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160)+番外

马耀宗一颗心稍稍安定。

一个时辰后,这一场大混战终于结束。

不出意外,输的是马场护卫,孟大山领着一百亲兵赢下了这一场……要是亲兵们输了,那可就太难看了。

孟大山活动了筋骨,心情舒畅,笑着赞道:“郡主,这个乔二确实不错。和末将过了百招,都没落下风。后来见势不妙及时退后,指挥着护卫们结阵对抗。这等人才,便是在亲卫营里也不多见。”

孟大山显然是动了惜才爱才之心。

姜韶华笑了起来:“马场里正需要这等厉害的人,才能震得住马奴们。孟叔就别动挖墙脚的心思了。要是真将乔二带走,马舍人可要急得擦汗了。”

众人哈哈大笑。

马耀宗有些羞窘,额上果然已经有了汗珠。

陈瑾瑜乐了,很大方地又送了一块帕子过去。马耀宗接过帕子,用袖子抹了一把额头。

……

姜韶华在马场里待了四天,转遍马场,将所有马匹都看过了,才兴尽而返。

比阳县里该巡的都巡过了,也该启程去雉县了。

马县令亲自送郡主一行人出城门,送上了几辆马车的土物,又献了二十匹好马。然后反复嘱咐长孙马耀宗,一定要好好当差。

马耀宗点头应下,骑着骏马随众人离去。

走出老远了,马耀宗才忍不住悄悄回头,一眼看到祖父苍老伛偻的身影,还有比阳县高大的城门。

马舍人鼻间蓦然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第147章 雉县

马耀宗年岁不大,去过的地方不少。十二岁时还曾被叔伯们带着走了一趟关外。身为马家未来的继承人,他得掌握马家贩马的商路,也得弄清牙行买卖的商路。

这一次离家和以前都不同。以后,他就得在郡主左右当差,不能再回比阳县了。

“是不是想哭?”陈舍人骑马并行,转头小声安慰:“初次离家,心里难免有些难过不适。想哭就哭一会儿,大家不会笑你的。”

马耀宗吸了吸鼻子:“刚才有尘土吹进眼里,所以眼有些红。能在郡主身边做舍人,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我怎么会哭。”

陈瑾瑜看着嘴硬的少年,没有出言取笑。

马耀宗适应力确实很强,骑马半日出了比阳县,便已恢复如常。休息的时候,还去寻秦虎孟三宝等人闲谈说笑。

“郡主,雉县路途偏远,今日到不了,晚上得在驿馆休息一晚。”陈卓一边吃着干粮,一边对郡主说道。

姜韶华点点头。

在外住宿,也是常事了。

当日晚上歇在雉县驿馆的时候,自诩随遇而安的姜韶华有些惊讶。

“这驿馆也太脏了。”银朱一边打扫一边嘀咕:“也不知多久没人住过了,地上一层灰。”

荼白埋头苦干,一边叹道:“可不是么?奴婢随郡主住过几处驿馆,这里是最破旧的一处。”

驿馆是由朝廷出资建的,不过,日常经营和各县城也有很大关联。从这处驿馆,就能看出雉县情形如何了。

姜韶华正和陈长史闻主簿等人坐在一起,驿馆里没什么拿得出手的饭菜,好在马县令十分妥帖,准备了两车腊鸭风鸡酱牛肉之类的熟食。亲兵们五人分食一只,配些热水馒头,也算饱餐一顿。

圆桌上摆了六大盘熟食,厨房送了四道热炒来,再配两壶酒一壶果茶,众人围着圆桌吃喝说笑。

陈瑾瑜和马耀宗两人官职最低,年纪也小,担负起了斟茶倒酒的重任。

“郡主,明日再行大半日,便能到雉县了。”陈卓手执酒杯,徐徐说道:“南阳十四县,郦县的稅赋倒数第三,这雉县是倒数第二,且每年交的稅赋只有郦县一半左右。”

姜韶华眉头皱了起来:“这是为何?是因为地贫种粮不丰,还是有别的缘故?”

陈卓轻叹一声,饮了杯中酒,将酒杯轻轻放在桌上:“雉县土地贫瘠,河流不丰,时有干旱。百姓们辛苦种地一年收的粮食,甚至不够裹腹。每年交田赋的时候,自然就格外吃力。”

“这是其一。还有一条,这里有一座白云寺,百姓信佛虔诚,宁可自己饿肚子,拼尽家财也要供佛。”

姜韶华眉头动了一动,淡淡哦了一声。

陈卓点到为止,没有再说下去。

陈瑾瑜听得好奇,忍不住插嘴问道:“祖父的意思是,这白云寺在雉县地位极高,百姓只知拜佛,不知郡主?”

陈卓瞥一眼心直口快的孙女:“具体情形如何,等进了雉县就知道了。”

陈瑾瑜知道祖父是嫌自己多嘴,嘻嘻一笑闭了嘴。

闻主簿呵呵笑着打圆场:“大梁佛寺兴盛,信佛之人比比皆是,雉县的白云寺已建寺几十年,香火兴盛些,也是难免。”

不说别的,大梁太后和天子就都是信佛之人。当年南阳王妃还在世的时候,也信佛,每年都要去白云寺烧香礼佛!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姜韶华眸光微闪,淡淡一笑:“别人信佛,本郡主却是不信的。”

熟悉郡主脾气的宋渊,立刻道:“明日末将换一身衣服,先去一躺白云寺,摸一摸底细。”

郡主一身贵气,换了衣服也难遮掩,而且身边有亲卫环护,去寺庙动静太大了。

姜韶华略一点头:“也好,辛苦宋统领先跑一趟。”

……

一夜无话。

第二日晨起继续赶路。

进了雉县地界,官道两侧陆陆续续有了人。春耕已过,田地里一层绿油油的麦苗。百姓弯腰低头锄草,期盼着通过辛勤的劳作能换来秋日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