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竹马今日火葬场了吗(145)
若是封禅祭坛坍塌,必然危害社稷,于国不利。
当时主体已经完成,肖将军和工部主事孟先生都已经离开了祭坛。
兹事体大,我一时吃惊,准备写信告知肖将军,没想到,信还没找人送出去,我便被弹劾,说是擅离职守,敷衍塞责,护养祭坛不利。
我被免去了看守之职,押送流放两千里。
可我尚有幼女在老家,只能在路上找了法子,诓骗了那押送我的两个公人,脱身而逃……
可惜我再听到祭坛的消息,祭坛已经塌陷,听说陛下险些丧命于
内。
那时,民间都说天降盛怒于陛下,传言纷纷扬扬,前朝余孽各地屯兵蠢蠢欲动。
郡主应该明白,这封禅祭坛坍塌可以是人祸,绝不能是天意。
陛下在当时那些皇亲罢政的威逼下,不得不将肖将军下了诏狱细细盘查。
可过了不久,我就听说肖将军被斩杀于东华门外。
也许是涉事之人太广,陛下当年也就没有再追究,我那时便明白了,这些人弄倒祭坛,目的是肖将军。
我不知道那些人是否还记得我,可我还背着案子,只能处处小心,改名更姓,飘零半世。直到遇到孟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帮我安置在汝宁,这几年,我才过了些安静日子。”
六娘听罢,看向芷兰和沈念,过了很久,倾身向他说,“多谢老人家倾数相告。如今,皇祖母和陛下有意为父亲翻案,六娘恳请先生能做人证。”
老人身边的丫头放下手边的酒,说,“你们这些贵人相争,动不动却让我们这些人送命!我和阿爹已经无辜牵连其中,连个良民身份都没有。飘零半载,日不饱食,夜不安寝。你们的性命是性命,我们的性命就不是性命吗?!”她说话的语气并没有很无理,可说出的话却如刀子一般利。
六娘一怔,收回握着王家老者的手。
她见王家丫头言语间颇怨愤,王二也有些犹疑,看来他们是不想去的,对他们来说,眼前这安静日子得来不易。
可她不像亲军都尉府,能去随意提审当年诬告肖臣毅三人的家眷,王家父女,是最容易的突破口。
她千里迢迢,几经周折来一趟汝宁,若是不能带他们去京都,也太过遗憾!……
第58章 食物要放诸感情才好吃
芷兰说, “你怎么这样说话?我们也并没有什么恶意!若不是郡主好脾气,你们……”
六娘握着她的胳膊,向王二说, “我没有想强求您的意思!此番能得您告知当年始末, 已然是六娘之幸!但,我还是希望您能为当年的事情做个人证,若是能为我父亲翻案, 您的案底自然也就没了……”
王二垂头想了想说,“郡主记不记得我刚才提到那个叫张启的人, 如果我没有弄错,他不仅活着, 而且他还升了官,如今在工部做案房。”
“是那个将虫蚁放入祭坛内的人?”
“正是他,他与祭坛一案厉害相关,他自认没人知道当年始末,所以不曾收敛, 郡主若要为将军翻案,此人是关键。”
六娘看向芷兰和沈念, 沈念上前一步,比着说, “工部好像确实有一人叫张启, 做了很多年的案房, 如今负责修整陵园。”
六娘欢喜地笑了一下说,“那就太好了,多谢老人家您指点。”
到了用饭的时辰,他们炉灶里尚热着汤菜,王二依旧没有要跟六娘走的意思, 她便也不好多留,她站起身。
沈念和芷兰便先出去牵马,她从衣袖里拿出一个护手。
原来昨日她是想为王家丫头做一双,她看向王家丫头说,“昨日里见你送柴,手冻得通红,我便做了几双护手,给我的亲卫们几双,这双是给你的。”
王家丫头望了她一眼,从她手中接过这护手,摸着上面的面料,这护手是用六娘旧日的小袄做的,然而这面料却已然是她从未用过的面料。
六娘又说,“这些年你们东奔西走,虽不是因我阿爹而起,却也是平白受累,我也没什么能帮上您的。这些纹银,是孟叔经折子里说欠您的。另外这两锭银子,是我的心意。你们父女穿这些单衣熬不过冬去,就要过年了,可以置办些冬装。”
六娘说完,将那银子放在桌上,那女孩儿推却道,“郡主!这银子我们不要,我和阿爹虽过得拮据,还没到受人接济的地步!”
六娘见她不肯受她好意,心中有些怅然,那女孩儿却又软了言语,说,“这护手,我收下,我们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人。”
芷兰去外面牵马,又却进来说,“郡主,这会儿风雪甚大,马不愿走。”
六娘随着芷兰走出屋外,便见漫天鹅毛飞雪,如银沙乱舞一般,她踩在地上,半个红鞋都陷了进去。
沈念和芷兰又上去牵马,可那马儿站在屋旁的草堆里,挨着屋中暖炉,正觉得暖和,哪里愿意走。沈念和芷兰用鞭赶它,它却只是在原地踱步。
六娘拎起曳地的裙摆,走到他们身边,也握着那缰绳牵马,说,“我来帮你们牵它。”
她用着力道,将那马儿用力拉,那马儿却忽而甩了甩鬃毛,向前走了几步。
六娘的力道忽然落了空,身子向后倒险些就要摔到雪地里。
沈念见她要跌倒,上前拉住她,一手环着她腰,她才没跌坐在雪地里,只是离那雪地不过半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