃有交集她自也听说过,据闻冯霁雯浑身上下的仪态礼数便是她调|教出来的。

但这位三十三年前自先皇驾崩之后,便出了宫清修的太妃娘娘,傅恒夫人是只闻其名,而从未亲眼见过其人。

只听说仪态礼数堪称大清女子楷模。

更重要的是,隐约听宫里的几位老人儿说过,这位况太妃不仅礼数周全,还生得一副倾城倾国的容貌。

其实相比于冯霁雯,她才是京城当之无愧的第一颜控患者——

这一点,从她第一眼见到冯霁雯之时没忍住掐了冯霁雯的脸蛋儿这一行为上来看,便是确凿无疑的。

“这顶帕子是况太妃亲手所绣?”傅恒夫人忍不住问道。

冯霁雯点了点头。

太妃不常绣东西,说是绣花针会磨粗了她的手……

但绣出来的东西却是京城绣技再如何顶尖的绣娘也无法媲美的。

傅恒夫人越听越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

真想瞧瞧这位闻名已久的况太妃究竟是何模样。

她说话做事向来利落干脆,如此想着,便与冯霁雯道:“早便听说过这位太妃娘娘了,心下仰慕已久,可惜往前从无来往,没有理由贸然上门拜访,恐失了礼——冯丫头下回若再见着况太妃,不知可否替我传句话儿?她若点头同意,我便择日前去静云庵拜访。”

如此也不算失礼。

冯霁雯一愣之后,旋即欣然点头。

她能说刚认识傅恒夫人之时,便莫名觉得她会同太妃很能合得来吗?

从她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譬如都对养颜玉容这方面很有心得,譬如都是识礼又不做作的性子,再譬如……都长得这样好看。

若说傅恒夫人当年满清第一美人的称号是众人皆知的话,那么太妃更像是被藏在深宫中的一枝不为人知、却一眼便足以惊艳所有人的腊月白梅。

太妃虽不爱与人来往,也不喜官宦人家的那套虚伪做派,但傅恒夫人到底同旁人不大一样。

倘若二人真能一拍即合,日后做一对儿知己好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若是不成,也没什么妨碍。

……

天色擦黑之际,雨水方才停歇。

和珅自外面归家,带着刘全进了前院,便听红桃说下午傅恒夫人曾来过家中。

和珅道了句知道了,便交待了刘全随他一同往厨房去。

红桃有些疑惑。

大爷怎地一回家连湿了的衣裳都不换,便要往厨房去?

在她记忆中,厨房做什么便吃什么、从不在饮食上挑剔的大爷是从不往厨房去的。

今个儿这是怎么了?

冯霁雯这边也听丫鬟说了和珅一回到家中便去了厨房的消息。

往前和珅自外面回来,必然是要先回椿院更衣的。

但是去厨房又不是去勾栏院,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冯霁雯并未搁在心上。

可谁知和珅这一去不得了,竟愣是在厨房待了一整个时辰。

待一个时辰也没什么,可一个时辰只熬出了一碗红糖姜水……这是不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第一回熬,按着书上来的,兴许有些难喝,夫人且将就将就,暂用它驱一驱寒气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