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296)+番外

总算王四公子还记得这里是天子灵堂,不宜多看,很快垂下眼。

郑太后再次哭晕了过去。

太子含泪吩咐宫人,扶着郑太后去歇息。姜韶华红着眼睛低声道:“堂兄,我去伺候伯祖母歇下。”

后宫设了内灵堂,所有进宫哭灵的诰命和后宫女眷都在内灵堂。昭和殿这里,除了郑太后之外,就只有姜韶华一个女子。有姜韶华陪伴,确实更令人放心。

太子眼睛赤红,声音低哑:“有劳韶华堂妹。”

姜韶华起身后,俯下身抱起郑太后。

郑太后哭昏了过去,身体发软无力,之前都是四个宫人抬下去的。现在姜韶华只一个人,也不见她如何用力,就这么抱着郑太后去了厢房。

几个宫人不敢露出惊愕,迅速跟了上去。

姜韶华将郑太后轻轻放在床榻上,两位太医进来为郑太后施针急救。姜韶华红着眼,静静守在一旁。

“太后娘娘没有大碍,就是一时悲恸过度情绪过于激烈所致。”

年纪一大把的季太医,这些日子也熬得厉害,日夜不息地守在昭和殿,时刻等候传召。此时季太医张口说话,声音像被石磨碾过一般:“不过,太后娘娘今日不宜再去灵堂了。”

姜韶华红着眼眸,轻声应道:“多谢季太医,我在这里守着太后娘娘。”

季太医有些惊讶,抬眼看过来:“臣之前从未见过郡主。”

姜韶华轻声道:“孙太医时常和我说起宫中诸位太医,常夸赞季太医医术精妙。此时此刻,有资格守在昭和殿的,也只有季太医了。”

此时不是寒暄攀交情的时候。

季太医心中受用,面上不露,恭敬地退到一旁。

姜韶华转头,看向床榻边的另一个熟悉脸孔:“这些时日,赵公公辛苦了。”

赵公公身为景阳宫总管太监郑太后第一心腹,这二十多天来的奔波劳苦操心费力就不必说了。

姜韶华这一句,令赵公公差点泪洒当场:“奴才当差是应该的。倒是郡主,这么快就赶到京城,是真地辛苦。”

床榻上的郑太后,眼皮动了一动,想来是即将要醒了。

姜韶华眼角余光一瞥,脸上愈发沉痛悲伤:“皇上归天,大梁的天都塌了,我恨不得腋下生风飞到京城,飞到伯祖母身边。哪里还顾得上赶路辛不辛苦。”

“这三年来,伯祖母处处照拂庇护,我才得以在南阳郡安稳度日。在我心中,伯祖母是这世间最疼我的长辈。一想到伯祖母此时的痛苦,我恨不得以身代之。”

赵公公听得红了眼睛,用袖子抹了一把眼泪:“郡主对太后娘娘的一番孝心,实在令人动容。有郡主在身边,想来娘娘也能多些安慰。”

郑太后手指又动了一动,分明醒了,却未睁开眼。

姜韶华只作未见,低声叹道:“我也盼着能为娘娘分忧,只盼着娘娘早日振作起来,别轻易饶了王丞相。”

“平州今日乱象,有七分罪在谭胜这个乱臣贼子。有三分罪在王丞相用人不当。如若不是平州大败,皇上也不会被气得再发卒中离世。归根到底,王丞相脱不了干系,必须要为此负重责。”

“皇上走的那一日,哀家当着众臣的面斥责王丞相。”听到这些,床榻上的郑太后终于忍不住睁了眼,沙哑疲惫的声音里透着怨恨:“哀家恨不得当即就处置了他。”

“可是,张尚书戴尚书他们都出言支持王丞相。王丞相又口口声声说要先操办皇上丧事,让皇上入土为安。哀家不得不咽下这口闷气。”

简而言之,太康帝一闭眼,宫里再无人能真正压制党羽众多的王丞相。郑太后不是不想对付王丞相,而是对付不了。

再者,太康帝的丧事确实是头等大事。总不能在灵堂里一直闹腾。这口窝囊气,只能等日后再出了。

姜韶华为郑太后掖一掖被褥:“娘娘顾虑的是,等皇上的丧事办完了,太子殿下登基后,再慢慢算账。”

第273章 妥帖

姜韶华说的话,实在合郑太后的心意,无一不妥帖。

郑太后听着顺耳,看姜韶华愈发顺眼:“韶华,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姜韶华捧住郑太后的手,将脸贴在她的掌心里,轻声道:“有伯祖母的庇护,韶华才有今日。以后韶华愿全力为伯祖母分忧。”

郑太后心里很是满意,精神松懈下来,愈发疲倦。

姜韶华柔声道:“季太医开了药,我替伯祖母去熬药。”

郑太后嗯一声。

赵公公在心里给郡主比了个大拇指。

宝华公主她们都在后宫内灵堂里跪灵,太子守在灵堂里,现在郑太后身边空虚。郡主来得正是时候,孝心也尽得恰如其分。

姜韶华亲自去熬药,伺候郑太后喝下。

前世她在宫中数年,对郑太后的性情脾气生活习惯喜好都了然于心。

郑太后最厌恶喝药,勉强喝完后,一定要吃几个蜜饯。还没等张口吩咐,她最喜欢的桃肉蜜饯就到了嘴边。一方丝帕轻柔地擦拭她的嘴角。

郑太后被伺候得妥帖,忍不住问道:“韶华,你怎么知道哀家喜欢蜜饯?”

姜韶华轻声道:“伯祖母写信给我的时候提过一回,我就记下了。”

她在信里写过这事吗?

郑太后头脑昏沉,哪里想得起这些细致末节的小事,随口道:“这几年,哀家一直惦记你。你这次来了宫中,就别回南阳了,留在哀家身边。”

姜韶华抬眼和郑太后对视:“我确实要留些时日,一来在伯祖母身边尽一尽孝心。二来,我要助伯祖母一臂之力,等朝廷和宫中安定了再回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