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后,我带着娘家走上人生巅峰(561)+番外
她不愿出门,只要一看到叶二全的新宅子,想到叶二全过着有下人侍候的富贵生活,她就抓心抓肺的难受。
还有大房一窝也越来越富!
不但儿子比她的有出息,连女儿都嫁得比她家好。
现在,大房所有人都进京享福了。
而自己还在这穷沟沟里吃糠咽菜。
她跟杜氏比了一辈子,实在无法忍受这种事。
眼下连银花那个贱蹄子都成了少奶奶。
为什么,每个人都过得比她好?
为什么外面每个人都在笑?只有她在哭?
还有那个死傻子......
现在全村都喊她傻康奶......丢人!耻辱!
为什么,她的日子过成了这样?
韦氏越想越难受!总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每天郁郁寡欢的。
慢慢的,日渐消瘦,形同枯槁。
难受、刺痛!抓狂!绝望!崩溃!心里时刻像油煎似的。
隔年,京城传来消息,说胡秀秀在京城生了个男娃,秀秀娘满村子说。
韦氏听到这消息,又吐了口血。
身子越发的亏虚了。
就这样过了几年,在康康九岁那年夏天。
韦小娟最近总闻到家里有股若有似无的臭味,今天恶臭更是异常浓烈。
韦小娟忍无可忍,“砰”地一声踢开了韦氏的房门。
只见韦氏已经嘎在了床上,都生蛆了。
她面容枯槁,瘦得剩下皮包骨,双眼瞪得大大的,带着她所有不甘,痛苦地离开了人世。
那是被自己的贪念和欲望,生生折磨死的。
韦小娟心里升起阵阵恶心,冷笑了笑,却又落下了一串泪来,痛苦而麻木。
得知韦氏没了,叶二全心情很复杂。
最后,他狠狠叹了口气,给了韦小娟五十两银子,让她操办韦氏的后事。
死者为大。
出殡那天,银花夫妇带着一儿一女回来了。
叶二全带着康康也来了。
就连叶老太夫妇和叶二叔等都怀着复杂的心情,前来送她最后一程。
只有韦氏最疼爱的儿子叶鹏,不知身处何方。
大夏天的,等不起。便匆匆出殡,在山上找了个位置不错的地方下葬了。
至此,人死灯灭。
韦氏下葬后第二天,韦小娟来到韦氏房中,她床尾箱子下的地板砖下挖出了一大包银子。
足有三百多两。
这便是韦氏藏了十年,就算后来吃糠咽菜和生病都舍不得拿出来,抠到死的钱!
其实韦小娟早就知道她藏在这了。
韦小娟不由嘲讽一笑:“哼,到最后还不是便宜了我?”
拿到这笔钱后,韦小娟花了两百两,一口气买了四十亩地,加上自有的十亩,那就是五十亩。
她也不种,而是租给了别人,一亩地收一成粮食当租金。
每次收获季,她都能收到相当于五亩地的粮食。
一个人根本吃不完,多的便卖掉。
平时养两头猪和一窝小鸡小鸭,生活倒是轻松富足。
春去秋来,又过了几年。
康康十八岁那年,叶二全带着康康来到牙行。
看着站成一排的丫鬟,叶二全问道,有哪个愿意嫁给他孙子,入门就是正头娘子,叶家少奶奶。
还真有五六个愿意的。
最后叶二全挑了一个相貌平平,却细心老实的。
两年后,诞下一子。
又过了几年,一切安康。
叶二全运气不错,人生百般不如意,临尾了,倒也算得上圆满。
......
二房的番外完了,明天写胡小四番外哦!那俩懒鬼也该露露脸了,可不能让他们成为未解之谜。
接下来便是以铁牛家的视角写写村子和一些人物变化。
最后用一二章写写京城,还有李娇娇是怎么嘎的。
第462章 胡小四001:说亲
这里时间线是康康8岁,韦氏嘎的前两年。
......
一阵辟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
“动土!”随着一声吆喝声,胡小四一锄头挖在地上。
“好!”
接着,工人们帮开始挖地基。
“小四真本事,年纪轻轻的,就盖了这么多房子,这是第六座了吧!”铁牛媳妇手里抓着一把瓜子,笑着走过来。
胡小四已经17岁了,再有两个月,就满18岁了。
少年长得平头正脸,高高瘦瘦的,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
胡小四笑眯眯的:“是呐是呐,这是最后一座了。只盼着赵婶你们不要嫌烦,还来喝我们的乔迁酒。”
“有这啥,你们愿意再请酒,我们自然要来的。”
“那就谢谢婶子了。”
这些年来,他在家具坊的门面卖东西,平均每个月都有二十多两。
这几年,胡小四陆陆续续地盖房,连着今天这个,已经是第六座了。
他们家一直住在第一座青砖大瓦房里,几年前胡小三成亲,才带着媳妇搬到了第二座。
剩下几座房子,是留着给小五小六和小七将来娶媳妇用的。
几座房子都盖到了一起,再用墙围着。远远看过去,一大片的,很是壮观。
周围来看热闹的村民都夸胡小四厉害。
小三和小五几个笑眯眯地站在一旁。
当年玻璃作坊开业时,胡小三便入了作坊干活,现在已经是个手艺了得的玻璃师傅了,每个月有三两银子的收入。
小五三个今年16岁。
小五小六念了八九年书,成绩不咋样,去年就放弃不念了。在家料理家事。
小七天赋不错,去年中了童生,现在在府学上课。
秀秀娘脸色难看,小四那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