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别太爱!我靠好孕独宠后宫/陛下无嗣?我好孕连连独霸后宫(1140)+番外
但见榻上的帝王,从海铮摆了摆手,复而正色道:
“海铮,日后,你和你麾下的兄弟们,便要和其他闽海水师的兵士一样,担下抗击倭寇,保闽海百姓、渔民与商人安全,不被倭寇滋扰。
如此重担,你可愿担下?”
海铮闻言又是一怔,继而便是一喜,当即兴奋的一抱拳,斩钉截铁的道:
“陛下放心!
草民与麾下兄弟,定全力以赴,必不负陛下所望!”
天知道,此时此刻,海铮是有多么的兴奋与欢喜。
简直,就是大喜过望。
他平生,就只有两个心愿——
一是海家一门大仇得报,二则就是能够抗击倭寇,令其不敢再滋扰闽海百姓。
如今,他这两个心愿,竟是都得以实现了。
不仅终于大仇得报,沉冤昭雪,还得偿夙愿,有机会抗击倭寇。
对此,海铮自是高兴不已,只觉得豪情万丈,干劲十足。
而对于皇帝陛下之令,海铮自是再不迟疑,想也不想,便选择领命。
一副生怕晚一点应承,陛下就会改变主意,不让他去抗击倭寇的模样。
而榻上的李元珩,则是被这般模样的海铮给逗乐了。
见得海铮这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李元珩不由莞尔:
“好!朕就将此事交托与你。
相信,卿必不会负朕所望!”
李元珩可是说真的。
凡事都讲究物尽其用。
人也是一样。
而显然,李元珩毫不怀疑,他这一次是用对了人。
光瞧海铮这兴奋劲儿,他便毫不怀疑,若由他带领手下拱卫闽海海域,闽海水师必是又添一员猛将,必能有效抵御倭寇,令闽海百姓不再受倭寇侵扰。
而闻得皇帝陛下的话,海铮便是禁不住越发的高兴与兴奋,禁不住连连应是:
“谢陛下。草民必不辱命!”
见他如此,帝王唇角又是一勾。
侍立在一旁的小许子,眼见得陛下心情甚好,瞅了眼榻上的帝王,又瞅了眼,一口一个“草民”,在那里傻乐的海铮,不由一笑:
“瞧海千户说的。
什么草民啊?
陛下既封了你做千户,从今以后,海千户也该自称一声微臣了。”
小许子笑着打趣道。
当然,在这是打趣,也是提点。
小许子也就是看在陛下心情不错,并且,对方还是小安子的大哥的份儿上,才提了这么一嘴。
同为内监,这一路行来,与小安子相处颇多,二人之间也有了一定的默契与情分,小许子也乐得提点一二小安子的大哥,给小安子的大哥——海铮,在陛下面前卖个好。
对于小安子,小许子还是十分能够感同身受的。
他也曾有个大哥,可惜没长成,便早夭了。
若是他大哥还活着,他们兄弟二人还能重逢,小许子也少不得要替他这亲大哥谋害一番,只为能够让大哥的未来走得更好、更顺当。
可惜……
唉。
第969章 陛下怎么会知道,他这么一号人的?
海铮自不知晓,小许子的心中所想。
不过,乍一闻得小许子的话,他却还是明显怔了怔。
而闻得小许子的话,榻上的李元珩,则是含笑点头:
“没错!
海卿,小许子说的没错。
你确实是该自称微臣,而不是草民了。”
而今,海铮已被他招安,且已被他亲封了水师千户,身份已然改变。
如今,海铮既为他的臣子,少不得应在他面前,自称一声微臣。
听闻皇帝陛下这么说,海铮面上飞速掠过一抹恍然,却还是从善如流的躬身叩首道:
“是!陛下,草……微臣遵旨!”
骤然间,改变了身份,海铮明显还有些不大能适应。
不过,他会努力适应的。
从今往后,他再不是那大海盗头子,而是大胤闽海水师的一名千户。
他和手底下的弟兄们,从此再不是那见不得人、且前途未卜的海盗,他们都将拥有光明的未来和前程。
真好!
跪在一旁的褚秋生,同样也很是欢喜。
老大得以受封千户,他自也替老大感到高兴。
同时,海铮能想到的,褚秋生自然也想到了。
用皇帝陛下如此诚心招安,弟兄们的未来,总算是有了盼头。
不过,褚秋生的心,显然比海铮还要细,想到的还要多。
踌躇了一番,褚秋生还是忍不住向着帝王一抱拳:
“陛下,您刚才说,叫我等保护闽海的商人……
恕草民斗胆,陛下可是打算开海禁,开放沿海贸易?”
褚秋生这一番话一出,书房内陡然一默。
榻上的李元珩闻得这番话,不由一怔,抬眸上下打量了跪着的褚秋生一眼,不由得笑出了声:
“哈哈,你怎么知道?
朕正有此意。”
原本,此番前来闽海,李元珩便是抱着对能否开海禁而来。
而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微服私访,李元珩早已打消了之前的所有顾虑,并且,打定了主意,定要开海禁,鼓励沿海贸易。
如此,不仅于有利于大胤,也有利于百姓。
这般于国于民都有利之事,他又何乐而不为。
往日,包括先帝,都是受到了卢元旺这起子奸佞的蒙蔽,时至今日,奸佞贪酷已除,李元珩自是要拨乱反正,大开海禁。
心中如此想着,李元珩又不由扫了褚秋生一眼,眸中带着几许欣赏——
能从他刚刚的只言片语,这样的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得窥本质,此子也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