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212)+番外

陈卓笑道:“郡主今日就别饮果酒了。”

众人又是一笑。

昨日晚上,郡主喝一壶果酒就醉了。跑去花园里吹冷风。郡主身体硬朗,倒没什么,陪同郡主一同去花园的崔渡,今日说话瓮声瓮气的,看来是着凉了。

姜韶华被陈长史善意地打趣一句,半点不恼,笑着说道:“好,今日我就看你们喝酒。”

……

新年初二后,各县的县令们纷纷来南阳郡给郡主拜年请安。

路途近的,一日就能赶到南阳王府。路途远一些的,譬如郦县的蔡县令,骑马三日才到。一路颠簸,骨头都要颠散架了。

王府再大,也安置不下这么多人。姜韶华只留了四位县令在王府里安顿,其余人都安置在了王府外的宅子里。

被留在王府里的,一个是博望县的陈县令,一个是叶县的崔县令,还有一个比阳的马县令。

众县令看着眼热,却也心服口服。十四县里,就这么三个上县。个个都是纳税大户。铁矿马场和丝布,也正是南阳郡的经济支柱。

不过,他们比不过陈县令三人也就罢了,凭什么蔡县令也能留在王府?

“蔡县令原本就是个穷酸秀才,是师爷出身。以前来王府给王爷拜年的时候,他拿着帖子四处投拜。现在倒好,一跃倒在你我之上了。”

宛县的伍县令说起往事,心里酸溜溜的,语气中的酸意至少飘出了十里。

和伍县令坐在一处说话的,是西鄂的邹县令。宛县和西鄂县在一处,两人一路结伴同行,到了王府又一并被打发出王府安顿。

邹县令心里也酸得很,不过,面上比伍县令撑得住:“郡主千金买马骨,这是特意做给你我看的。蔡县令出身低微,被郡主破格提拔,去岁秋闱还考了举人。这县令一职,吏部正式发了公文。他现在就是正经的县令。”

“过去的半年多里,蔡县令做事十分勤勉,每日去田间地头。要么就组织人进山采药,再供给各县的药铺。听说就靠着这一项,郦县百姓就多了许多收入,日子也好过多了。”

“以后这等话,可别再说了。传到郡主耳中,你我都要落不是。”

伍县令叹一声:“我也就是在你面前发发牢骚。出了这扇门,一个字都不敢乱说。蔡叶那个老东西,巴住郡主这棵大树,整日谄媚示好。这等人,我不屑与之同伍。”

邹县令深以为然:“明日王府设宴,我们都不理会蔡县令。”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结成同盟。

隔日正午,王府大开正门。

伍县令和邹县令结伴进了王府。

又黑又瘦如老鼠一样的蔡县令,被郡主派出来招呼众人。蔡县令身为郡主亲信宠臣,半点不见倨傲,和一众同僚热络地寒暄。

伍县令大步上前,一把握住蔡县令的手:“今日我可得好好敬蔡兄两杯!”

邹县令:“……”

第195章 高低(一)

呸!

邹县令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也笑着上前,握住蔡县令的另一只手。热络地说道:“我们身为同僚,平日却没什么机会碰面。今日难得有相聚的机会,可得好生亲近。”

伍县令转头,和邹县令对视一眼,呵呵笑了起来:“蔡兄治县有方,待会儿我们可要向蔡兄好好请教。还请蔡兄不吝指点。”

蔡县令做了大半年县令,官位坐稳了,心态也稳如老狗,闻言笑道:“指点二字不敢当。我是后学末进,应该向两位县令多请教才对。”

另一边,几位县令陆续进了王府,各自去寻陈县令马县令说话。尤其是陈县令,身边围拢的人最多。

人家陈县令亲爹是陈长史,亲闺女做了郡主舍人。而且,陈县令当年是正经科举出身。这些年掌着博望县的铁矿,源源不断地挖矿产铁,为王府立了大功。论地位论亲疏,都是县令中的头一份。

过了年已经七旬的马县令,同样不容小觑。马家之富,冠绝南阳,众人心里都有数。马县令的长孙,如今也是郡主身边的舍人,面容英俊周全圆滑办差利索,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倒是崔县令,出身大族,年少得志,难免有些清高傲气。在一众官场混迹的老油条们中间,俨然一股清流。众人和崔县令打个招呼,便自动自发地寻别人说话,免得讨个没趣。

崔县令也有些气闷。

他以前是有那么一点点倨傲。不过,去岁郡主巡查叶县,审了数桩案子后,他这个县令就如醍醐灌顶,当差做事踏实多了。

一个个的,怎么还拿以前的眼光看他!

就在此刻,门口又有了动静。

马舍人和陈舍人迎了人进来。这个人年约五旬,一脸精干,进来后谄媚地冲众人拱手示意。

“这人是谁?”崔县令低声问身边的高县令。

高县令定睛一瞧,低声笑道:“这是西鄂汤家的汤五。”

西鄂汤家大名鼎鼎,崔县令自然是听过的:“邹县令来也就罢了,汤家虽是大族,今日这场合也轮不到汤五来吧!还有,你怎么认识汤五?”

舞阴县的高县令低声道:“去年,汤家捐了五千石粮食。后来又奉郡主之命去买粮送来舞阴县。当时是我亲自接的粮食,所以见过他。”

“汤家不止为舞阴县买粮,还替雉县买粮,南阳军和亲卫营都缺军粮。郡主重用汤家,自然要给汤五体面。”

可不就是体面?

今日这宴会里,除了王府属官和十四县的县令,也就是汤家的家主汤五太爷列席了。

奔波劳苦了几个月的汤五太爷,满面红光精神抖擞,一路寒暄过来后,被引着坐下。巧得很,正好就和高县令崔县令坐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