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高中时代(201)

作者: 梅兰塔 阅读记录

致诚中学本就有重轻文的土壤,公布的顺序也是先科后文科。

而第一个就是尚雅的名字。

“高二(19)班尚雅、高二(20)班杜媛馨、高二(19)班陈路欣、高二(19)班穆远白、高二(19)班林婷芳、高二(20)班祝和、高二(19)班梁云天、高二(20)班洪邤、高二(19)班程琳、高二(20)班武清、高二(20)班梁永、高二(19)班李璇、高二(19)班英豪、高二(20)班薛明哲、高二(19)班斓淇、高二(19)班李尚博、高二(20)班刘民、高二(20)班戴阳、高二(20)班付林、高二(19)班刘杨。”

科班的前二十名都是19班和20班的,其中19班有11人,20班有9人,算是19班略胜一筹。

再后面是十个文科班的学生。

尚雅翘起的嘴角终于压不住了,开心地笑着和其他被念到名字的同学一同起身,走到主席台上面排队领奖。

然后尚雅就发现,原来领到手中的只是一张奖状,奖学金是在之后由财务部统一打款到银行账户。

难怪,她就说嘛,将那么多钱直接交到学生手中,也不怕刚从领奖台下面就弄丢了。

领完奖后,拍照留念,然后学生下来回到座位。

再颁发的是进步奖学金。

这个奖项就没有尚雅什么事了。

然后是特别奖学金。

刚才颁发的高三年级时,在过去一年的两次联考中,没有学生进入全市联考前五十名,所以也就没有学生获得特别奖学金。

但是高二年级有。

特别奖学金的分量比优秀奖学金还要重,是由校友会代表来为他们颁奖。

“获得2016-2017年度特别奖学金的同学有,高二(19)班尚雅、高二(19)班穆远白、高二(20)班杜媛馨、高二(19)班陈路欣。”

“让我们恭喜这四位同学,他们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取得重大突破,在联考中进入全市前五十名,获得致诚特别奖学金。”

于是尚雅和坐在后面的穆远白、杜媛馨和陈路欣四人一起再次登上领奖台。

依然是领奖和拍照的流程。

从主席台下来的时候,尚雅特意落后两步等陈路欣,然后两人在其他人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击了个掌。

明年!明年的今天,她们一定同样可以获得这份辉煌。

高二年级的颁奖结束,后面还有高一年级的颁奖。

不过也很快就结束了。

颁奖典礼结束后也已经差不多到午饭时间,尚雅和陈路欣到饭堂吃了一碗牛腩粉,然后回宿舍收拾周末放假要带回家的东西。

明天尚雅还要来参加家长会,陈路欣不过来。

等到下午放学前,两人又滑稽地再次强调周日中午出去吃自助餐的约定。

同样是家长会,尚雅想起上学期那次可称是炸裂的家长会,只希望明天的家长会能够顺顺利利完成。

第123章 八卦新闻

周六早上,尚雅提前来到学校,她的任务依然是广播发言,顺便帮忙发成绩单。

等到家长会开始后,她就到楼下的年级办公室。

然而很意外的,她刚走到年级办公室前,便看见了一个万万没想到的人。

上次见到朱映年还是上学期的家长会。

也就是那场让所有亲身经历者想起来都能应激的家长会。

再见到朱映年也就是现在。

她穿着致诚中学丑丑的蓝白校服,但看起来好像比上次阳光明媚了,看见尚雅还笑着挥手跟她打招呼。

尚雅觉得稀罕,也勉强地笑着跟她挥手。

完蛋!她要说什么吗?她应该要说什么?

她跟朱映年又不熟,她跟不熟的人相处就容易社恐,她现在已经开始社恐了。

尚雅捏着稿子,抬脚继续往前面走着,直到在办公室门口站好,然后探头往里面看了一眼,便看见一个看起来很威严的女性在里面正和梁主任说着话。

这个时候她进去好像也不太好。

她便有些尴尬地后退两步,和朱映年一同站在走廊。

上学期家长会后,她就听说过朱映年家里的事。

她们都对朱映年的那个有点神经质的妈妈印象深刻,所以办公室里面的那位头发斑白的女士应该是她的外祖母?

倒是朱映年主动和尚雅拉话:“你这次考得真好。”

尚雅:Yes,I know!

救命,所以她要说什么啊?

她也是犹豫了一下,才斟酌着开口问:“映年,你是要回来上学吗?”

希望不会刺激到她吧。

但她确实是想多了。

朱映年表现得过于正常,听见她的话也是笑着说道:“开学的时候我就回来了。我在12班。”顿了下她又说,“不过下学期我们可能又是同学了。”

尚雅:哦豁!

上学期的时候,朱映年唯一参加的那场期中考试,只考到将近两百名,所以她妈妈来学校闹了一通要换同桌。

看来这学期朱映年考到了前一百名,进步很大。

自从南珍这个物满分横空出世,尚雅就开始觉得危机四伏。

朱映年的一句话,都能让她无限联想。

毕竟朱映年可是中考市状元,就算休学两年,她的学习能力应该也很强。

这么强悍的姑娘,迟早得抢走她的第一名。

危险!危险!

尚雅的笑容变得更加勉强了,不过嘴上依然说着:“那挺好的,恭喜你呀!”

正说着,办公室里的那位女士就出来了,梁主任看见尚雅过来了也喊她进来可以开始准备广播。

这种事情尚雅也算是熟能生巧了,等到梁主任开广播说完话后,就过去对着演讲稿声情并茂地念了一遍,顺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