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别太爱!我靠好孕独宠后宫/陛下无嗣?我好孕连连独霸后宫(744)+番外
他们心里难过!
不落忍啊!
仆妇与那婆子叹息一声,相携着一起离开。
殊不知,就在她们远去后不久,正屋内,一直昏迷不醒的成郡王妃孙淑慧,却是陡然间有了动静。
“王妃,您醒了!”
见原本静静躺在榻上的成郡王妃孙淑慧,倏然睁开眼睛,一直守在榻前的丹桂,不由得喜道。
闻得丹桂的话,正在不远处桌前,拧着帕子的秋菊,也是一喜,当即将手中的帕子一扔,便急急的向着榻前奔来:
“王妃,您可算是醒了!
可有什么不适?奴婢这就叫大夫过来给您瞧瞧!”
王妃突然昏厥,可是把人给吓死了。
关键是,王妃一直发着高烧,浑身滚烫。
是以,那些太医和大夫们,都没有轻易离开,而是齐齐留下来救治成郡王妃。
这会儿,除去那些要去当差的太医们,其他太医和大夫都还没有走呢。
所以,这会儿,去请大夫来给他们王妃瞧瞧,倒也便利。
全不理会两个贴身侍女的话,成郡王妃自是自顾自挣扎着,想要自榻上起身。
见状,丹桂与秋菊赶忙上得前去,作势便欲阻止:
“娘娘,您才刚醒来,不要急着起身,且再躺一会儿吧。”
丹桂扶着肩头,柔声劝道。
秋菊则是下意识伸手探向了成郡王妃的额头,发现触手依旧滚烫,不由急道:
“娘娘,您还发着烧呢。还是快躺下歇息吧!”
然而,对于两个贴身侍女的劝说,成郡王妃却是充耳不闻,一边依旧挣扎着起身,一边问道:
“昕儿呢?他现在在哪里?”
闻言,丹桂和秋菊的面色,便是齐齐一恸,彼此对视了一眼,才由丹桂开了口:
“娘娘,大公子的灵堂,设在大公子所居的听涛院了。
此时,大公子连同大公子的棺椁,都已被抬至听涛院。”
这是王爷下的令。
当然,这话,丹桂这个时候,自是不会说的。
丹桂知道,大公子的死,王妃对王爷是有恨的。
她若此时提及王爷,无异于是在火上浇油,令王妃愈发愤懑伤怀。
到头来,也是伤他们王妃的身子,何必呢?
“听涛院?
走!随我去听涛院!
这就去!”
成郡王妃闻言,立时坐直了身子,强打着精神起身。
她的昕儿已经走了!
永远的离她而去了。
一想到此,成郡王妃孙淑慧便是心如刀绞、痛彻心扉,恨不能直接随着昕儿一起去了算了。
高烧昏迷不醒的时候,她就曾这般想过。
还不如直接叫这高烧,将她给烧死的好。
可是——
她的昕儿尸骨未寒。
还指着她给他操办丧事,好好安葬。
否则,还有谁能够指望得上?
李敬那厮?
呵,若不是他自私薄凉如斯,她的昕儿也不会死!
让她将唯一的儿子的丧事,交给如此自私薄凉的父亲,孙淑慧又怎么可能放心?
若真要让李敬那厮来办,只怕他的昕儿,要死不瞑目,走都走得不能安心呐!
至于王侧妃,成郡王妃便是想都不做想了。
她一个侧妃,说白了,就是一个妾,怎可替她的昕儿操办丧事?
说出去,就连她的昕儿,只怕也会遭人嘲笑。
何况,王侧妃是什么人?
这口蜜腹剑、嘴甜心苦的狐媚子,怎么可能会好好替她的昕儿操办丧事?
思来想去,成郡王妃觉得她不能死,更不能倒下。
起码,这个时候不可以!
就算要如何,也要等到她撑着身子,替昕儿操办完丧事,送她的昕儿最后一程再说!
心中有着这样的信念,成郡王妃才从浑浑噩噩之中,挣扎着醒来,挣扎着起身。
丹桂和秋菊见得自家王妃如此模样,心头俱都难受不已,她们有心想劝成郡王妃继续歇息一下,奈何成郡王妃坚持要去听涛院。
实在拗不过成郡王妃的固执与坚持,丹桂与秋菊二人,只得一左一右,扶着成郡王妃一起向着听涛院那边而去……
接下来一连数日,成郡王妃都在专心操持着李昕的丧事,只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尽量保持着儿子的死后哀荣,与风光体面。
至于为何是尽量——
则是因为,成郡王李敬觉得,李昕乃是未成年而早夭,其丧事不宜大操大办,应一切从简。
最好,连陵墓和牌位都不宜准备,草草的安置了就是。
况且,王侧妃此时,还身怀有孕,丧事污秽,万一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冲撞了身怀有孕的王侧妃,可就不好了。
听得这些话,成郡王妃面沉如水,禁不住冷笑:
“他现在是一心只顾着王侧妃和她肚子里的那块肉了啊!”
她的昕儿才刚去。
尸骨未寒!
李敬竟然这般待他!
李敬——
你真是好狠的心啊!
第634章 望王妃顾全大局
成郡王妃哪里能够坐视唯一的独子的丧事,草草揭过?
在她的坚持与操持下,到底没有如李敬所言那般一切从简。
李昕的葬礼,虽不能与成年的王府世子、公子一般,风光体面,也还算不错。
毕竟,他乃早逝夭折的孩子,且父母、祖母俱在,在世人眼中,这般早夭的孩子,乃是不孝。
这般情况之下,葬礼是不好太过隆重的。
时间一掠而过,很快到了李昕下葬那天。
念及李昕年幼早殇,宁雨菡也特定在这一天,遣了银屏过来送了悼词、挽联、以及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