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他姐团宠日常(153)
这些年,张廷玉其实经过他的默许,送给过宁澄澄不少物件。
不值钱,却似乎每一件,都送进了姐姐的心坎儿里,胤礽每次去澄心堂,总能见到那些东西,有一些,甚至已经开始变得陈旧,却从不曾被收起来。
张廷玉和乌尔衮。
一个身份地位各方面皆配得上,性情是否相合虽然未知,但汗阿玛要赐婚,没人能阻止他们的结合。另一个性情必然是相投的,但身份地位却如天壤之别,要他们两个结合,简直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啊……
胤礽的脑子里回荡起这四个字,慢慢的,他的脸上出现了傲慢的神色。
那又如何呢?
“何柱,去告诉张廷玉,孤……不同意他辞去伴读……至于他的功名……让他自己想办法去。”
第82章 应对之策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衡臣, 太子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因为父亲张英出门访友,正逢休沐在家的张廷瓒在一日的悠闲中却迎来了太子殿下派来的人,他只得打起精神来代替父亲, 帮着自家不省心的二弟接待来使。
正当他以为今日的休沐就要泡汤的时候, 哪知道来的人倒是爽快, 只简简单单的传了个话, 就直接离开了,只是这话传的就有些没头没脑了。
什么不同意他二弟辞去伴读之位, 这意思,是看中他二弟所以不同意吗?
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 为什么后面又加上一句, 功名让他二弟自己想办法?
以衡臣的才学, 功名不是信手拈来吗?要他自己想法办法的意思, 难不成……
“难道……太子殿下, 不想你回桐城应考,却还想要你想办法取得功名吗?”
能年纪轻轻的就考中功名, 张廷瓒本身也是聪慧机敏之人,虽然在来人离开后一时有些迷惑,但只是转个脸的功夫,也就已经反应过来了,但他依然为自己这个离谱的推测而感到不可思议。
因为这可以说是大大的违反了朝廷的科举条例的。
这不是为难人吗?
而面对兄长的那张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质疑眼神, 张廷玉的脸上, 反而显得有些平淡,仿佛对于刚才太子派过来的那人说的那些话一点儿反应也没有。
“衡臣,你倒是说话啊!”
直到张廷瓒等得略有些焦急,再次叫了一下他的名字,他才像是终于回过神来一样, 看向张廷瓒微微一笑:
“大哥莫慌,太子殿下既然如此吩咐,那一定有他的用意,不辞去伴读也好,也免得以后进宫不便了,至于不回桐城,也能取得功名的办法,也不是没有不是吗?”
一席话说的张廷瓒倒是愣了一下,他先是看着弟弟脸上似乎并不觉得此事有什么为难的表情,心里很是有些不是滋味,脑海中不知第几次的回忆起了当年他见过的那个“罗姓少年”和二弟这些年的执念,“纯宁公主”。
那个时候,他跟他的三妹,以及眼前的二弟,都只以为,他们是父亲的一个同僚家的子嗣,当时只觉得他们那对兄妹与一般人家的确有不同,直觉的就知道他们的家庭可能也不一般,但他与他的三妹,皆以平常心对待,却未料想两家居然是云泥之别。
当时得知真相之后,张廷瓒并不如妹妹张令仪那般的淡定,即使是如今回想起来,他都觉得内心惶恐。
到现在弟弟做了这么些年的太子伴读,妹妹也在出嫁前不止一次的到宫中,或者说在宫外陪伴纯宁公主,他也在家听过不少太子和公主的真实性情,可他依然觉得,这一切就跟假的一样。
而今日,太子直接来给出了难题之后,张廷瓒反而有了一种真实感,可这真实感,也着实有些可怕,但怎么二弟这边……
“……你这……太子殿下这……”
怎么为难你,你反而这么淡定啊,看起来好像已经习以为常的样子……诶不对!
正忍不住想要吐槽弟弟是不是变成了受虐狂,张廷瓒忽然反应过来现在不是吐槽这个的时候,而是正事要紧,得赶紧问问他说的是什么办法,于是立刻将这个想法抛诸脑后,然后开口问道:“你说的办法,是什么办法?”
并不知道哥哥心中所想,而是在回应过哥哥之后,自己依旧在认真思考的张廷玉闻言再次抬头,略略顿了一下,接着,他慢慢的开口:“兄长可还记得……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异地科考?”
张廷瓒愣了一瞬,然后脱口道:“国子监。”
随即他立刻又反驳:“可是国子监的入学,不论是恩贡、拔贡、优贡还是副贡也都是需要各种选拔考试,最终取得入监的名额的,衡臣,除非你想要再等一年,否则,要通过这个途径参加明年二月的乡试,这怎么想,都来不及吧?”
朝廷的确有规定,京城国子监的监生,即便是外省人士,也是可以在京师参加乡试,参与京城的录取的,但国子监毕竟是大清的最高学府,既然享有一定的特权,那就绝对不是来个人,就能随随便便混进去的。
要不,就是皇上的特别恩赐,这样的人,不是自身做出了极大的功绩,就是祖辈有了巨大的功劳,后背得以恩荫,虽然说出去不好听,可是实惠是实打实的的享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