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186)+番外

卢若华乖乖点头。

卢颖就不必嘱咐了。

卢颖十分聪慧早熟。上一次从叶县回来之后,就敏锐地察觉到了父亲和亲娘的细微变化。父亲不爱见人,发脾气的次数骤然减少。娘亲倒是从容多了。

先行十数匹骏马停下,然后数辆马车缓缓而来。

姜韶华自第一辆马车上下来。

紧接着,陈长史闻主簿陈舍人马舍人一一下了马车,和宋渊一道簇拥着郡主到了正门处。

“臣恭迎郡主归来。”冯长史率众相迎。

姜韶华轻笑一声,伸手扶起冯长史:“这半年,本郡主不在府中,一应琐事都落在冯长史身上。冯长史辛苦了!”

冯长史忍着久别重逢的激动,笑着应道:“郡主在外奔波,才是真正辛苦。臣为郡主分忧,也是应该的。”

然后,又对陈长史道:“陈长史瘦了一些。”

陈卓不无自嘲的笑道:“一把老骨头,快禁不住路途颠簸了。再到明年,就让年轻人随郡主巡查。”

冯长史其实早就留意到了郡主身边两个年轻人。

陈瑾瑜是熟脸孔,另一个十五六岁的英俊少年,应该就是陈卓书信里说过的马舍人了。

姜韶华笑着问候一直在工房里忙碌不歇的沈木:“这半年,沈工正一直忙着制造新式辕犁,辛苦了。”

沈木拱手:“郡主言重了。工房不负郡主厚望,这半年里制出了五百副新式辕犁。已经按着郡主的安排,分送去了各县。”

五百副当然是不够的。不过,南阳郡里的工匠就这么多。想让所有百姓都用上新式辕犁,工房还得忙个一两年才行。

姜韶华略一点头,忽地转头问陈长史:“新式辕犁送去朝廷了,朝廷开始推广了吗?”

陈卓叹道:“哪有这么容易。听说工部拿了新式辕犁后,一直在研究图纸。想等制造推广,少说也得两三年了。”

不用怀疑,这就是朝廷做事的效率。

想做事,就得先压下所有反对的声音,斩断明里暗里伸来的手。

党争误国,就是如此了。

第171章 相聚

姜韶华直接掠过杨政,看向崔渡:“崔公子这半年来,黑了不少。”

原本白皙的脸孔,现在呈淡淡的小麦色,看着倒是更顺眼了。

郡主终于看到他了。

崔渡心里漾起浓烈的喜悦,就如风吹过麦浪一般,层层不息。他张张嘴,又闭上了。

姜韶华看在眼里,莞尔一笑:“我差点忘了,你嗓子是不是还没好?”

其实,这半年里一直喝药调理,嗓子已经勉强能发出些声音了。就是像公鸭子一般难听。所以,崔渡在人前没有张过口。

现在郡主当着众人的面问询,崔渡不能不答,勉强挤出几个字:“回郡主,好一些了。”

姜韶华讶然又喜悦:“真能说话了啊!这可是喜事!”

陈瑾瑜已经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像公鸭子叫唤一般。”

崔渡:“……”

众人忍不住一同笑了起来。

陈长史笑着瞪孙女一眼:“不要胡说。崔公子是嗓子失了声音,现在慢慢在恢复。”

陈瑾瑜从祖父口中听过这位崔公子的神奇来历,心中颇为好奇。不过,眼下不是追根问底的时候,笑吟吟地住了口。

姜韶华目光扫过众人的笑脸:“别在这儿站着了,都进去说话。”

众人应诺,一同拥着郡主往里走。

连郡主一个眼神都没得到的卢郡马,神色如常,笑容不见半点勉强,随着众人进王府正堂。

父女两人在叶县撕破脸皮。他不愿放弃王府的荣华富贵,要吃这一口软饭,就得低头。

姜韶华在正堂坐下后,总算“看到”卢郡马了:“父亲近来可好?”

卢玹竟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忙笑着应道:“一切都好,劳郡主挂心。”

姜韶华淡淡一笑,又看向梅姨娘:“我从冠军县请了李举人做颖弟的西席先生。算一算时日,李夫子来王府有一个月左右了。梅姨娘可有什么不满意之处?”

梅姨娘满脸感激之色:“李夫子学问渊博,教导颖儿读书极有耐心。这些日子,颖儿进步飞速。这都得多谢郡主!”

姜韶华之前说过要为卢颖请夫子,梅姨娘自然不敢多嘴多问。万万没想到,姜韶华在巡查到冠军县的时候,特意为卢颖去寻夫子。

梅姨娘的感激绝非作伪。

姜韶华微微一笑:“我早和姨娘说过,颖弟姓卢,也是我的弟弟。我这做姐姐的,为他操心理所应当。”

“我和李夫子说过,让他一并教导若华妹妹读书。姨娘对若华妹妹的要求也得高一些。不要让她荒废了大好时光。”

梅姨娘连连应下。

陈卓看在眼里,和冯文铭对视一眼,心中各自唏嘘感慨。

郡主掌控人心的手段愈发娴熟了。

之前在叶县逼着卢郡马为周英杀父正名,确实霸道。转头又对卢颖卢若华施恩,表现出长姐的心胸气魄。便是有人背地里嚼嚼舌头,也无碍大局。

当日晚上,王府里设了接风宴。

姜韶华和陈冯两位长史一席,卢郡马宋渊孙太医也在这一席。

杨政沈木闻安陈舍人马舍人崔渡坐了次席。

别人也就罢了,杨政看着陈瑾瑜那张俏丽活泼的脸孔,委实不自在。郡主身份尊贵,坐在众男子上首也就罢了。陈瑾瑜以舍人的身份,和一堆男子挤在一起,就不觉得别扭吗?

“杨审理怎么不吃,一直看我?”陈瑾瑜在王府长大,对杨政熟得很,一看杨政那带点嫌弃的神情,心里的火苗就涌上来了:“莫非杨审理不乐意和我这个黄毛丫头同坐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