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别太爱!我靠好孕独宠后宫/陛下无嗣?我好孕连连独霸后宫(1147)+番外
陛下,这些倡优、姑娘们,虽身在贱籍,身份卑贱,却也是您的子民啊。
臣妾请求陛下,庇护您的子民!”
一番话掷地有声。
言罢,宁雨菡便是摆出一副正式请谏之态,向着李元珩敛衽而拜。
见状,李元珩并没有急着去第一时间,将宁雨菡扶起,而是似有所悟的望向躬身拜倒的宁雨菡:
“雨菡,你的意思是……”
闻言,原本正垂首而拜的宁雨菡,当即抬起头来,与帝王对视,肃着一张姝丽面庞,一字一句的正色道:
“臣妾以为,倡伎制度实乃毒瘤,理当废之。”
李元珩闻言,眸光微闪,倏然起身,将宁雨菡一把扶起,一边沉吟着道:
“朕知道了。
不过,此事,还得徐徐图之。
若贸然行动,必会引起各方实力与既得利益者们的反扑,到时候,只怕只会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待到合适的时候,朕定会废之。”
话到这里,李元珩顿了顿,似是怕宁雨菡不同意,亦或者会有不同想法与意见,又殷殷询问道:
“雨菡,你以为如何?”
宁雨菡自也知晓,废除倡伎制度,其本身的难度。
更明白,此事,不能一蹴而就,还需徐徐图之的道理。
而李元珩的话,无疑是表态。
表明他也赞成和支持她的。
对此,宁雨菡很是欣慰。
闻言,她当即展颜一笑,冲着皇帝陛下点了点头:
“陛下说的对!
一切,便由陛下做主,臣妾没有异议!”
话虽这么说,她自也是会在暗自相助、以及推动的。
如此,也好早日促成此事,救那些不幸的人们于水火。
听闻宁雨菡的话,李元珩明显甚感欣慰。
他就知道,雨菡会理解和体谅他的难处,知晓他作为帝王的不易。
世人都道,他乃大胤天子,他的旨意便是圣旨,一句话,便能定生死、变乾坤。
这些人却是哪里知晓,一切,并不是那般简单。
很多事情,李元珩并不能随着心意、随着自己的喜恶而为。
而是要权衡,要忍耐和等待……
李元珩不由有感而发,禁不住叹道:
“朕原以为,除去了王定邦,肃清打压了那些世家门阀、国之蛀虫,一切便万事大吉。
朝廷、天下便可一切太平。
直至此次闽海之行……
唉。
而今看来,这想法,实在是想得过于天真,
这天下之大,要想令其河清海晏,只怕还是为时尚早。”
一时间,帝王全无了以往的意气风发,肉眼可见的心情有些低迷起来。
室内的气氛,也好似随着帝王情绪的低迷,有瞬间的凝滞。
不同于李元珩此时的心情低落,闻言,宁雨菡只是微微一笑,旋即,便伸出芊芊素手,一把握住了李元珩的修长大掌,冲着李元珩璀然一笑:
“常言道,治大国犹如烹小鲜。
阿珩,咱们且慢慢来。
不急!
反正,还有得是时间。
臣妾……我陪着你!”
宁雨菡面上言笑晏晏,盈盈投注向李元珩的目光,却分外清澈且坚定。
乍一闻得宁雨菡所言,李元珩便是一怔。
迎上宁雨菡这充满坚定与认真的目光,李元珩霎时回神,定定的望着宁雨菡良久,眸光渐渐变得灼灼而晶亮,唇边缓缓勾起,掠过一抹笑意。
旋即,帝王便一把反握住宁雨菡的素手于掌心,重重一点头:
“好!雨菡,我们一起。”
从此,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何愁大胤不能河清海晏,四海升平?
第975章 回京
既被一众前来问诊的大夫们,一致诊断为所受的伤已然痊愈,可以启程回京,李元珩便一刻未曾耽搁。
当天,他便下令,要启程回京。
简单收拾布置了一下,不日,李元珩便携宁雨菡一起登上了启程回京的马车。
来的时候,他们一行人乃是微服私访,悄无声息。
此番启程回京,已经公布了自己真实身份的帝后,自是被夹道相送。
顾迁带着手底下的兵士,前来拱卫帝后二人回京的马车,闽海一带大大小小的官员,则是一大早便候在了总督府门口,贵送帝后。
而闽海的百姓们,听闻陛下与皇后娘娘即将启程回京的消息,更是天还未亮,便是一个个自动自发的,或来到总督府附近、或守在马车出发离开闽海前往京城的必经之路上、或等在城门口,翘首以盼,夹道相送帝后二人。
人群之多,场面可谓是人山人海。
而每当帝后二人的马车,从夹道相送的百姓们面前经过,不肖人说,百姓们便会呼啦啦跪倒一片,纷纷叩首恭声道:
“多谢陛下与皇后娘娘恩德。
草民等恭送陛下、娘娘!
祝陛下与娘娘一路平安!”
紧紧着,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山呼声,便是不断。
百姓们可都是发自内心,由衷的感谢着皇帝陛下。
若没有陛下仁德,明察秋毫。
他们现下里,少不得还要深受卢元旺、以及他手底下的爪牙、贪酷们的盘剥,为那些恶霸欺凌。
哪来得旧貌换新颜。
如今可好了!
卢元旺倒了,那些盘剥他们的贪官污吏、恶霸奸人也都完了。
听说,陛下还下旨要开海禁,鼓励沿海与海外贸易。
闽海的天,总算是变了。
而且,是越变越好。
这往后的日子啊,也总算是有了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