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牢(200)
而且这回狗仔还难得地说了几句好话, 让姜燃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李弘林私下塞过红包。狗仔说当时拍到这样的照片一直压着没有发, 是因为觉得可能他们提着东西是去见谁的家长。
但后来比对过拍摄的地点后, 觉得都不符合, 加上这次博物馆落成, 张奶奶参加开基仪式,他们才发现当初照片上的两个人到底是去干什么。
这件事情一出来,网上又是柠檬精一片,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李弘林为了支持姜燃的纪录片,才下血本投钱建的博物馆。
一个男人肯为你花钱,他不一定爱你, 但一个男人愿意为你花巨资,那他对你的爱至少应该同那些钱的重量相对等。
姜燃和李弘林站在工地上,身后是满天的夕阳,红艳艳地映在乱石堆上, 这一刻连坚硬的石头在姜燃看来,都充满了足够的温情。
因为这是他与李弘林相识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清楚明白地听李弘林对自己讲起他的过去。或许这对于李弘林而言,不过是他触景生情的一次普通感怀,但在姜燃心里却足够让人激动好久。
“这其实是我有能力以后,回国第一件想做的事,今天终于算是办成了。”李弘林望着不远处的机器,眼里涌动的情感使人莫名为之动容。
姜燃不解地看向李弘林,他猜想过李弘林背后的动作必然是会伴随某种目的的,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目的会与眼前这座正在建设的博物馆有关。
“玛利亚是个很好的老奶奶,你没见过她,我现在跟你形容也说不出她万分之一的好。”李弘林提到的玛利亚于姜燃而言是个全新的人物,是他以往从未在别人口中听见过的名字。
程诺他们或许不知道,但也或许是默认了对彼此都不再提起这个名字,姜燃猜想应该是后者。
李弘林没有等到姜燃的回答,但他此刻显得对此并不是很在意,更像是在自言自语地继续说道:“如果没有玛利亚,就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我,”李弘林一句话里有着数次不易让人察觉的停顿,似乎已经是在有意压抑自己的情感。“但是她永远也看不见了,就好像我今天给她建了这座博物馆,我做了这么多,他们全都看不见了。”
他们现在站的地方离人群已经有一段距离了,姜燃觉得李弘林在自己面前其实不用压抑自己,无论发生什么,起码自己始终都还可以给他一个依靠。但这种话姜燃无论如何都对李弘林说不出口,于是他上前一步,将李弘林圈进了怀里。
这次不同于以往两人势均力敌的拥抱,姜燃心中的感觉有些微妙,仿佛真的自己有能力在外面风雨飘摇的时候给李弘林一方安宁,但实际上他能做的却不过是陪伴而已。
李弘林被姜燃抱住以后,将头埋在他的肩膀上,久久没了声音。等到肩上的衣服被濡湿了,姜燃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李弘林这是哭了。
再抬头,除了眼眶有些发红而外,李弘林的脸上已经找不出半点方才脆弱的痕迹了。
后来两人都默契地没有再继续刚才的话题,李弘林牵着姜燃的手回到了车上,一路上他对姜燃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他一开始的方向就对了,姜燃真的是他的救赎。
刚才那样的情况,他没有刨根问底,给李弘林留下了足够充足的私人空间,这在李弘林已知的亲密关系中实属难得。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遭遇过重大变故,是玛利亚带着我逃了出来,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大。”进车里之后李弘林并没有急着发动,而是靠在方向盘上望着不远处的工地,给姜燃解释。
“后来我去英国读书的第一年,她就去世了,当时为了打工攒学费,甚至没能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
这会儿李弘林的语气已经恢复了平静,或者说是他控制住了自己表面上的变化,“我们以前住在张奶奶家隔壁,那天去的时候,我们还有路过。”
筒子楼,姜燃还有些转不过弯来,李弘林说他之前住在那么一个城中村里,换做是任何一个人说这件事他恐怕都不会相信,但偏偏告诉自己这个消息的人是李弘林本人。
之前查李弘林的资料,大多数信息都是关于他到英国读大学以后的事,对于李弘林此前的十几年,不过是匆匆几笔略过。大抵让人知道他小时候在中国长大,最后于美国发迹。
这种情况在许多成功人士身上都出现过,他们成功前的详细故事很少有人会知道。而且之前姜燃见过吴维,他觉得这种豪门应该会较之旁人更加注重隐私,所以众人对李弘林在国内的生活情况一无所知也是正常。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李弘林口中说出来的会是这样一段故事,没有天之骄子,众星捧月,豪车美女。取而代之的是全天不见光的筒子楼,堆满鞋架的狭窄走廊,或者还要加上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
姜燃的心突然被什么给拽住了,紧紧揪在一起,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那些场景光是想想都已经足够让人压抑了。
“你在那里住了多久?”沉寂之后,姜燃小心翼翼地问,生怕一不小心就踏入了李弘林回忆的雷区。
听到姜燃的主动发问,李弘林顿时表现出一种僵硬的快活,低头认真算了算,“大概四五年吧,我们期间搬过几次家,因为不停有人来找我,但都没绕出过那一片。”
边说李弘林似乎又想起了过去那段东躲西藏的日子,因为有李笑在美国帮他吸引火力,所以李弘林在国内的日子并不能算太难,可仍旧需要随时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