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十福晋(102)
胤俄这纯粹就是躲在家里猫冬无聊了,才想着拿郭络罗氏这事解闷。见禾嘉不打算现在就管,他也歇了大半的心思,重新懒洋洋地靠回身后的迎枕上。
“爷今天又不出门啊。”自从回来交了差事之后,胤俄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兵部溜达一圈,心情好了就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
“去哪儿啊这么大冷的天。”炭盆里还烤着板栗和小芋头,胤俄接过中顺剥好的板栗吃得起劲儿,“七哥腿上的毛病又犯了,我可不去他那儿触霉头。”
“兵部我也不去,直郡王手底下那些人看谁都像是要分他们肉的,我去找那不痛快。”
胤俄也就心情不好的时候过去,直郡王麾下那些官员不痛快,他比他们还不痛快,两边阴阳怪气互相挤兑一通,把气发出来了就走。
“等着吧,等进了冬月皇阿玛肯定要想法子把太子爷和老大重新抬举起来。爷安安心心等着他们都闹完了再说,这会儿出去捞不着好。
再说马上就要下雪了,宫里一到冬天就事多,保不齐就有人熬不住,咱们趁着这会儿没事能歇就赶紧歇吧。”
当了差的胤俄比起在上书房的时候学会了不着急,有些事急也急不来就要学会等待,自己把自己脚下的路走踏实了,机会早晚都会来的。
有时候有些事特别经不起念叨,胤俄刚说完那话,没几天就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住在永和宫偏殿里的庶妃章佳氏,也随着这一场风雪去了。
人是过了小雪的第二天,十月二十三清晨薨的。康熙下旨追封庶妃章佳氏为敏妃,停棺于永和宫侧殿,之后再移棺至景山殡宫,等择出吉日再送入妃陵下葬。
禾嘉跟胤俄到永和宫侧殿的时候,胤祥正带着两个亲妹妹给敏妃守灵。康熙本就不是一个刻薄的人,自己的妃子走了明面上该给的体面一分都不会少。
但看着跪在灵堂里的兄妹,胤祥最大才十三,最小的十五公主今年才八岁,还是叫人心里忍不住泛酸。
好在永和宫的主位是德妃,作为宫里出了名的周全人儿德妃派了好些人过来帮忙,自己也在侧殿待了大半日才离开。
“十哥。”胤祥刚哭完一轮灵,见胤俄过来就要起身,又被胤俄压着肩膀按了回去。这时候说什么安慰人的话都是假的,只能慢慢等胤祥熬过来。
“有什么事派人去乾西五所找我,别管什么时辰都能去,这种时候别怕麻烦人,什么事都不算麻烦。”
胤俄给敏妃上香磕头过后,又陪着胤祥坐了好一阵,直到天色渐暗两人才从永和宫出来。出来以后禾嘉不想坐肩舆,就牵着胤俄的手沿着宫道往乾西五所走。
雪已经停了,宫道也早就被太监们清理出来,洁白的雪堆积在角落和路边白得有些刺眼。
明明不管是这辈子的自己还是胤俄,都经历过亲人离世,但此刻两人之间还是蔓延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哀伤。
禾嘉很清楚那不是对胤祥的共情,毕竟不管是敏妃还是胤祥自己都不熟。对于自己来说他们都还只是个人名,胤祥因为南巡路上后半程总来找胤俄,见的次数多点儿有点面子情也不过强一点。
说到底还是方才在永和宫里看着胤祥和十三公主、十五公主,就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和失去温僖贵妃的胤俄,难免有些物伤其类罢了。
两人沉默着走回了乾西五所,进屋以后才后知后觉知道冷,冻得跟三孙子一样坐在熏笼旁,一人手里捧着碗热红枣米浆,脚下还踩着汤婆子,这才慢慢缓过来。
有些事不用说出口,两人心里都能明白。胤俄端起手中的米浆碗跟禾嘉的轻轻碰了一下,“能娶大格格,是我这辈子运气最好的事儿。”
第56章 天上掉馅饼了?毕竟是亲儿子,对……
毕竟是亲儿子,对于康熙的了解还是比禾嘉这个外人多得多,胤俄说的话很快就全成了真。
入了冬月(十一月)以后,康熙先是把太子的禁足给解了,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太子爷监国的功劳给仔仔细细夸了一遍。虽说南巡回来都这么久了才提这事,也并不妨碍朝臣们应和着康熙,把胤礽从头到脚吹捧了一番。
站在群臣和宗室最前面的胤礽,长身玉立器宇轩昂,是大清朝第一个从小就当做储君养着成长至今的皇子。
他生来就与他所有其他的兄弟都不一样,此刻却仍旧恭顺地朝他的皇阿玛低下头,非常谦逊地表示自己监国期间还有很多不足,自己还难堪大任,只有皇阿玛替他指明方向当他的主心骨,他才有继续走下去的方向。
这话说得太肉麻了,听得站在胤禟后头的胤俄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要是这会儿禾嘉能凑近了看,甚至都能看见他脸颊上细软的绒毛都立起来了。
抬眼去看站在自己前面,背脊都有在微微轻颤的胤禟,胤俄不用猜也知道,自家九哥肯定也受不了。
下了朝回到乾西五所,胤俄第一件事就是抱着禾嘉把太子那番话原模原样学了一遍,“你说太子怎么好意思说的那些话,他在我们跟前可不这样。”
胤俄比太子小九岁,之前太子没成婚被老爷子摁在上书房读书,不让他参与朝政只能领着底下这些小弟弟读书的时候,那脾气隔三差五就得发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