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琮万万没料到郡主会主动安排,这一刻,他对郡主的感激铭感五内,不掺半点假:“多谢郡主恩典。”
姜韶华微微一笑:“颖弟虽然姓卢,也是我姜韶华同父的胞弟。我不会亏待他,也不会亏待他身边的人。让卢大郎用心学着当差做事。”
卢琮连声应是,眼眶都红了。
当然,姜韶华也没将卢琮的“真情流露”放在心上就是了。要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还混什么官场。
待卢琮千恩万谢地告退离去后,一直强忍着没吭声的陈瑾瑜,终于忍不住了:“郡主为何这般抬举他?”
姜韶华笑了一笑:“舍人一职,本郡主想用便是重用抬举,不想用,就是个闲差。”
“到底是不是抬举,还得看卢琮自己怎么选择了。”
陈瑾瑜恍然大悟,低声笑道:“不管如何,郡主还是给了他一个好机会。就看他自己能不能把握了。”
姜韶华淡淡道:“他能从七品县令做到五品郡守,当然是有能耐有本事的。就看他是不是真心为我所用。如果他想蛇鼠两端两边讨好,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卢琮走出书房一段路,才放慢脚步,一颗心依然激烈跳动。
他停下脚步,深呼吸几口气,回头看了一眼书房所在的方向。目光变幻不定。
这位南阳郡主,实在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言辞之犀利老辣,操弄人心的手段之娴熟,都令人震惊。
怪不得卢玹这个亲爹被弹压得死死的抬不了头。不是卢玹窝囊无能,而是这个十一岁的小姑娘,实在太厉害了。
卢玹和郡主,应该怎么选?
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犹豫好吗?
他讨好卢玹,为的就是谋求差事。现在郡主给了他机会,他当然要全心全意为郡主当差做事。
卢琮在原地站了片刻,先去见卢玹。
卢玹得知卢琮成了郡主舍人,还要随郡主一并巡查诸县,颇为自得:“郡主到底给我这个父亲一些颜面,给堂兄的差事还算过得去。”
卢琮呵呵笑道:“正是。我有今时今日,都托了堂弟之福。以后堂弟有什么事,只管吩咐。”
吩咐是一回事,怎么办就是另一回事了。
郡主让他盯着卢玹,也就是默许他和卢玹亲近。中间尺寸拿捏,就得看他的能耐了。
卢玹果然大悦,笑着说道:“我让人摆酒,为堂兄庆贺。”
第208章 出行
三日后,姜韶华率众启程。
此次出巡,随行的人比上一回少了一些。陈长史留在王府,闻主簿也被一并留下。随行的除了宋渊等亲卫,就是三位舍人了。
卢琮被提任舍人一事,其实出乎一众属官意料。不过,郡主既要用卢琮,也没人会跳出来反对。正如姜韶华对陈瑾瑜说的那样,舍人一职,重用就是心腹,不看重就是闲差。怎么用全凭郡主心意。
经过这一年,众人对自家郡主都有了强大的信心。
一个卢琮,翻不出大风浪来。
姜韶华第一站去的,自然是亲卫营。
秦战孟大山刘恒昌三人一同策马来相迎。刘恒昌秉持着谦让一头的习惯,照例站在最后,话语也是最少的。
秦战孟大山还是老脾气,见了主子,迫不及待地就要自夸炫耀一番:“郡主,先去我们一营吧!我们一营招了一百六十个新兵,训了几个月,正好让郡主瞧瞧。”
“我们二营有一百四十五个新兵,其中有十来个都是擅长射箭的猎户出身,我将他们都拨给了小田。小田领的这一队,个个箭术了得。郡主可得亲自看上一看。”
秦战喜欢的是身高力健勇猛无匹的壮汉,就是陶大那一类的。
孟大山则更青睐箭术出众的好汉。所以,一营二营招募亲卫时便各有侧重。
姜韶华含笑点头:“好,本郡主都去看。对了,三营招了多少人?”
刘恒昌拱手作答:“回禀郡主,三营招了一百二十人。”
三营招募亲卫的标准又自不同。刘恒昌出身将门,几封信写出去,便有不少将门子弟来寻门路。不过,刘恒昌也不是来者不拒,每一个都要亲自考较。文武都过关了才收下。
这么比较起来,显然三营招募的亲卫素质更高一些。这一百二十新亲卫,多是识字的将门子弟。他们背后,关联着大梁诸多将门。
这也是重用刘恒昌带来的隐形好处了。
姜韶华听后,心里颇为满意,面上却未表露出来:“本郡主先去一营住两日,按着顺序再去二营三营。”
众人都无异议,笑着应下。
安顿一事,自有银朱荼白去忙活。郡主不讲排场,也不重住宿环境,干净整洁便可。
姜韶华骑马大半日,半点不见倦色,精神抖擞地在一营转了一圈。陈瑾瑜和马耀宗同样精神奕奕。
刚上任三日的卢舍人,就大吃苦头了。
卢琮自少读书,二十岁进了官场,不管到了何处都是坐轿,要么坐马车,马术体力都平平。今日硬着头皮骑马随行,勉强没有掉队。进了军营后疲累不堪,连喝口水的闲空都没有,又随着郡主巡视军营。
等到天黑的时候,卢琮已经汗流如注,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再看郡主和陈舍人马舍人,依旧神色自若谈笑风生。
郡主终于想起关心卢舍人了,转头笑问:“卢舍人还能撑得住么?”
卢琮迅疾抹了额头汗珠,果断应道:“臣没问题,多谢郡主垂询关心。”
姜韶华了然一笑:“卢舍人以前是文官,出行应该都是乘轿或坐马车。如今要随本郡主一同骑马,难免有些不适应,不必硬撑着。累了就先回军帐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