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巧取豪夺了无cp男主(220)

作者: 观山雪 阅读记录

他也不看倒在地上,明显死于越青君刀下的赵怡,利落翻身下马,跪在越青君面前拜道:“属下参见庄主!”

吕言心中唯一一点眼前人不是越青君的念头也彻底消失。

越青君点了点头,示意他起来,“赵怡意图谋害于我,已被我当场斩杀,念在过往也曾为山庄作出贡献的份儿上,为她收尸。”

薛行野低头应是,指挥其他人将赵怡的尸体在附近寻个地方挖坑埋了,这里是皇陵,不必刻意挑选,附近皆是风水宝地。

薛行野看着越青君手中的玉玺上,当即道:“恭喜庄主,天命所归!”

越青君将所谓天命随手在手中抛了两下,看得其他人胆战心惊,就怕那玩意儿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碎成八瓣儿。

好在越青君也没有太考验在场人的胆子,将抛了两下后,便将玉玺塞进包袱里。

“城外情况如何?”越青君问。

薛行野将提在手里的盒子打开,露出装在里面的慕容岚的人头。

“慕容岚已死,其手下兵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大半投降,小部分溃逃。”

慕容岚膝下三子长成,却都没有慕容岚的胆识和勇武,有慕容岚在时,他们或有作为,可慕容岚已死,凭借他们的本事,绝无可能再重现父亲之威,掀不起多少风浪。

卫无瑕已死,慕容岚也死了,如今京城之中,再无人是越青君的阻碍。

他翻身上马,“带上人,随我进宫。”

薛行野看了一眼地上烂泥一般的吕言,“庄主,此人……?”

越青君瞥了一眼,语气冷淡道:“既然扶不起来,那就拴在马上拖着吧。”

闻言,为了不被马拖死,刚刚还像条死狗的吕言不得不强撑起身子,试了几次,才终于坐上马背,却因为双手发抖握不紧缰绳,时刻担心自己会掉下去。

虽不过短短几句,吕言却已经看出,越青君是个行事强横霸道,不容违逆,且难以受他人影响之人。

面对这种人,除了听从对方的话,不要有任何小心思,别无其他选择。

夕阳西下,暮色渐进,越青君一路从城外疾驰进城。

进宫之前,他特意绕路去了一趟从前卫无瑕还是皇子时在宫外住的府邸。

刚见到曾经的下人,正想询问,却见对方满目惊恐,惊呼一声,转身就跑:“啊——!”

其他下意识想行礼之人,听见这声惊呼,也彻底反应过来,跟着惊叫逃窜:“啊——!鬼啊——!”

吕言默默闭上眼睛,安静装死。

薛行野等人一脸莫名,想着莫非与越青君卧底在京城的身份有关?

越青君:“…………”

他看了看已经沉下来的天色,又看了看自己一身玄衣,再看了看府邸四周已经逐渐挂起的,写着“奠”字的冥灯。

心中感慨一句这些人动作挺快之余,又默默戴上了面具。

得知宁悬明回来过,却又被人带走后,越青君再不耽误,径直进宫。

站在宫门口,对着身后聚集在此处的大军,越青君声音冷肃,语气漠然:“围困皇宫,若有反抗者,杀无赦。”

第104章 纸上深情

几个时辰前。

宁悬明从宫中出来,并未躲藏逃离,而是回到了曾经的六皇子府。

宫中着人修建的皇子府始终未曾竣工,卫无瑕也从未住进去过,甚至连匾额都没有。

认真说来,他与卫无瑕曾住过的别院,才是真正的六皇子府。

因而即便卫无瑕登基后,这里也并未荒废,府中曾经的下人也依旧留在这里。

重新踏进来,宁悬明恍惚觉得自己好似回到了一年前,自己与卫无瑕仍住在这里的时光,一切什么都没变。

“大人,您回来了!”管家热情相迎,他忙吩咐人快去备上茶水点心。

宁悬明却制止道:“不必了。”

他吩咐管家:“让他们不用忙活这些琐事,今日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管家闻言正色问道:“可是陛下要出宫回府?属下这就让人准备。”

宁悬明动了动嘴唇:“陛下……”

沉默半晌,方才说道:“宫中大火,陛下与今日进宫赴宴的众位大臣,皆葬身于火海中。”

哐当!

管家左脚踩右脚,差点将自己摔在地上,幸而及时扶住柱子,没摔下去,只是情况也并未好上多少,因为心中震惊,动作慌乱,柱子没扶好,反而一头撞在了柱子上,将他撞了个头晕眼花。

原地稳了半晌,也仍觉得自己还在梦中。

然而以宁悬明的身份与性情,又实在很没有与他说笑的必要,此事只能是真的。

管家脸色惨白,实在想不明白,在宫中那么多人的保护下,天子怎会和那么多大臣一起葬身火海,就没一个逃出来,其中究竟有何隐情与猫腻,绝非是他一个小小管家能知道的。

他如今该担心的,是主家既死,他们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众多顾虑汇聚在心中,让管家的心跟火烧火燎似的,恨不得闯进宫中,将葬身火海的天子扒拉醒来问问。

宁悬明见状,不由出言安抚道:“让府中上下置办好丧礼所需布置即可,其余诸事,皆有我应付。”

管家只好哭丧着脸下去忙碌,不多时,府上便纷纷挂上了白绸白布,门前灯笼都换成了白的,府上众人也纷纷腰间缠了一圈白,没了半点喜气。

天子亡于宫中,纵然此时大火大约都还未烧尽,但众人应当也无法从众多尸身中挑选出最像天子的那位,尸骨如何收殓,丧仪如何安排,一切都未可知。

当然,在发生了天子带着众多“忠臣”一同在亡国之前自尽殉国这等事后,天子的尸身收殓与否,也实在无足轻重了,那些朝臣愿不愿意为其收殓都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