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他姐团宠日常(262)
因为这几乎意味着大清的疆土整整扩大了将近两千万公顷的面积啊, 虽然也知道那些属于苦寒之地, 于耕种和人们生存都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但就算是那样, 那也是实打实的成为了大清的地盘啊。
更重要的是,这些都跟康熙原先在他们看来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和无理取闹的要求简直一模一样!
这这这……当今圣上料事也太强了吧?
“至此, 大清于鄂罗斯国,互不侵犯,永为同好!”
众人激动期间,梁九功终于念完了所有的条约内容,收齐了手里圣旨。
康熙这边, 却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于是大臣们便也忍不住互相讨论起来。
“太好了, 整整两千万啊!两千万公顷啊……”
“不止吧,具体的咱们还没有过去测量呢,说不准可不止两千万!”
“是啊是啊,这要是再迁些百姓过去,把那边的土地耕种起来, 到时候何愁咱们大清不兴啊!”
“这简直跟皇上先前说的一模一样啊!皇上真是神了!”
“索相和佟相也很厉害啊,此次鄂罗斯人一败涂地,真是痛快,痛快极了!”
眼见着底下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康熙于是淡淡的瞥了一眼梁九功,梁九功立刻点点头,又上前一步出声道:“静!”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立刻收声并重新站回了自己的位置。
“众卿都听到了,此次我大清与沙俄的谈判,总算是在结束在了预料之中,我想,你们也发现了,这次谈判的结果,与朕先前居然把谈判的结果预料的分毫不差,想必你们都觉得朕料事如神吧?”
康熙一句话问出口,所有人心中一凛,随即下一息,众人齐齐俯身下拜,高声齐喊:
“皇上圣明——”
然而,这句歌功颂德的话一出口,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康熙,却并没有如以前那样用愉悦的声音做出回应,反倒是冷笑了一声。
这一下子让所有的人都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康熙也并没有让他们多等,几乎是立刻的,他直接高声斥道:“圣明?你们以为,这次谈判的胜利,仅仅是朕想胜利就胜利的吗?”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明白康熙发脾气的原因。
“这次谈判会有这样的成果,哪里是靠朕的料事如神,真正的原因,是事在人为!”
一句“事在人为”,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纷纷开始面面相觑,人群之中,只有知道些许真相的纳兰明珠和知道全部真相的张英没有任何的动作。
“朕……早在去岁沙俄之行没能成行的时候,就派了一队人马,前往了我大清与沙俄的边境提前探路,他们不足二十人,领了朕的密旨之后,轻装上阵,不惧风霜,一路走了快一年,最后才终于拿到了可以定下大清此次与沙俄边境线的决定性物件!”
康熙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环视了一下四周围的众臣。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张英的身上。
“敦复,你养了个好儿子啊。”
此言一出,众人忍不住哗然的同时,齐齐看向了平日里在朝堂上就以低调出名的张英。
康熙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是“责骂”,而不是夸奖,但当下这个时刻,再结合康熙话前话后的语境,所有人都听明白了,康熙刚才所说的派去“探路”的那泡¥沫¥独¥家一小队人马里面,领头的,应该就是张英的儿子!
而张英的儿子,据他们所知,老大张廷瓒,至今还在翰林院里面熬资历,翰林院里面的臣子们还经常见他,怎么的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去边境,那么皇上口中的儿子就只有张英那个才刚刚中举没多久,就在恩荣上闹出“抄袭”《洛神赋》风波的次子张廷玉了。
“微臣惶恐。”
张英在康熙点名之后,就立刻双手一打袖,整个人直接躬身跪了下来。
“诶~你惶恐什么?”
康熙摆摆手:“张廷玉能在弱冠之年,敢于就领着那么几个人,只身进入苦寒之地,最后不仅能平安到达尼布楚,还给咱们大清带去了谈判胜利的决定性证据,此子可堪大用啊!”
“承蒙圣上看中,犬子能为皇上效劳,能为大清出力,是犬子之荣,亦是犬子身为大清子民该有之责,然犬子年轻气盛,尚需磨砺,臣斗胆,还请圣上帮微臣严加管教,莫要让犬子心大,以至于将来试了分寸。”
张英让康熙帮忙管教儿子这话一出口,大家看向张英的目光变得更加新奇了。
毕竟他们可从来不知道,一向低调内敛的张英,这一次不仅儿子大出风头,连他自己都开始说出让皇上帮忙管教儿子这样的话了!
虽然说皇帝从某种说法上来讲,是为“天下万民之父”,但你也未免有点……太直白了吧?
“哦?这不仅不跟朕讨赏,还要让朕帮你管教儿子?”
果然,康熙也听得十分有趣,说话都带着调侃了。
随即调侃完,他不等张英再说什么,便摇头道:“敦复啊,你这样可不行,管教子女,要宽严相济,张廷玉既然此次为我大清立了功,还是几近于开疆拓土的大功劳,那朕就得赏!大大的赏!”
掷地有声的赏字说出口的时候,站立着的大臣堆中,有几个人立刻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他们暗暗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