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郡主,胸襟广阔,宽厚仁和,怜惜百姓,对敌时又有雷霆手段。博陵崔氏确实有眼光。
崔平没有再多说,嘱咐崔渡收好“私房”,便施施然离去。
倒是崔渡,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出闹的心绪不宁,思来想去实在待不住,悄悄出了崔宅,溜达着回了王府。
王府门房管事见崔渡来了,不由得失笑:“还有两日就成亲,长宁伯连两日都忍不住了?”
崔渡厚着脸皮笑道:“在王府里待惯了,出来散步,一个没留神就回来了。”
门房管事自不会阻拦,忙笑着请长宁伯入内。也不必让人通传什么的,这里就是长宁伯的家嘛!
平日这个时候,姜韶华都会在书房里,和王府属官们议事。哪怕是婚期将近了,这个习惯也没改。
崔渡索性迈步去了书房外等候。
没等多久,书房的门便开了。
第一个迈步出来的陈长史,看见崔渡的身影,先是一愣,旋即笑了起来:“郡主在书房里,长宁伯自己进去便是。”
崔渡腆着脸诶了一声,厚着脸皮进书房。
其余属官们见了崔渡,也都觉惊讶,个个忍着笑,迅速拱手告退。
姜韶华失笑:“你怎么回来了?”
很自然的起身相迎,崔渡摸了摸鼻子,握住姜韶华的手,低声笑道:“我有件事和你说。”
姜韶华嗯一声,冲陈瑾瑜等人使个眼色。众人纷纷退出去,书房里只剩他们两人。
崔渡从袖中拿出一张地契,塞进姜韶华手中:“这是一片荒山的地契,是大伯父给我的。其实是借着我的手献给郡主。荒山里有一座金矿,待日后人手充足了,郡主可以派人前去挖矿冶炼。”
姜韶华挑眉一笑:“崔家倒是大手笔。”
崔渡稍稍有些不安,低声道:“我也觉得这礼太重了。日后崔家会不会借这个由头,向郡主索取过多?要不然,我将地契还回去。”
“送都送了,收下便是。”姜韶华倒是坦然,展开地契仔细研究了片刻,然后道:“司州一直在打仗,战局时好时坏,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击败柔然蛮子。如果这一仗胜了还好,一旦落败,大梁江山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到那时候,北方纷乱,没有兵力根本不足以自保。博陵崔氏家大业大,是北地豪族,也是最明显的靶子。流民兵匪在乱世中都会冲着世家大族动手,崔氏有远忧近虑,自然想牢牢巴住南阳王府这棵大树。希冀日后南阳王府能庇护一二。”
“崔家送这份重礼,本郡主自可坦然受之。”
崔渡这才松口气:“能收就好。地契在我手里,就像烫手山芋似的,我还是赶紧送过来心里踏实。”
姜韶华抿唇一笑:“你也太老实了。就不知道收着当私房,等日后我紧急缺钱的时候再拿出来,来个雪中送炭?”
崔渡咧嘴一笑:“我早就说过了,我一切都是郡主的。”
接下来,未婚小夫妻一番亲密腻歪不提。
……
崔渡一直磨蹭到傍晚才走。
姜韶华将冯长史叫过来,将地契给了冯长史。
冯长史这几日收礼记礼单记得手软,已经对所谓的厚礼重礼都麻木了。不过,待知道地契上的荒山有金矿后,精神陡然一振,眼睛刷刷发光:“崔家出手确实阔绰。”
姜韶华笑着打趣:“这几年,我不停地往外送礼花银子如流水。这一次,是不是都收回来了?”
冯长史眉开眼笑:“去年及笄礼,收了一大笔。今年郡主大婚,贺礼就更多了。等过个一两年,郡主有喜,还能再收一笔。”
姜韶华扑哧一声乐了:“我还没成亲,冯长史就惦记上孩子的满月礼了。”
不过,冯长史确实劳苦功高。这几年,南阳王府结交朝臣和宫中保持友好关系往来耗费大笔钱粮养兵等等,都是冯长史在操持。
当然,姜韶华也给了冯长史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平州的盐矿,洛州的铜矿,还有博陵郡的金矿,看一眼转手就给了冯长史。
士为知己者死。身为臣子,遇到这等信任器重自己的君主,唯有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了。
冯长史不擅花言巧语,像这等话是万万不会说出口的,收了地契很快便告退。
当日晚上,冯长史拎了一壶好酒去寻陈长史。
陈长史这几日忙着招呼应酬来贺礼的官员臣子,整日嘴动个不停,嗓子嘶哑,一张口都快说不出话了:“不行,明日一堆事,我不能饮酒。”
冯长史白了他一眼:“谁让你喝了?我心情好,自己喝,你看着就行。”
陈长史:“……”
第566章 厚礼(四)
几碟精致的小菜,一壶好酒,一双对坐的知己老友。
月明星稀,夜风徐徐,浅酌小饮,惬意无比。
冯长史美滋滋地喝了几杯,才低声将博陵崔氏送了一座金矿的事告诉陈长史:“……博陵崔氏不愧是传承几百年的豪门大族,家底丰厚,出手十分阔绰。哪怕是个小金矿,产出不多,也够养两三千将士了。”
陈长史挑眉一笑:“家族出了长宁伯这等惊世奇才,家族资源倾斜一些也是应该的。”
崔渡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在外声名不算显赫。唯有南阳王府的属官们才知道崔渡对南阳郡对郡主是何等的重要。
对郡主来说,源源不断能果腹的粮食,比金银更重要。
对百姓们来说,更是如此。
南阳郡能不断吸引流民前来,大半都因新粮推广得力,也让所有流离失所衣食无着的百姓知道了世间有一个百姓都能吃饱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