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772)+番外

一提郑宸,郑太皇太后就如被戳了气的皮球,立刻显出了颓废之态,不再吭声了。

姜韶华和崔渡对视一眼,心里各自笑了一回。

崔渡说到做到,从隔日便开始来景阳宫“伺疾”。

郑太皇太后看他碍眼,索性令人将平王叫过来。

崔渡也乐得带平王玩耍。

整座皇宫里,最无忧无虑每日都过得开开心心的,就是平王姜颢了。他住进景阳宫后,又胖了一些,体力也更好。每日横冲直撞跑来跑去,快活极了。

“姐夫,”平王已能清晰地叫出崔渡:“我想爬树。”

崔渡好脾气地哄道:“祖母生病,我们得时时陪着。等祖母病好了,姐夫再带你去御花园爬树。”

平王的熊孩子脾气立刻发作,闹腾起来:“我就爬树!我现在就要去!”

尖锐的叫嚷声,从打开的窗棂飘进来,钻进郑太皇太后的耳膜。

郑太皇太后被吵得头疼,立刻打发赵公公去传话:“让长宁伯带着平王去御花园。”

别再在她老人家耳边闹腾了。再这么下去,她就真的要病倒了。

崔渡一日不落地来景阳宫“伺疾”,接连小半个月。贤惠的声名从宫里,早已传到了宫外。

王丞相听闻后,嘿了一声:“这个长宁伯,倒真是贤惠。”

贤惠这个词,用在男子身上,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些鄙薄的意味。

哪怕崔渡是女帝赘婿大梁皇夫,还有长宁伯的爵位农部尚书的官职,这份鄙薄也依然时不时地出现在众人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汇和窃窃私语中。

没有人承认这其中蕴含着多少眼热嫉恨。

就连王丞相,偶尔也会为错失和女帝结亲一事暗暗遗憾。

如果王瑾不是他选定的继承人,当年和崔渡竞争……哼!崔渡哪里争得过他的儿子。

这些话,王丞相是绝不会和王瑾说的。

非但不能说,还得竭力淡化儿子对女帝陛下的一片痴情。

哪怕满朝堂的文武官员都曾在思私下拿此事说笑消遣,反正没人敢来丞相府胡乱嚼舌。那么王丞相就可以当做没有此事。

第715章 贤惠(三)

王瑾坚持等新帝登基三年再成亲,对外则宣称要为太和帝守孝三年。

甭管怎么说吧!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很拿得出手。

王丞相心中早有打算,这些日子提笔给博陵崔氏家主写了一封信。

大梁望姓大族里,博陵崔氏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只可惜这些年家族人才凋敝,没出过高官显贵,日渐式微。已经快被挤到二流世家之列了。

没曾想,短短几年内冒出一个崔渡来。博陵崔氏攀上了南阳王府,现在郡主坐了龙椅,博陵崔氏也随之一跃而起,再次展露头角。

王丞相写信给博陵崔氏,目标很明确,王家要和崔氏联姻。

大族之间联姻结亲是常事。博陵崔氏的嫡女也勉强配得上王家四公子。出于日后政治形式的变化和考量,和崔氏结亲有百利无一害。

王丞相没有瞒着王瑾。王瑾知道此事后,也保持了沉默。

他可以推迟成亲,却不能一直独身下去。

总是要娶妻生子延续香火的,娶谁都差不多。就由着王丞相去操持吧!王丞相从来不是什么好人,对他这个儿子,却是好得没话可说。

博陵崔氏,接到王丞相的书信会是什么反应?

想想看,王瑾有才有貌有家世有官职,且性情温雅宽厚谦和,就是世人眼中标准的乘龙快婿。

要不是王家想拐弯抹角地和天子攀亲,这样的好亲事,凭什么轮到崔家?京城里优秀出众的千金闺秀难道还少了?

王家欲与博陵崔氏联姻的消息,悄然传进了宫中。

在景阳宫里养病数日的郑太皇太后,今日终于能下榻了。

崔渡殷勤地扶着郑太皇太后:“祖母请慢行。”

郑太皇太后轻哼一声,瞥崔渡一眼:“哀家听闻,王丞相写信去博陵崔氏,要和你的同族堂妹结亲。这事你可知道?”

还别说,崔渡还真不知道。

崔渡一脸茫然地摇摇头。

郑太皇太后看他这副模样,心里来气,哼了一声:“真不知韶华看中你什么,当日挑了你做赘婿。”

崔渡这回反应倒是麻溜,很顺嘴地应道:“当然是因为我英俊忠诚性情敦厚朴实无华风趣幽默。”

郑太皇太后生生气乐了:“数漏了最重要的一条,憨皮厚脸。”

崔渡咧嘴一笑:“还是祖母了解我。”

郑太皇太后没好气地白他一眼:“行了,别在哀家面前耍嘴皮子。王家要和崔家结亲,是冲着你这个长宁伯。你可得想清楚其中利害。”

崔渡认真想了想:“王中书令是万里挑一的少年俊彦,有这么一个堂妹夫,我脸上也有光彩。多谢祖母提醒,我这就写信送回去,让伯祖父早些应下亲事。”

郑太皇太后:“……”

这个崔渡,平日里看着傻乎乎的,一张口就让人堵心。

她是想挑拨崔渡对王瑾的嫉恨之心,将这门亲事搅合黄了。崔渡的反应却大大出乎意料。

郑太皇太后忍着不快,故作忧心:“哀家是看着王瑾长大的,他的心思,瞒不过哀家。你这个皇夫,可得盯紧些。”

崔渡一脸贤良:“祖母之前教导过我,身为正室,要宽宏大度,要有容人之气度。只要王中书令尽心尽力当差做事,为皇上分忧,我便心满意足了。”

郑太皇太后:“……”

……

“今日你是没亲眼看见,太皇太后鼻子都快气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