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705)+番外

杨侍郎淡淡瞥一眼过来:“我将案子审清楚,再将案宗呈给郡主便可。至于要如何处置一众藩王,那就是郡主登基后的事了。”

杨政心领神会,略一点头。

通通杀了,斩草除根一劳永逸。这是最狠辣也最稳妥的做法,却也容易为人诟病。东平王父子必死无疑没什么可说的,武安郡王和淮阳王要如何处置,就得仔细斟酌权衡利弊了。

事关三个藩王府数百人的性命,区区一个刑部侍郎做不了主。必然也只能由姜韶华来做决定。

郡主心思深沉莫测,杨侍郎和杨政也拿不准郡主到底会怎么选。

杨侍郎照例先提审东平王父子。

东平王世子在日复一日的等死中,已经彻底摆烂,不管问什么,都不吭声。

相较之下,东平王就镇定多了,有问有答,十分配合。还反复确认:“后日就要举行正式的登基典礼了?”

杨侍郎略一点头:“正是。”

东平王竟畅快地笑了起来:“好!好!姜颂死了,姜颐也死了,平王那个傻子不堪大用,我等都身陷牢狱。合该是姜韶华坐龙椅!”

“可惜,本王过几日就要赴死,不能亲眼看着姜韶华大展拳脚治理江山了。”

言语中,竟流露出真切的遗憾。

杨侍郎不由得抽了抽嘴角。

杨政一个没忍住,张口道:“东平王,你谋害天子,罪大恶极。怎么笑得出来!”

东平王被捆缚住手脚,坐在椅子上姿势别扭且狼狈,却依然有藩王的睥睨雄姿:“姜颂性情软弱,轻信他人,手段平庸,被轻易地谋害了性命,是他无能。皇位有能者居之,本王不过是欠了些运道。”

“什么罪大恶极!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罢了!如果当日不是姜韶华及时杀进宫,姜颐早已将碍眼碍事的杀了个精光。皇位就在我和他之间了。”

杨政冷笑一声:“世上没有如果。我们郡主就是及时赶到了,诛杀逆贼拨乱反正,得了众臣拥护。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都支持我们郡主登基。”

东平王哈哈长笑:“本王也一样心服口服。便是立刻合了眼,也无遗憾了。”

身陷绝境,还能有这样的心态,东平王确实是真正的枭雄。

杨侍郎心里也隐隐生出了几分佩服,挥挥手,令人将东平王父子送回牢狱。

提审淮阳王和武安郡王,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淮阳王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不停地哀求杨侍郎:“我是清白的,从未做过任何谋逆举动。请杨侍郎为我在新天子面前美言几句。”

武安郡王被关了一个月,也瘦了许多,性情却愈发暴躁,张口便是一连串脏污不堪的粗话。先骂郑太皇太后,再骂李太后,紧接着骂东平王和死去的高凉王世子野心太大,然后骂淮阳王。

骂了一大圈,愣是没敢骂姜韶华半个字。

其实,一开始也是骂过的。杨政听了心中恼怒,在提审的时候做了些“手脚”,明面上没有任何伤口,武安郡王吃足了苦头,也就老实多了。

忙碌了一下午,杨侍郎将三摞卷宗呈了上来。

姜韶华没急着看卷宗,温声道:“这些日子,辛苦杨侍郎了。”

杨侍郎恭声应道:“臣身为刑部侍郎,理当为郡主分忧。”

姜韶华夸赞杨侍郎精明能干,杨侍郎自谦一番后张口告退。

待杨侍郎走后,姜韶华叫了杨政过来:“今日问审,三位藩王都说了什么?”

杨政记性好得很,几乎一字不漏地学了一遍。最后还义愤填膺地加了几句:“东平王父子没什么可说的,必然要处死。以臣看,也不能放过淮阳王和武安郡王。”

“武安郡王心胸狭窄,十分记仇。若是放他回藩地,九成要造反。”

“淮阳王就更不能放了。他在牢中待了这么久,从未说过太皇太后半个字不好,也从未流露过对郡主的嫉恨怨言。越是这样,越要提防。”

这样的话,官场老狐狸杨侍郎是绝不会说的。

杨政身为南阳王府属官,自诩是郡主心腹,慷慨激昂地表了态。

姜韶华不置可否:“你先退下吧!本郡主要仔细看一看卷宗。”

第653章 赴死(二)

天黑之后,天牢外的御林侍卫换了一班。

刘恒茂今夜当值,穿着银亮的软甲,在天牢内外巡视。

此次宫变,对皇室几乎是灭顶之灾,死在宫变中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倒霉鬼。南阳郡主是最大的赢家。

至于刘家,提前就下了注,刘恒昌数年前就去了南阳王府做亲卫。这几年刘恒昌一直在练兵,在亲卫营里崭露头角,深得郡主重用。在平州一战中击溃柔然大军,更是一举名震天下。

刘恒茂和刘恒昌是堂兄弟,平日里书信来往不断。在郡主领兵进宫诛杀逆贼之后,刘恒茂毫不犹豫地投靠郡主,也有了从龙之功。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恒茂日后必受重用。不管是去哪里领兵,总比整日看守天牢强得多。

刘恒茂口中不说,心里也在琢磨着这个问题。

以后谋个什么差事合适?继续留在御林军,还是调任去别的军队?或者是去边军?如果能让他领兵上阵杀敌,就再好不过了。男儿建功立业,就该征战沙场。整日憋在皇宫里,实在无趣。

一个御林侍卫匆匆过来,低语几句。

刘恒茂瞬间回神,迅速上前。

一群高壮的亲卫,簇拥着南阳郡主大步而来。

当日宫变中,姜韶华的亲卫死伤颇重,两百亲卫只活下来三十多个,还有几个受了重伤,都安置在王府里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