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渊应一声,上前一伸手。伍县令轻轻松松就被“扶”了起来,郡主张口赐座,伍县令战战兢兢地在闻主簿身边坐下了。
姜韶华笑着看向陈卓:“这几日巡查宛县,陈长史辛苦了。”
陈卓拱手应道:“这都是臣分内的差事,不敢当辛苦二字。”然后,主动禀报巡查宛县的情形。
宛县也是下县,一个县城加起来,也不过六千人。伍县令平日治下也算勤恳,春耕时日日巡视,太平粮仓是满的,不过存的都是陈粮。
这也算不得什么。陈粮比新粮便宜,太平粮仓里的存粮大多都用陈粮。
姜韶华眉头舒展,笑着赞伍县令一句:“本郡主一个多月前下令各县补齐太平粮仓,伍县令能做到这一步,可见当差用心,没有糊弄本郡主。”
伍县令忙起身应道:“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事。”
“能将该做的差事做好,也十分难得了。”姜韶华温声道:“祖父托梦给本郡主,说未来三年有旱灾和蝗灾。宛县正是其中灾荒最严重的。县衙多存粮,日后真有灾荒的时候,就能多活几条人命。”
“到那时候,伍县令便知本郡主用心良苦了。”
伍县令连连应是。
就是太平年月,存粮也是常事。郡主有令,就照着做呗!
县衙里的银子八成都被用来买粮了,以后吃喝花用紧一紧就是了。
姜韶华又看向闻安:“宛县还要再建三座太平粮仓,闻主簿这几日可曾选好建粮仓的地址?”
闻安立刻打起精神应道:“已经选妥了。春耕已结束,征召民夫一事,伍县令已经交代了下去,过个三五日就能动工。”
姜韶华满意地点了点头。
伍县令没有在军营逗留,给郡主请了安表了忠心,当天下午就回宛县去了。
当晚,姜韶华设了小宴,有资格赴宴的,除了陈长史宋统领闻主簿,还有于崇和李铁。
晚宴后,陈卓私下进言:“算一算时日,奏折已经送到朝廷了。臣给兵部丁侍郎的信,也该送到了。”
“丁侍郎会举荐于崇为南阳军主将。只要此事成了,南阳军就会重入郡主麾下。”
姜韶华默然片刻,轻声道:“此事成功的可能性,只在五五之间。我们得做好朝廷再派武将前来的准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陈卓点点头,低声道:“此事不成,也不要紧。于崇忠心于郡主,李铁现在也站到郡主这一边。军营上下对郡主感恩戴德。就是朝廷再派人来,这南阳军里,也是郡主说了算。”
姜韶华难得露出些许稚气:“来一个我打一个!来一双我揍一双!反正我年少任性妄为!”
陈卓哑然失笑,像哄孩子一般:“是是是,郡主一身神力,想揍人就是动动手的事。身为武将,在演武场里被郡主揍得抬不了头,传出去也没人同情可怜,只会耻笑他们没用!”
主臣两人对视一笑。
……
接下来,姜韶华继续坐镇军营,劳碌命的陈长史自然不能消停,领着闻主簿又去了其余诸县巡查。
姜韶华坐镇军营的好处一眼可见。
将士们兜里有军饷身上有新衣,南阳军里伙食大大改善,油水充足,士气高涨,每日操练不缀。
军心迅速聚拢,于崇在郡主的全力支持下,也有了军中主将风采。
一晃十日过去。
这一日,军营外来了一行人。
这一行共有十人,为首的青年男子个头极高目光敏锐:“我是安国公府郑小公爷的亲兵彭四海,奉小公爷之命前来求见郡主。”
第103章 礼物
此时,姜韶华正在校武场里练射箭。
战马宝贵,南阳军营里有战马的士兵只有三成,以步兵为主。士兵们惯用的兵器,多是刀枪。弓箭倒是人人都有,不过,射箭的水平高低不一。
于崇见郡主对士兵操练格外上心,这些日子不敢闲着,每日在校武场里转来转去,督促士兵们操练。嗓子都快喊得冒烟了。
姜韶华以武力折服了军中一众武将,效果斐然。这些日子,开始挑军中闻名的高手对战过招。
一人落败是拍马屁,两人三人,八人十人呢?个个上去都是输得彻底,难道还能个个都放水?
更重要的是,和郡主过招落败的人,人人都输得心服口服,提起郡主只有敬佩。
军营里开始流传起了新说法。
传言过世的南阳王托梦给郡主,在梦中赐郡主一身神力。郡主本就是习武天才,有了神力后,世间无人能与郡主争锋。
大梁佛教兴盛,军营里的士兵有大半都信佛。这等听来荒诞不羁的说法,竟迅速获得了众士兵的拥护。众士兵甚至在暗暗兴奋激越。
有南阳王在天上庇护,郡主又这般厉害,他们追随郡主,日后定有好日子好前程!
士兵们一边操练,一边探头张望。
“瞧瞧,郡主站在一百步外射箭,接连射了两个箭囊,箭箭都中靶心!”
“快看,郡主现在又退了五十步远。这等距离,换了我们,箭早就脱靶了。郡主还是每箭都中!”
“郡主神威过人!”
和郡主过招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不过,郡主射箭的能耐本事,众士兵都看在眼底,那是真心的服气。
军营里以武为尊,郡主虽是小姑娘,可手底下实在太硬,由不得人不生出崇敬追随之心。
“郡主,”秦虎快步过来,低声禀报:“京城安国公府派了人来,求见郡主。”
姜韶华动作一顿,转头看了过来:“人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