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骨之壤[双向救赎](86)
她刚下意识准备点头,却生生停住,小声地问道:“会不会对您造成打扰?”
老太太笑了笑,眼角牵出了一些宽和的皱纹,淡声说道:“不会,我这里平时就是太安静了,你在述月那里应该也能发现周遭很安静,但是我和述月不同,人老了就喜欢来点热闹的。”
陶栀子对这句话感到隐隐的奇怪,但是又说不上来,就好像……七号公馆和这处园林都是平等的场所一样。
她正琢磨着,江述月适时地问了一声:“最近萧师傅还在家中做点心吗?”
老太太收回注意力,轻拍脑门:“瞧我,险些忘了,本来最近萧师傅休假的,昨天我临时把他请了回来,让他加个班给这栀子小姑娘做上几天点心的。”
陶栀子立刻受宠若惊地推辞,老太太见她紧张的模样便抬手在她的手边握了握,安抚道:
“年轻人喜欢江城的点心就放心大胆地吃,我老太太平时没有什么热衷的点心,家里点心师傅都快手生了。”
说话间,老太太身后的女子默不作声地除了六角亭,消失了一阵,几分钟后再次出现,手上便多了一盘冒着热气的新鲜桂花糕。
“呐,萧师傅今天一早就开始做上了,快尝尝吧。”
陶栀子下意识看了江述月一眼,他倒丝毫没有半点不自然的地方,只是在长辈面前面容比平时随和很多。
筷子被人浅浅递上,从手的形状来看,正是江述月。
她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桂花糕,浅浅地咬了一口,湿度正好,软糯清润,甜而不腻的味道瞬间在口中化开。
直到此时,她才开始理解那句“最好吃的桂花糕”的含义。
似乎桂花糕铺垫很早就有,从自己上次给他带桂花糕开始,极尽地描述那刚出炉的味道。
那时江述月配合地吃下发冷的糕点,才知道他也许从小家中有最好的点心师傅,于
是口味上早已没了偏好。
既然爱吃桂花糕,就去外婆家吃上一份最好的。
这才是江述月带她来的理由。
老太太喝完三轮茶之后,便说外面湿度太高,想进屋了。
六角亭里就剩下她和江述月两人,这两个不怕高湿度的年轻人。
阳光跃上枝头,透过古老的梧桐树洒下斑驳的光影,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气,但分明不是桂花开放的季节。
陶栀子望向身旁安静的江述月,本想说谢谢,但是又想到江述月之前的提醒。
她没有说着感谢,只是看着池塘里跃上的锦鲤,好奇地问道:
“你外婆看到你带一个陌生异性来家中,好像一点都不奇怪。”
江述月冷静地喝着茶,沉声说道:“她求之不得。”
第41章 牵手 你想看我慌张或是不再淡定从容的……
忽然间, 陶栀子轻轻咳嗽起来,像是被桂花呛了一下。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听到了江述月的话。
在江述月转头看她之前,她就先直接端起品茗的小茶杯一口喝下。
放下空杯的时候, 江述月重新给她续上了茶汤。
在她内心的升起罪恶感之前,江述月镇定地说道:“吃慢点。”
四块桂花糕下肚, 加上额外喝的茶,还有车上吃的薯片, 她摸了摸并不浑圆的胃部, 不好意思地说道:“有点饱了。”
她说的有点,就是很饱,只不过表达委婉而已。
像是对她这种剩下食物的罪恶感的了解,面前的一盘桂花糕被一只有力的手瞬间撤走。
“吃饱了别硬撑,也不需要有愧疚。”他说出一句结论性的话语, 带着陶栀子从未拥有的果断感。
陶栀子对江述月的处事态度十分羡慕, 他总可以轻描淡写地将那些自己从小被规训出来的习惯一一推翻。
她在进入七号公馆之前,从未觉得自己是被规训的人, 她身上带有太多世人所谓的“正确”,却无形将自己坦荡立于天地的心性给磨没了。
“可是……小时候, 吃饭的时候没吃完, 难道不是所有孩子的禁忌吗?我为此,被训了无数次……”
说话间, 像是掩饰尴尬一样,她临了要补充一些笑声。
她从小被告知, 剩饭是一种浪费, 意味着那些更需要食物的其他孩子无法获得它。
这个观念深深植入她的心里,成为她想法的一部分。
每次吃不完的食物都带来了深深的内疚,因为它无法被“再利用”, 只能进入泔水桶。
哪怕她已经远离了那段资源紧张的岁月,却依然被那份对事物极高的责任感而支配。
一份饭菜抵达她手里的时候,她只能支配自己吞咽进肚子的部分。
后来,她只能死撑,或是提前将饭菜分一部分出去。
这件事,带给她的罪恶感几乎贯穿整个童年,只因……她似乎永远无法预料到自己能吃下多少。
周围陷入了安静,唯有远处的残留在叶片上的流水,在滴答滴答地砸在一旁的石板路上。
眼前茶香袅袅,干桂花的香气残留在空气中和唇齿间。的
本以为这次江述月会给出一个恰当而客观的回答。
但是他的目光落下,看着茶杯中摇晃的茶汤,不露声色地对上了她的目光,问道:“你之前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
那目光的深如古井,是石子坠落后都无法听到回响的幽邃。
语言上,江述月只表露出三分,他好像早已观察出什么,也仿佛能一眼看穿她的心思,尽管她压根没有说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