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帝在世的时候,范贵太妃是受宠的贵人。太和帝在位的时候,范贵太妃身为平王生母,在后宫里地位也不同普通太妃。
若不是姜韶华忽然出手抢走了皇位(范贵太妃从来不认姜韶华得位正统),现在的范贵太妃就是宫中太后了。颐指气使的骄横之气,对着一个出身明鉴的奶娘,孰高孰低一眼可见。
庞翠翠被吓得哆嗦了一下。
吴桂花心里也怕,却挺直了腰杆:“民妇粗俗,不懂别的,只知道听皇上的话。”
范贵太妃:“……”
范贵太妃被气得不轻,正要瞪眼发脾气,李太后转头看了过来。
这一眼的警告意味十分明显。敢在宝儿公主的洗三礼闹腾,哀家饶不了你!
范贵太妃悻悻地住口。
姜韶华知道此事后,目光凉了一凉,对身边的陈舍人说道:“以后,不准范贵太妃靠近宝儿半步。”
陈瑾瑜满面愤怒:“直接就禁止范贵太妃来昭和殿。”
姜韶华略一点头:“也好。传朕口谕,以后范贵太妃不得踏足昭和殿。”
这道口谕一下,范贵太妃的脸面就被扔到了地上。
范贵太妃一直对姜韶华登基为帝耿耿于怀,私底下怨言满腹,小动作频频,都被郑太皇太后压了下来。
姜韶华是懒得和她计较罢了。现在范贵太妃竟对宝儿蠢蠢欲动,也惹怒了姜韶华。
不想要脸,那就别要了!
陈瑾瑜振奋不已:“对了,这道口谕,要不要先经过景阳宫?”
“不用,”姜韶华淡淡道:“直接从昭和殿发出口谕,让整个宫廷的人都知道。”
……
什么?
昭和殿下口谕,叱责范贵太妃,严令范贵太妃不得踏足昭和殿?
靠在软枕上的郑太皇太后像被针刺一般,霍然坐直身体:“这是怎么回事?”
赵公公忙低声将原委道来。
郑太皇太后被气得不轻:“范氏这个蠢妇!哀家之前让她禁足三个月,她才出来没几日,又四处惹祸。”
又气姜韶华:“有这等事,告诉哀家一声,哀家自会发落范氏。这般越过哀家下旨,哀家的脸面往哪儿放!”
姜韶华登基之后,几乎没有插手过后宫。整个后宫,依然是郑太皇太后的地盘。一来,姜韶华没这份闲工夫管理后宫,二来,是让出一部分权力,以此安抚郑太皇太后。
这也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了。
现在姜韶华这一道圣旨,撕开了平和的表象。天子的强势,映衬出的,是郑太皇太后的逐渐失势和软弱。
赵公公忙张口安慰:“娘娘消消气。皇上爱女心切,这才严惩范贵太妃。娘娘一直卧榻养病,皇上不忍用这点小事惊扰娘娘。娘娘何必多心多虑。”
郑太皇太后面色依然难看,冷笑连连:“是不是多心多虑,哀家心里清楚。”
“你去一趟昭和殿,代哀家告诉皇上。哀家身体不适,以后后宫诸事,哀家也操心不起了。”
第730章 失势(一)
越是失势之人,越不愿承认,甚至要加倍地蛮横和强势。
郑太皇太后张牙舞爪的愤怒叫嚣,落在赵公公眼中,就如纸糊的老虎,一戳就破。
赵公公表面唯唯诺诺地应下,转头出了景阳宫,嘴角便悄然扯出一抹讥讽的冷笑。
郑家已经完了。
太皇太后没了郑氏父子这对爪牙,对朝堂的影响力大大削弱。便是在后宫里,威望也大不如前。
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天子,一个是垂垂老矣的太皇太后,宫人内侍们又不是傻子,心渐渐就靠了过去。
再者,李太后在天子的支持下,也算站起来了。一场宫变,李家损失惨重,死了李尚书和李博元祖孙两个,不过,也比郑家强得多。至少,李家还有忠臣的名声,李家男丁继续在朝堂做官。所以,李太后有了底气和太皇太后抗衡。
郑太皇太后说一不二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万幸,之前几年他和郡主保持着友好往来,彼此融洽。郡主坐了龙椅后,对他依然不错。良禽择木而栖。他也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退路了……
赵公公脑中转得飞快,脚下也没歇着,快步赶到了昭和殿。
皇上还在月子中,不见外人。出来招呼赵公公的是陈舍人。
陈舍人和赵公公也是老熟人了,笑吟吟地寒暄几句。
赵公公一脸为难地传了太皇太后的话。
陈舍人显然早有预料和准备,笑着应道:“皇上说了,太皇太后娘娘凤体不适,从年前便卧榻养病,至今还没好。以后,后宫诸事就请太后娘娘打理,太皇太后娘娘就不必费心了,正好能安心养着凤体。”
赵公公心想就该这么着,脸上却露出苦色:“太皇太后的脾气摆在那儿,咱家这般回去传话,怕是又要挨板子了。”
陈舍人笑道:“皇上特意嘱咐过,让我去一趟景阳宫传话,不能令赵公公为难。”
赵公公心里着实感动,连连拱手道谢。
天子对身边近臣素来优厚体贴。他这个景阳宫总管,也时时能感受到天子的关切。
陈瑾瑜昂首挺胸地去了景阳宫,见了郑太皇太后,仿佛没看见太皇太后眼底的怒火一般,笑着传了天子口谕。
郑太皇太后怒火汹汹地盯着陈瑾瑜:“韶华真是这么说的?这后宫哀家掌了几十年,所有人都听哀家号令。换了李氏,怕是会闹出乱子来。”
姜韶华还在做月子,难道敢和她撕破脸闹腾?就不怕她从中做手脚,对昭和殿出手?
姜韶华身边都是亲卫,难以入手。要对崔渡动手就容易多了。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宝儿公主,幼小且脆弱,一个意外都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