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废话,我求你脱了战袍亲亲我!(422)
县衙储备粮仓被他们搬空了。
百姓们知道后必然惶惶。
可是战事要紧,不征收粮草也不行。
十万大军总不能饿着肚子出战。
这事儿就看季清欢怎么周旋了,刚坐上王位就得征粮.....
君主哪里是好当的。
弄不好就是——
军心涣散,民心生怨。
两头都保不全。
“......”
有人问:“那么,您是想把粮食退回去?”
“没错。”季清欢点点头。
这事儿他已经思量一上午了。
“这,”陈老五捋了捋胡须,忍不住稍加提醒,“小王爷忧民之心仁义,可咱军中粮草也不是足足够数的,再说民间秋后便能收粮,左不过三两个月.....”
等到秋收之后,百姓们的粮食肯定够吃,储备粮仓也就空这三两个月罢了,论说是不碍事。
况且就算真撞上天灾,那也得先紧着战事啊。
民心哪里顾得上?
所以陈老五不太赞同把粮草退回去。
阿元的善心用在这里,兵将就得饿肚子。
这一仗打输了事大。
“我意已决,退粮,”季清欢垂眼说,指尖点了点桌面,“拨出一成粮草分装散发,但切记,不退回储备仓,让兵将亲自送到百姓们手里,挨家挨户的送,就说是本君体谅他们耕种辛苦,不忍收缴。”
几位将领:“啊?!”
当真要退回粮草吗?
陈老五有些焦急:“可这,咱军中粮草也只够撑三两个月的。”
到时候正打仗呢粮食没了....
“三两个月,”季清欢抬眸看着他们,忽地现出浅笑,“那岂不是到了秋收时?若军中粮草不足,再征便是。”
眼下吃了他的加餐。
等到秋收征粮时,百姓们就不好生怨了。
此举也能叫百姓知道——
虽然战事吃紧,但小王爷心里还是挂念民生的,不忍征粮。
奈何为了保家卫国,只能征粮。
退粮是求一个体谅。
也是为下一次征粮打好基础。
季清欢坐在这个位置上并非高枕无忧。
顾及百姓忧思,还要喂饱兵将。
他用心了的。
“!”
嚯。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中关窍细想便知。
好一计迂回!
几位将领跟陈老五对视着,都是暗自点头。
原先他们还担心小王爷年纪尚小,怕各方事务周全不及,如今看着就更放心一重,心里踏实不少。
几位将领纷纷起身,朝着季清欢拱手道。
“是,我等依言照做....”
“我等告退。”
“......”
京军将领离开后,陈老五却没直接离开。
他脚步辗转着徘徊不定,像是要走,又像是有话想说。
“五叔。”季清欢没抬头的喊了一声。
伸手从笔架上取来一支毛笔。
横在指尖把玩。
殿外的雨水还不停歇,淅沥沥的砸在屋檐上。
书房里只剩下叔侄两个人。
一时静寂。
“啪,啪.....”
坐在桌后的青年,手指玩着一只没沾墨的檀柄狼毫笔,垂着眼随意旋转,掉了就再捡起来接着转,表情很专注,也很耐心的等五叔张口。
这叫旁边的陈老五更不知该如何开嗓。
想再劝劝关于韩王世子.....
但对如今已经长大了的季阿元来说,他劝与不劝都改变不了什么。
因为一旦认定的事。
季阿元不改。
娶妻生子绝无可能,他只要韩枭。
这话在韩枭的灵堂里说过。
唉。
“...袁州城来信,老将军服下解药这几日身子好了许多,南部医师照顾的还算尽心,”陈老五缓慢说着,“老将军叫我带句话,咱与南部结盟一事务必要稳妥.....”
若韩枭死在匈奴手里。
他们与南部的结盟自然坚不可摧。
可现在韩枭活过来....
那就保不齐等上了战场,南部会不会趁乱另起歹心。
除了匈奴之外,如今的天下为二分。
只要季家父子双双毙命,那皇位就是韩家的。
季韩两家憋了多年、不死不休的最终战。
已然逼近!
“......”
季清欢低头转笔,眸色寂然。
也是这样一个下雨天。
韩枭站在墙头举着油纸伞,说要与他携手打破一面墙,雨幕中,韩枭的眉眼和语气他都还记得,坚如磐石,全心全意。
可这面墙当真压过来时....
韩枭却不在了。
韩枭不在他身边,不与他站在一起。
也不再记得要跟他一起解决两家的宿怨,就只剩季清欢自己夹在两家中间,顶着压力被两面墙壁碾压,稍不留意就会血肉模糊,万劫不复。
况且——
若韩王果真要策划什么。
如今的韩枭,不会爱屋及乌的对季家人手软。
那么当两家的决战来临时。
季清欢要在韩家和季家之间选一个,只有一个能存活。
如何选。
要他如何选?
第340章 请辞的陈五叔
两边都是绝路的选项。
单是想想这个画面,季清欢都几欲窒息。
屋外潮湿的雨雾蛮不讲,强势渗进心底,又蔓延到他凝滞着的眉眼间,缠搅的呼吸都不畅快了。
他死寂沉缓的吸进一口气,低头朝陈五叔回话。
“...请放心,与韩家结盟的事不会出差错,我会盯紧韩枭。”
从前韩枭是自愿留在他身边当人质。
如今韩枭不自愿,他就得将韩枭强押成人质。
可想而知。
韩枭会更厌恶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