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805)+番外

姜韶华将信纸放回信封里。

“陈舍人。”

陈瑾瑜应声而来:“臣在。”

姜韶华已恢复了平日的冷静镇定,淡淡吩咐:“你去景阳宫一趟,将豫州大胜的喜讯禀报太皇太后。”

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郑宸的死讯,也要禀报一声。太皇太后娘娘年岁大了,久病刚愈,身体还虚弱。你说得委婉一些,别刺激到太皇太后。”

陈瑾瑜立刻心领神会:“臣遵旨。”

“你去吧!朕先处理政事,得了空闲再去景阳宫。”

……

郑太皇太后大病一场,颇伤了元气。前几日才接回了宫务。此时,一众管事正在景阳宫里禀事奏对。

郑太皇太后以右手扶着额头,眼睛半闭半睁。

内务府总管闵公公恭声禀报:“……宫中两座需要修缮的宫殿,工匠们正紧急动工。估摸着要两个月光景,才能修缮结束。”

郑太皇太后随意嗯了一声。

闵公公斟酌片刻,又低声禀报:“还有,前些日子宫中放了一批宫人内侍出宫。宫人五十,内侍三十,合计共有八十人。按照计划,这个月还得再放一批人……”

郑太皇太后拧起眉头,满脸不快:“新帝登基,宫中没进一个新人,现在还要不停放人出去。这么大的宫廷,人手不足,行事不便,更失了体统颜面。这事暂且停一停。”

要放宫人内侍出宫,是天子的主意,执行者是李太后。

郑太皇太后刚养好病症,就急急恢复当政理事,有大半倒是为了此事。

主子们斗法,遭殃的往往是奴才。

闵公公这两个月被李太后收拾了几回,心有余悸,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娘娘,这事是皇上提出来的。要暂停的话,是不是也该和皇上商议。”

郑太皇太后不耐地瞪一眼过去:“皇上日理万机,操劳政务。后宫这点子小事,哀家做主便可。不必让皇上跟着操心。”

话说得好听。

伸手揽权的霸道却是清晰可见。

重点是,能揽得住吗?

宫中情势,和以前可是大不一样了。皇上逐渐理顺了朝务,在宫中威望日渐隆厚。宫中管事们,对权势的交替过渡都格外敏锐。

哪怕是太皇太后一手提携起来的内务府大总管闵公公,心里都直犯嘀咕。更别说其他人了。

闵公公提醒了一句,被主子撅了回来,立刻闭了嘴。

其余管事也就不敢吭声了。

就在此时,陈舍人来了。

陈舍人昂首挺胸地进了景阳宫,当着众人的面高声道喜:“太皇太后娘娘大喜!左大将军领兵平了豫州乱军!豫州乱军伏首!娘娘大喜!”

郑太皇太后身体晃了一晃,迅疾抓住椅子把手,稳住身形,挤出惊喜的笑容:“这消息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陈舍人嘴皮子利索,声音清亮悦耳:“宋统领的急报比朝廷的消息快了一步。皇上知道娘娘心忧豫州,特意令臣来禀报这桩大喜事。”

“还有,逆贼首领也都被杀了,通通割了头颅,用生石灰炮制过了,很快就会被宋统领带到京城来。”

郑太皇太后:“……”

一阵难以形容的尖锐痛楚,从心底迅速蔓延。

心口疼,头疼,就连四肢百骸手脚都一阵阵麻木疼痛。

郑宸五岁时就被接进宫里,做了太子伴读。小的时候,郑宸就显示出了远超同龄孩童的聪慧。书读得好,学武学得快。可以说,郑宸就是她一手养大的。

她对这个侄孙的喜爱,仅在嫡亲的长孙之下。

长大成人的郑宸,才干出众。如果稳稳地过个十年二十年,郑宸必会成为大梁朝廷的肱骨栋梁,顺利接掌郑家,成为她的主心骨。

谁能想到,短短大半年内,郑宸就从前途无量的天子舍人变成了朝廷逆贼……现在还被朝廷剿灭了……

她曾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郑宸立刻去死。这一刻真的来了,却又如被摘了心肝,疼得撕心裂肺。

“娘娘,”可恶的陈舍人一脸假惺惺地靠近:“皇上特意嘱咐,请娘娘节哀。”

郑太皇太后咬咬牙,勉强吐出一口浊气:“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哀家只会鼓掌道好,没什么可哀伤的。”

陈舍人松口气,笑着说道:“那就好。”

“臣原本还担心,娘娘听了这个消息撑不住。”

娘娘这般大义,实在令臣钦佩。对了,等宋统领带着逆贼头颅回京城来,臣捧来景阳宫,让娘娘也瞧一瞧,解一解心头之恨……娘娘!”

“不好,快宣太医来。”

第746章 心肝(二)

郑宸之死,到底摘了谁的心肝?

答案很明显,就是郑太皇太后了。

前一刻还勉强坐着的太皇太后,下一刻直挺挺地昏了过去。景阳宫里顿时一团混乱。

赵公公离得最近,动作最快的却是林公公,迅疾伸手稳住太皇太后的身形。陈舍人高喊着宣太医。一众管事面色惶惶,想围拢上前看个究竟,被赵公公厉声喝退:“娘娘要宣太医看诊,你们都退出去候着。没有娘娘传召,任何人不得擅自进来。”

赵公公做了十几年景阳宫大总管,威势赫赫,众管事不敢再喧闹躁动,低着头退到了殿外。

此时已是春日,阳光和煦,春风温柔。管事们却个个心中冰凉。

李太后代掌宫务的两个月,借着当差不慎的由头发做了两个,换上了两个心腹。其余的,几乎都是郑太皇太后的人。

眼见着这棵大树摇摇晃晃,颇有朝不保夕随时都会倒下之势,怎能不让管事们心中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