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惊,霍然看向太康帝:“父皇!这么一来,户部今年的军费就大大超支了。这么大的缺口,要怎么填补?”
太康帝说了这么多话,脸上已有了倦色,声音也低了下来:“各地驻军的军费,都减三成。还有赈济灾民一事,也缓一缓。”
太子:“……”
太子难以置信地看着太康帝,声音微微发颤:“父皇真的想清楚了吗?驻军军费减了三成,只怕驻军将士们心中愤愤不满。北方灾情严重,如果不及时赈济缓和民愤,就会惹出大乱子了。”
太康帝吃力地吐出几个字:“总得先保证国土安宁。”
太子哑然无语。
太康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外忧内患,先攘外再安内。驻军少些军费,顶多就是发发牢骚怨气大些,翻不出大浪。北方旱灾严重,已经饿死了许多人。赈济不力,也就是再多饿死一些百姓。
边军的军费,是万万不能省的。
太康帝闭上双目,疲惫地吩咐:“你照着朕的意思批阅,明日将奏折给王丞相。”
太子深深呼出一口气:“是,儿臣这就去批阅奏折。”
隔日,太子将批复过的奏折给了王丞相。
王丞相早有预料,接了奏折看过后,拱手道:“既然皇上和太子殿下首肯,臣这就让人请纪尚书和安国公来。”
纪尚书是户部尚书,安国公是兵部尚书。这么一笔巨额军费要调拨,自要通过户部和兵部。
片刻后,纪尚书和安国公匆匆而来。
王丞相将奏折给两位尚书。纪尚书看完后,眉头紧皱:“敢问殿下,奏折上的批复,是殿下的主意,还是皇上的意思?”
太子沉声道:“父皇昨日说过,将驻军的军费减少三成。赈济北方受灾郡县的事,也可缓一缓,要先挤出这笔军费来。”
说到底,这大梁是姜氏天下。国库里的银子,太康帝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纪尚书面无表情地应下。
安国公也没什么可说的,只道:“军费先拨到兵部。”
这也是合乎规矩流程的。不过,银子进了兵部衙门,少不得要被扒一层皮。再经左大将军之手,再到士兵们头上,就不知还剩多少了。
太子因为此事,心情不佳,接下来几日都沉着脸。
郑宸私下里进言:“这个左大将军,执掌边军十余年,眼里只有王丞相,哪里还有皇上和殿下。”
这话正说中了太子心里的不满。
如果不是有王丞相撑腰,左大将军哪敢这般索要军费!事实上,这两百万两的军费,怕是还没送去边军,就要截留出一部分悄悄送去丞相府了。
朝廷这等延续了数十年的陋习,连太康帝也没法子。
太子气闷地哼了一声:“暂且忍一忍。等日后……哼!”
等日后,天子驾崩他这个太子登基为新帝掌控朝政了,便除掉左大将军这等桀骜不逊喝兵血的蛀虫。
郑宸对太子的心思了然于心,低声道:“眼下皇上病重,殿下没有正式掌权,就忍一忍吧!王丞相虽然私心重些,眼光总是有的。左大将军也是有些能耐的。”
太子又是一声冷哼。
有能耐就能这般跋扈嚣张吗?
有本事就要在朝廷艰难度日的时候索要军费吗?
这和趁火打劫有什么两样!
郑宸看着太子愠怒的脸孔,继续低声道:“军中有诸多武将,左大将军虽然厉害,边军也不是非他不可。”
太子心里一动,看向郑宸:“你以为谁能替代左大将军?”
郑宸想了想说道:“殿下既然问,我就斗胆说一回。”
“朝中几位大将军,范大将军执掌神武营,刘大将军执掌御林军,还有宋将军等人,都是能征善战之辈。”
“如果殿下将他们换一换,官职品级不变,就不会惹来太多非议或阻力。二来也能防止武将们派系林立。”
第261章 忠心
太子听得心里一动,深深看郑宸一眼:“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郑宸低声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可以徐徐图之。这大梁天下,迟早是殿下的。等殿下真正掌权之日,想做什么,谁能阻拦!”
热血气盛的太子殿下,听着这番话顺耳极了,终于展颜而笑:“说的没错,孤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郑宸拱手,正色说道:“我愿为殿下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力!”
太子欣然一笑:“你我一同长大,情同手足。将来我绝不亏待你。”顿了顿,低声道:“如今朝事要依靠王丞相,所以,我平日总要厚待王四郎几分。这都是做做样子给外人看的。在我心里,总是你最亲近最值得信赖。”
郑宸一脸感激感动,低声应道:“殿下的心意,我都明白。我也盼着殿下能知道我的忠心。不管何时何地遇到何事,我都站在殿下身后。”
太子大为动容,用力握住郑宸的手:“我一定不负你。”
君臣之间,和男女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献上你的一颗心,我绝不辜负你。
郑宸和太子相视一笑,心里在盘算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
“什么?朝廷要拨两百万两银子的军费给边军?”
数日后,南阳王府的书房里传出冯文铭的惊呼。
姜韶华面色沉沉,点了点头:“不但如此,还要减掉各地驻军的三成军费。”
陈卓一脸怒容地接过话茬:“赈济灾民一事,也要缓下来。”
冯文铭气得青筋直冒:“荒唐!简直是荒唐!北方诸郡百姓纷纷饿死,或是变成流民乱匪,正需要朝廷赈济安抚。这么做,只会让北方越来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