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夫(376)

“夫人这段时日就暂时先住在英廉府上,待我忙完袁守侗一案,抽出手来好将此事查明,清除后患之后,再来接夫人回家。”和珅含笑说道,“夫人若是想见我了,便让刘全儿去刑部寻我。”

冯霁雯听到前面几句的时候还觉得挺靠谱儿的,可待听到最后之时,却又莫名觉得他眼中的笑意有几分促狭。

什么叫……若是想见他了?

是她会错意了吗?

冯霁雯不自在地转头望向前方,佯装平静地“嗯”了一声,道:“我知道了。”

和珅闻言扬起唇角。

……

翌日,袁守侗一案正式开堂审理。

刑部大堂中,出乎众人意料,袁守侗竟对谋划刺杀圣驾罪行供认不讳,并供出了白莲教在京城以及山东等地的藏身联络的几处地点,有问则答,认罪态度十分诚恳。

同昨日在刑部大牢中对待和珅之时那副宁死不屈的态度可谓判若两人。

和珅当晚将折子拟好,次日早朝之上连同袁守侗的供词一并递呈。

乾隆看罢龙颜大悦。

和珅不仅将袁守侗策划行刺一案里里外外挖了个清清楚楚,将其罪名罗列完整,更令乾隆称心的还当是那几条有关白莲教的供述线索——

乾隆连做梦都在想着要如何剿灭白莲教这枚眼中钉,肉中刺。

“怪不得白莲教多年以来能在山东附近一带如此活跃,原来背后竟是得了袁家供给。”乾隆放下和珅所书奏折,冷笑着说道。

这下袁家彻底垮台,于白莲教而言无疑是一大重击。

故而此次于团河行宫之中虽有惊险,但能借此剜掉如此一大毒瘤,无疑还是十分值得的。

大快人心!

乾隆当朝大为称赞了办差得力的和珅一番。

“依众位爱卿之见,袁氏一门该当作何处置?”乾隆发问道。

金简站了出来。

“回皇上,自古以来以下犯上,企图谋逆皆是株连九族的重罪,加之袁家又同前朝余孽白莲教有着诸般勾结,依臣之见,袁守侗一案理应重惩不怠,以儆效尤!”

其身后的王杰闻言无声冷笑。

往前金简在朝中与袁守侗关系最近,二人向来是一唱一和,互圆其说,这才不过短短几日的功夫,金简先是举发袁守侗,眼下又带头进言要严惩袁氏一族,这脸翻得,可比翻书快多了。

他若真是出于公正之心还且罢了,可任谁也看得出,这只不过是他企图再次与袁守侗撇清关系的一种手段罢了。

紧随金简其后的,还有十余人。

十余人中,皆是赞同重惩此案者,一致认为袁氏满门理应受到株连。

“和珅呢?”乾隆抬起眼睛看向站在后首的和珅,问道:“这案子是你一手办成的,你有什么看法?”

和珅站了出来,微微躬身垂首。

“奴才以为袁守侗带头策划刺杀圣驾,实为罪不可恕,按律当斩首示众。”他的声音听起来一如既往地温润平和,说到此处略微一顿过后,却是道:“但袁家身为山东百年世族,多年来在山东一带深重百姓倚重,倘若此番处置过重,只怕稍有不慎便会再遭白莲教利用,借故挑起民愤——”

此言一出,以金简为首扬言要重惩袁氏一门的一干大臣们,当即就欲出言反驳。

“启禀皇上,臣认为……”

“先让和珅把话说完。”乾隆出言打断了李怀志的话,示意和珅继续说下去。

李怀志讪讪应是,被憋得满脸通红。

“再者道,祸不及妻儿,法理亦不外乎人情,袁守侗纵有滔天过错,但经查实,除了其手下的几名亲信及山东族人之外,其大部分家眷都对袁守侗存有谋逆之心毫不知情,实属无辜。”和珅道:“故而依奴才之见,此案该严惩者理应严惩不怠,但无辜遭受牵连者,亦不宜赶尽杀绝,以免适得其反。”

末了又道:“白莲教最常用的伎俩便是煽动民心,借故诋毁朝廷,倘若万岁爷此番对袁氏一门从宽处理的话,当让白莲教无空可钻,更能显示朝廷仁慈,龙恩浩荡。”

乾隆闻言暗自思忖了片刻之后,颔首道:“和珅之言不无道理。”

这让金简等人还未有机会说出口的话尽数都憋在了肚子里。

什么事儿啊这叫……

合着他们这么多大臣一同进言,还不比一个区区和珅说的话有分量?

金简有点想闹,但转瞬一想自己的罪名还未落实下来,尚且不知等着自己的究竟是何种惩罚,一时之间也只能偃旗息鼓地忍下来了。

“这样——”乾隆边思索边道:“和珅你回去写一道折子递上来,就将你方才所言转换成实例,袁守侗一案之中,袁氏一门哪些人参与进来了,哪些人不知情,皆按照轻重一一划分开来,再列出相应的处置。写好之后呈给朕看罢再议。”

和珅应了声“嗻”。

于敏中等人面面相觑。

皇上这摆明了就是打算要听取和珅的意见了。

“……”

退朝之后,众大臣们各自离去,许多人对和珅已存下了刮目相看之意。

“我听说老五叔今日进宫来了,怎么没见着他人?”

永瑆前脚刚离了金銮殿,便跟管事太监问道。

“回十一哥,和亲王往阿哥所去了。”

“阿哥所?”永瑆闻言一挑眉,怪笑了一声道:“阿哥所里难不成是出什么好东西了么,竟把五叔都给招过去了,我也瞧瞧去——”

永瑆一路未让太监通传,径直来到了阿哥所内,朝着十五阿哥永琰平日最长呆的东所阔步行去。

“我说五叔,您今个儿进宫怎么没往皇阿玛那里去,反倒跑十五弟这儿来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永瑆一只脚还没踏过门槛儿,声音便传进了弘昼和永琰的耳朵里。

正教着永琰作画的弘昼闻言头也不抬地笑着说道:“你皇阿玛近来为了袁守侗一案忙得焦头烂额的,这会儿没准儿正烦着呢,我可不去触这个霉头——”

“五叔这就有所不知了吧?今个儿皇阿玛在早朝之上可是龙颜大悦。”永瑆来到书桌前,定睛瞧了瞧,笑道:“五叔顶好的兴致,竟是教十五弟作画来了,我可记得幼时我若缠着五叔教我画画儿,五叔不是推说没工夫,便说没兴致,如今对十五弟却这般上心,您这心未免也太偏了吧?”

“龙颜大悦?怎么着?案子办成了?”弘昼径直忽略了永瑆后半句话,语气随意地问道。

“可不是么。”永瑆在一旁的椅上落座下来,翘起了二郎腿道:“袁守侗不仅供认不讳,且还主动招认了许多白莲教平日用以联络的暗号跟窝点,我本以为这袁守侗如此大逆不道,该是个硬骨头呢,没想到竟这么轻易就招了——倒是让这个和珅捡了个现成的大便宜,今日早朝在上,皇阿玛可没少夸他。”

查破袁守侗一案,他舅舅也是出了力的,可也没听皇阿玛夸上一字半句。

功劳全落在这个和珅头上了。

永琰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思索之色。

弘昼则笑了笑。

“捡便宜?这便宜倘若当真这么好捡的话,何愁人人当不上大官儿?案子办的顺风顺水,便说明有人在暗地里下苦功,找法子了。”

永瑆闻言不以为然。

“五叔你是没见着那个和珅成日一副逢迎讨好的模样,如今可是讨皇阿玛欢心的很,今日在朝上那么多大臣站出来进言,可皇阿玛偏偏听取了他一人的。”说到此处,永瑆冷笑了一声说道:“不过是个时运好些的溜须拍马之辈而已。”

“好话谁都爱听,这话不假。”弘昼边示意永琰蘸墨,边漫不经心地说道:“可若他当真只会溜须拍马,你皇阿玛此番又岂会将这么大的案子交到他手里?别怪五叔没提醒你,这个和珅,可是个能人。”

皇上没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只听取了他的,那只能说明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