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太皇太后难得给范贵太妃好脸色:“你过来扶着哀家。”
又对姜韶华道:“韶华,你也过来。”
至于平王姜颢,今日要以未来天子的身份去金銮殿,得走在众人最前列。
姜颢不乐意一个人先行,闹腾不休。
范贵太妃习惯性地要去哄儿子。姜韶华冷然瞥一眼过去:“别哭闹了。”
姜颢立刻噤声,由魏公公伺候着走在前方。
范贵太妃松口气之余,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转念一想,日后还得依靠姜韶华为儿子打理朝政,姜韶华强势厉害些,能管束住姜颢,也是好事。这才勉强将心里的不快按捺下去。
郑太皇太后没那么多复杂的心思,张口赞道:“平王年幼不懂事,就该有人这么管着他。韶华做得好。”
姜韶华微微一笑。
希望今日大朝会上,郑太皇太后不会被她生生气死。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金銮殿。
郑太皇太后这一生中,来金銮殿的次数屈指可数。上一回还是姜颂登基之前。当年太康帝急病离世,十六岁的太子姜颂顺顺当当地继承了皇位。时隔三年,姜颂被谋夺性命,宫中老的老少的少,竟得靠着姜韶华来撑足门面。
众臣都已在金銮殿里等候多时。
平王第一个进金銮殿,众臣一同拱手:“臣恭迎平王殿下,恭迎太皇太后娘,恭迎郡主。”
范贵太妃很自然就被忽略了过去。
姜颢被这阵仗吓了一跳,扭头就冲到郑太皇太后怀里。郑太皇太后忙搂住姜颢:“颢儿不怕。”
姜韶华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诸位请起身。”
众臣也很习惯听姜韶华的吩咐,拱手谢恩,纷纷起身让开一条路。
接下来,便该是平王殿下走到龙椅旁,由众臣推举拥立为新帝了。众臣捏着鼻子做好了准备。奈何姜颢犯起了犟脾气,愣是一步不肯走。郑太皇太后年迈无力,被姜颢在怀中扭动闹腾,差点踉跄摔倒。
赵公公忙去扶郑太皇太后。
范贵太妃只得紧紧抓住姜颢的手,小声哄着:“颢儿乖,不要闹了。先去那边待着,让众臣好好瞧一瞧你。”
“不去!”姜颢大哭:“我不去!我要回去!”
他人小力气不小,用力挥舞手臂时,手掌不小心挥到了范贵太妃的脸上。范贵太妃的脸颊一声脆响,顿时红了一片,头发也被平王扯乱了一缕。
众臣都在看着,场面混乱,范贵太妃羞愧且尴尬,不得不抬头向姜韶华求助。
姜韶华分明看到了范贵太妃求助的目光,却未出声相助,也没有伸手拉开姜颢的意思。
范贵太妃心里一个咯噔,不知为何,一股奇异的不安涌上心头。仿佛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大事即将发生一般。
众臣将这一幕看在眼底,心里各自唏嘘。
大梁即将落入一个不解事的顽童手里,就如即将破损的巨舟又多了一道巨大的豁口。这艘巨舟沉没,似乎也是迟早的事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又能怎么样呢?
这到底是姜家的天下,龙椅终归是要姜家人来坐的。原本还有淮阳王和武安郡王可以考虑一二,结果,郑太皇太后一出手,这两个藩王就涉嫌叛乱,被关进了大牢里……
郑太皇太后在赵公公的搀扶下站定,目光掠了一圈,将众臣脸上的唏嘘黯然尽收眼底。
郑太皇太后沉下脸,呵斥道:“你们一个个哭丧着脸做什么?哀家的长孙去了,还有幼孙!大梁的传承没断!你们是大梁肱骨栋梁,要在此刻担起重责。”
能在郑太皇太后威势下据理力争的王丞相,现在躺在王家的床榻上。
能安抚住郑太皇太后的安国公,在郑家躺着。
张尚书不顶大用,其余众臣也没胆量勇气出声。金銮殿里回荡着郑太皇太后威严的怒斥声:“都让开,哀家要带着平王上殿。”
众臣默默让开。
郑太皇太后气势十足地去拉平王。
平王还是哭闹不休。郑太皇太后看向姜韶华:“韶华,你去扶着平王。”
这话当众说出来,可谓一语双关暗示意味十分浓厚。
当然,这也是众臣意料之中的事。平王这副模样,就是坐了龙椅,也就是个摆设。得有人辅政,处理政事。郑太皇太后容不得淮阳王和武安郡王觊觎帝位,便是要将姜韶华推上辅政的位置。
论能耐,论城府,论手段,还有谁比南阳郡主更合适?
现在,只要姜韶华依言过去,拉起平王的手,一同走到龙椅旁。就能顺理成章地登上高位,成为大梁第一位辅政郡主,掌握大权,在青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便是原本的丞相党,如张尚书戴尚书周尚书等人,也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一点。
郡主就郡主吧!虽是女子,确实有真本事,压得住朝堂服得住众人。
众目睽睽之下,姜韶华却动也未动。
众臣讶然地看过去。
郑太皇太后心中不快,又重复了一遍:“韶华,你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扶着平王!”
第628章 争位(一)
姜韶华依然未动。
郑太皇太后眉头跳了一跳,心中已有不妙的预感。她看着姜韶华的目光,瞬间阴沉,正欲怒叱,姜韶华已张了口:“满朝文武百官都在这里,当着众臣的面,我想问太皇太后一句,平王真能坐龙椅吗?”
郑太皇太后像被鱼刺卡在了喉咙,之前不可一世的威风凝结成了难堪。
“论血缘,平王确实是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
姜韶华抬起眼,和郑太皇太后对视。事实上,她比郑太皇太后高了一些,腰背挺得笔直,如此对视,天然便有了睥睨之姿:“可平王心智不全,八岁了还是顽童模样。便是过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他也不可能听政掌权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