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郡富庶平安,生机勃勃,百姓们的幸福安乐都写在了脸上,确实是个好地方啊!
马车缓缓前行,一个半时辰到了南阳王府。
王府早有准备,正门敞开,香案已经摆上。
董侍郎下了马车后,肃容宣布封赏典礼开始。今日的主角,当然就是长宁伯崔渡,便是姜韶华这位南阳郡主,今日也得退让一旁。
繁琐的封赏典礼,进行了半日。
董侍郎不愧在礼部混迹多年,对一应流程十分熟悉,且满口之乎者也,出口成章。
陈长史冯长史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县令们也多是科举出身,识货之人看门道,心里对董侍郎敬佩不已。
不识货的长宁伯崔渡,听了一长篇拗口的话,心想这是人话吗?
明明听不懂,还得装着听懂了,脸上时时要露出对皇上的感激,磕头时要恭敬要响亮。
崔渡默默熬了两个时辰,总算熬到了封赏典礼结束。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崔渡捧过董侍郎递送来的圣旨,然后在崔平卢琮的陪伴下,去内屋换上伯爵礼服。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话半点不假。
当崔渡穿着伯爵礼服出来的那一刻,便是姜韶华都怔了一怔。
略显青涩平日穿着简朴随意的邻家少年,在朝廷正式礼服的映衬下,顷刻间多了贵气和威仪。那张被阳光晒成了小麦色的俊秀脸孔,也熠熠生辉起来。
崔渡被郡主的目光看得心里怦怦跳,不太合时宜地问了一句:“郡主,我穿成这样好不好看?”
众人齐齐失笑。
一片笑声中,姜韶华一本正经地夸赞:“好看。”
众人笑得更起劲了,空气中弥漫着轻松愉悦。
崔渡的俊脸有些红,一双黑眸愈发明亮。
……
这一日晚上,南阳王府设宴为长宁伯庆贺。
不喜奢靡铺张的郡主,此次破例,不但准备了最高规格的宴席,还令人准备了烟花。
宴会进行到尾声的时候,一朵朵绚烂盛大的烟火在王府上空绽放。
整个南阳郡的百姓都跟着瞧了一回热闹。
“每年只有上元节才能看到烟火,没曾想,今晚也有烟火可看。”
“崔公子被封长宁伯,这荣耀也是我们南阳郡的。郡主高兴,放一回烟火也不稀奇嘛!”
“长宁伯以后会不会入赘王府,做我们郡主的夫婿?”
“我看这事能成。”
“呸,你看有什么用,得郡主相中才行。”
在王府里看烟火的属官县令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笑。众人目光不时往郡主和新晋的长宁伯那边飘。
姜韶华行事就是那么大方,当着众人的面,也未避讳什么,就这么和崔渡并肩而立。
崔渡心里的喜悦,几乎要溢出嘴角。他忽然悄悄往后挪一步。
姜韶华笑着转头:“你往后退做什么?”
崔渡理所当然地答道:“我是小哑巴也好,是崔公子也罢,便是做了长宁伯,在郡主面前,也得往后站一站。”
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只有彼此能听见:“我盼望着能跟上你的脚步。我愿意跟在郡主身后,追随郡主。”
不管何时何地,你永远都是我的郡主。
姜韶华深深看了崔渡一眼。
漫天烟火绚烂,烙印在彼此眼中。
第414章 求学(一)
董侍郎传完圣旨后,没有急着启程回京,在南阳王府过了新年,直至正月初八,才带着丰厚的程仪启程回京。
热闹了多日的南阳王府,也就此安宁,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过了这个新年,姜韶华便十四岁了。
眼见着郡主生辰将至,卢郡马热络地提议要好生操办生辰宴。
姜韶华却道:“年前因朝廷封赏长宁伯一事,王府接连操办了多场庆贺宴,耗费钱粮不说,王府上下人人疲累。今年本郡主生辰,就不必再铺张了。”
在王府,姜韶华说一不二。卢郡马这个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力几乎为零。
卢郡马碰了个软钉子也不恼,笑道:“那今年就简薄些。明年郡主及笄,及笄礼可得隆重些。”
姜韶华淡淡一笑:“这是当然。”然后便转头和一旁的陈长史商议起今年出巡事宜。
卢郡马干坐了一会儿,实在无趣,便起身告退。
回了院子后,梅姨娘和一双儿女恭敬地相迎。
梅姨娘依旧风姿楚楚性情温顺,卢颖今年已有九岁,个头窜高了一截,眉眼日渐长开,和亲爹颇为肖似。卢若华今年八岁,娇憨可爱,一双黑眸格外水灵。
三年前,姜韶华请了一位举人来做卢颖的西席,卢若华也跟着一并读书。这几年下来,卢颖的课业进步神速,卢若华也学得有模有样。
“颖儿今年就要去荆州府学读书么?”梅姨娘眼巴巴地看着卢玹,语气里流露出不舍:“他才九岁,是不是早了一些?”
卢玹皱了皱眉:“九岁去府学正合适。读书不能一味埋头死读,去荆州府学,那里有荆州几位大儒做夫子,还能结识一些同窗,开阔眼界和心胸。这对科举都大有好处。”
“郡主也赞成,此事就这么定了。”
听闻郡主也是这个意思,梅姨娘立刻不吭声了,默默点头。
卢颖对即将离家去府学读书,毫无所惧,反而满心期待。
他从出生起,就在这个院子里,长到九岁了,出过的远门屈指可数。现在终于能离开这一方院子,去外面广阔的田地瞧一瞧了。
卢若华羡慕地看着哥哥,小声道:“我也想出门读书。”
“荒唐!”卢玹瞪了女儿一眼:“哪有女子抛头露面的道理。再者,在荆州府学读书的都是男子,从无女子入学的先例。你不得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