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相思(158)
“信上说,师父下月要来崇州拜访。”季蕴深吸一口气,神情复杂道。
“那敢情好。”云儿欣喜道。
季蕴瞧着云儿高兴的模样,她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她蹙眉,思忖着秦观止为何突然要来崇州?
“娘子,奴婢怎么瞧着你不高兴?”云儿颇为关切道。
“没有。”季蕴摇头,强颜欢笑道。
季蕴掀起眼帘,她慢慢地看向铜镜中的自己,倏然思及离开江宁那日,秦观止站在渡口时的身影。
思及此处,她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奇怪的感觉。
她叹了一声,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
季蕴上完课已是午后,午后的日光温和地照在她的身上。
因立秋过后两日便是药斑布比试的决赛,她本打算回青玉堂,然走至花瓶门时,临时决定去寻曹殊。
她绕过修篁林,走出书院,来到书铺门口,不过令她失望的是,书铺的大门紧锁着。
曹哥哥出门了?
她暗忖。
既然曹殊不在,季蕴只好打道回府,她回到青玉堂,同云儿用了午膳。
许是因为曹殊比试,许是因秦观止下月要来崇州,她的思绪纷乱不已,就连云儿都察觉出她的不对劲,出言询问。
“娘子,奴婢瞧您今日心绪不佳,是发生何事了吗?”云儿道。
季蕴扯起嘴角道:“没什么。”
“难道是因为秦先生吗?”云儿猜测道。
季蕴闻言没回话,轻叹一声。
“秦先生是您的师父,娘子何必这般如迎大敌。”云儿轻声道。
“我没有,我只是……”季蕴下意识反驳,欲言又止道。
“只是什么?”云儿问。
“我只是,只是心中有些乱而已。”季蕴低声道。
第87章 定风波(七)
“先生又不会吃人,许是他此次来就是想来瞧瞧您呢。”云儿满脸担忧地注视着她,安慰道,“娘子,您可千万别忧思太过。”
“我晓得。”季蕴感受到浓重的压力,她瞥了云儿一眼,扯起嘴角道,“云儿,我没事。”
云儿闻言还是不放心,低声安抚着季蕴。
“我真的没事,过会就会好了,我这里无需你伺候,你先去歇息。”季蕴知晓云儿的关心,她抿唇一笑道。
云儿摇了摇头。
“听话。”季蕴叹了一声。
“好,奴婢先下去了。”云儿见季蕴坚持的模样,她也只好妥协,遂站起身来,叮嘱道:“您有事就吩咐,可别像前几日那般自己偷偷饮酒。”
季蕴颔首,她静静地目送着云儿走了出去。
门轻轻阖上,卧房内顿时安静下来,玉色屏风立在其中,青釉香炉中的熏香袅袅地散开,萦绕在周遭。
季蕴依靠在罗汉塌上,她的心神逐渐安宁,便起身踱步至疏窗前,轻轻推开窗。
清凉的秋风瞬间就吹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落满窗前的树叶,沐浴在慵懒的日光中。
她独自站在窗前,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不知远在清凉山的秦观止现下如何,细细想来已有数月未见他了,日月不相饶,离去时正是初春时分,现下已是秋日了。
朝夕相处三载,人心都是肉长的,若说不想他自然是不能的,可她却充斥着矛盾之感,既想他而又畏惧着他。
思念是人之常情,而所谓畏惧,他是她的先生,传授她课业,教会她许多人生在世的道理,在过去清凉山的日子里,他虽严厉却有温情的时候,实在叫人矛盾。
思及此处,季蕴的心中惆怅不止。
直到一股凉风钻进她的衣襟时,她才猛然惊醒,垂头哂笑自己虚度光阴。
枝头的寒蝉凄厉,似是通晓她的心思似的。
季蕴抽回目光,她伸手阖上疏窗,将庭院中的风景隔绝起来,坐回罗汉塌上。
日落西山,天色渐暗。
青玉堂内已点上灯,晚间时分秋风骤起,落叶纷杂地飘落,恍若天地之间一片苍茫。
季蕴同云儿用完晚膳,她走到连廊下,转头道:“瞧这天,像是要落雨了。”
“秋日多雨,娘子夜里盖好被子,切莫着凉了。”云儿走了过来,轻声道。
“总嘱咐我,你也是。”季蕴弯唇道。
“奴婢晓得。”云儿颔首道:“娘子别站在此处吹风了,进屋罢。”
季蕴点头,转身随着云儿踏进堂内,她一面行走,一面拎起裙摆,待跨过门槛,才道:“今日我去寻曹哥哥,他不在,不知现下可回来了。”
“曹郎君不在?”云儿问。
“是。”季蕴未告知云儿曹殊样稿丢失一事,样稿已丢,多一人知晓也无用,她思忖道,“许是出门办事去了。”
云儿并没有多想,只是点头。
季蕴同云儿闲聊片刻,期间云儿提起后日便是比试的日子,她不由得为曹殊悬心。
“虽说奴婢知晓曹郎君画工不俗,但不知为何心中还是有些担心。”云儿扶着季蕴在圆凳上坐下,笑道。
季蕴未回话,她若有所思地垂头。
烛火微晃,主仆二人在灯下时不时地闲聊几句,未料季蕴突然站起身,决定道:“云儿,我去寻曹哥哥一趟。”
“现下吗?”云儿唬了一跳。
季蕴点头。
云儿神色不解地拉住她,语气委婉道:“娘子,天色已晚,好像快要落雨了,您不如明日再去寻曹郎君。”
“云儿,你陪我一同去。”季蕴似是拿定主意了一半,她语气坚决道。
云儿立即摇头,她嘀咕道:“奴婢去做甚?”
“那我自己去便是,记得给我留门。”季蕴看了一眼屋外的天色,转而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