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617)+番外

陈长史笑着拱手领命。

当日晚上,南阳王府开了正门,大宴宾客。主要是为赵公公和方刺史薛刺史兼十几位亲自来观礼道贺的郡守送行。

赵公公一介太监,却堂而皇之地高坐上首。薛刺史方刺史不敢也没有丝毫意见。

经过蓝公公袁公公一案,郑太皇太后声誉大大受损,景阳宫的声势也不如从前了。不过,对薛刺史方刺史来说,还是要捧着敬着眼前这位景阳宫大太监。

赵公公被众官员吹捧着,一不小心喝多了,晚宴散后被抬回了屋子不提。

……

新婚第三日早晨,姜韶华依然起得迟。

银朱荼白等着等着也就等惯了,顺便嘀咕几句:“今日郡主应该陪长宁伯回门,是不是要早点叫郡主起身?”

“章妈妈特意嘱咐过,不得惊扰郡主休息。反正崔宅就隔了三条街,骑马顷刻就至。”

结果,这一日,姜韶华和崔渡将将赶上了崔宅的午饭。

崔有时崔老太爷半点不介意,崔平等人亦是个个心中暗喜。

新婚小夫妻嘛,甜蜜恩爱些也是难免。郡主不惧流言,可见对长宁伯是真心喜爱真情真意。

待回门过后,崔氏族人便启程回了博陵郡。

赵公公也启程离去。

姜韶华崔渡一同送赵公公至城门外,赵公公带着几辆马车的“土特产”,还有每日饮酒而来的酣然和满足,拱手作别:“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请郡主多珍重,长宁伯也多保重。”

此时,含笑作别的姜韶华没料到,重逢的一日会来得极其迅猛突然。

……

第571章 转机

京城也在举行一场极其盛大隆重的婚礼。

安国公小公爷天子中书舍人郑宸,迎娶范氏嫡女过门。

郑家是大梁第一外戚,范大将军执掌边军后,范家水涨船高,颇有取代左氏成为大梁第一将门的架势。郑范两家的联姻,对太皇太后党的官员们来说,是一场值得庆祝的盛事。

这一日的安国公府,登门贺喜的贵客如云,门槛几乎都被踏破。库房里贺礼堆积成山。

宫中送来的赏赐,明晃晃地展露在众人面前,现实着郑家的恩宠和荣耀。

王丞相和安国公在朝堂里斗得死去活来,今日竟也亲自来郑家道喜,在喜宴上喝了三杯才称有公事离去,已算是很体面了。

新婚夜,红烛摇曳。

郑宸在一众同僚好友族人的起哄下,拿起喜秆挑落新娘的盖头。大红色的盖头滑落,露出一张羞涩的芙蓉俏脸,眼波流转,脉脉含情。

这是他的新婚妻子范嘉宁。

他前生没能娶到心爱的女子,今生依然。

姜韶华已招了赘婿进门,和崔渡做了夫妻。他今日也娶范嘉宁过了门。可他心里嫉恨不甘的火苗并未熄灭,反而愈燃愈旺。叫嚣着要烧毁一切,要让那个负心薄情的女子悔不当初。

姜韶华,终有一日,你会痛哭着匍匐在我脚下,恳求我原谅你接纳你。

“请新人喝交杯酒。”

喜娘喜气洋洋地捧了交杯酒来。

郑宸挤出笑容,和新婚妻子勾着手腕,将酒一饮而尽。

美酒入喉,竟毫无喜意,只有苦涩。

……

边关打仗如火如荼,京城里却是喜事连连。

安国公府办了喜事后,张尚书府紧接着操办喜事,淮阳县主姜月华风光嫁进了张府。

高凉王世子姜颐也定了亲事,未婚妻是司马将军的嫡出幼女。

天子即将大婚,宫中一派喜气。

王瑾年过十九,一直不曾定亲。众人背地里纷纷取笑王舍人是个痴情种子,

南阳郡主已经招了赘婿进门,王舍人还不肯娶妻在等什么?瞧瞧郑舍人,转眼就娶了范氏嫡女进门,这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

这些风言风语,偶尔传进王瑾耳中。王瑾心中是什么滋味,无人知晓,总之,王舍人从不辩解,面上也从不露半分声色,每日出入宫中当差,神色从容不迫。

身陷流言的宝华公主,依旧缠绵病榻。将养了几个月,竟不见起色,整日眉头紧锁面色郁郁。

李太后对宝华公主颇为不满,私下里对左右宫人说:“这个宝华,当日太不懂事了。如果应了和亲嫁去柔然,柔然就不会出兵。现在边军死伤那么多将士,几个县城的百姓都被屠戮一空。这都是她造的孽!”

这话不知怎么传进宝华公主耳中,宝华公主痛哭一场,病情愈发重了。

郑太皇太后知晓此事后,气得不轻,将李太后叫了过来,一顿呵斥。李太后气不过,也病倒了。

郑太皇太后冷笑道:“病了就好生养着,还有一个多月,皇上就大婚了。到时候病也就好得差不多了。”

得,李太后一个口舌逞能,再次“闭宫养病”。

后宫里不消停,朝堂里勾心斗角,边关战事倒是迎来了转机。

刘恒昌领兵送粮到了司州,顺便接管了南阳军,休息整顿后,整合兵力,悄然领兵出城。来了个故伎重施,夜袭柔然大营。

柔然军营被烧过粮草马厩后,便加强戒备,夜间巡逻的士兵多了两倍。

不过,刘恒昌夜袭的方式和于崇不同。于崇当日是在几里地之外便下了战马,悄悄潜进敌营。

刘恒昌却是挑在四更天的时候,直接领着四千多骑兵冲击柔然军营。

从梦中惊醒的柔然人惊惶地摸刀穿衣找鞋,刘恒昌领着众多骑兵不停向前冲,挥刀杀人在其次,就是不停策马前冲。惨被马蹄踩踏而死的柔然士兵不知凡几,柔然军营大乱,几乎炸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