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后到伯母,只是称呼的变换,感受却截然不同。
李太后一颗心彻底落回原位:“都是一家人,皇上的事,就是哀家的事,哪里说得上费心。”
姜韶华含笑点头:“伯母说的是,朕就不和伯母客套了。还有平王,朕让人将他送来宁安宫。以后,就请伯母多多照拂平王。”
李太后二话不说,点头应下。
平王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以前是郑太皇太后养着。现在景阳宫被封了,送来宁安宫是顺理成章,对外也很说得过去。
姜韶华将掌后宫的权利交给了她,她为姜韶华分忧也是应该的。
“今日还有许多杂事要处置,朕得回昭和殿了。”姜韶华道:“打打杀杀这等事,血腥不吉利,伯母就别过问了。关了宫门,明日再出来就是了。”
李太后点头应了,送姜韶华出去后,果然立刻关了宫门。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这般省心。
至于后宫的范贵太妃和其余几位太妃,根本就不在姜韶华考虑之列。好吃好喝地养着她们便足够了。
接下来一整日,宫里人头滚滚落地。
清理宫廷,看似复杂,其实不算难。标准很简单,参与叛乱的,一律杀了。打算行动还没来得及的,也一样杀了。还有一批人,平日听太皇太后差遣,表示过忠心,但是并未参与到动乱中来。这就不必杀了,关在大牢里,日后一并送去矿山挖矿,这辈子都别见天日了。
冲击昭和殿的几百御林侍卫,全部都斩了。这些侍卫涉及到的家族,也要被问罪被牵连。或抄家或诛九族或流放,这就都是刑部的差事了。
杨尚书接到差事的时候,头皮有些发麻,很快打起精神,召集刑部众官员,按着密密麻麻的名单,一户一户地拿人审问定罪。刑部大牢根本不够用,最后能关押三人的牢房,直接塞十人二十人进去。
原本最为忙碌的户部,和刑部一比,都算清闲了。
这一场动乱,看似只发生在宫中,其实对朝堂的影响极为深远。
残余的太皇太后党官员们,都被吓得失魂落魄,纷纷倒戈相向。陈长史忙着赈灾事宜,无暇见他们。他们便厚着脸皮去寻陈舍人。
陈舍人要养胎,还要照顾宝儿公主,将所有登门求见的人都拒之门外。
见不到陈舍人,他们就再去寻马耀宗或汤有银或杨政。就像一堆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这也难怪。太皇太后彻底垮台,他们想在官场上继续混下去,必须要调转车头,还得取得皇上的谅解。
马耀宗他们三个都在六部衙门里,想躲也躲不开,只得拿出准备好的说辞:“皇上眼下为了赈灾烦心,无暇顾及算旧账,你只管安心。”
第781章 后续(一)
现在是无暇算旧账。
以后呢?等有了空闲,是不是就要清算他们这些太皇太后党羽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想出了好点子,张口就要献钱粮给受灾的六县百姓,为天子分忧出力。
还别说,此话一出,马耀宗的态度肉眼可见地亲热了不少:“大人有这份心,令下官佩服不已。下官今日正好要进宫,将大人这番话带给陈长史。”
来求情的大人松了一口气,忙道:“那就劳烦马郎中了。这里是我能献出的绵薄之力,请马郎中一并转呈给陈长史。”
马耀宗应下,接过折叠好的纸张。
纸张展开也就巴掌大,上面列出的钱粮数字,却很可观。
陈长史看了之后,捋须一笑,对马耀宗道:“你今晚就去和林御史说,这份心意本长史收下了。以后会禀报给皇上知晓。”
当晚,马耀宗就去了林御史府上,给林御史传达了陈长史的一番话。
第二日,来求马耀宗汤有银杨政三人的官员便都带上了真正的“诚意”。
三人得了陈长史嘱咐,通通都收下,转头就呈进宫里。
短短五六日,天子的御案上,就多了一摞这样的纸张。
姜韶华一张张翻看,对陈长史笑道:“还是杀人管用。这才几天,供上来的钱粮,就抵得上内务府出的那一份了。”
陈长史会心一笑:“畏威怀德,是人的天性。皇上一展雷霆手段,彻底清理宫廷,他们焉有不怕之理。”
再不识趣,下一步清理的就是他们了。
姜韶华又叹口气:“这些朝廷蛀虫,朕恨不得一巴掌都拍死他们。又不能操之过急,还得耐着性子,一步一步慢慢来。”
眨眨眼就能掏出这么多家当来,可见他们个个家资丰厚。这些丰厚的家业都是从何而来?
大梁朝政年年赤贫,朝堂官员们却如米虫一般,被养得白白胖胖。
软刀子割肉放血,实在算不上爽快,不及一刀切了痛快。
只是,坐了龙椅,就得为朝堂安稳考虑,为大局着想。在脑中想一想过一过瘾头,接下来还得按捺住扬刀的冲动,慢慢管束调教朝臣。
君臣正低声说笑,王中书令神色肃然地来了。
姜韶华看王瑾一眼:“出什么事了?”
王瑾拱手道:“回皇上,陈长史出发在即,臣代表王家献些钱粮,尽绵薄之力。这是臣列好的清单,请皇上过目。”
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张。
陈舍人不在,年少的陆真上前,从王中书令手中接过,呈到天子面前。
姜韶华打开一看,眉头微微一动,深深看了王瑾一眼:“这是王丞相的意思,还是你自己的私产?”
纸张上的数字,自然丰厚得很。
不过,和庞大的王氏家族一比,又不算什么了。以王丞相的脾气,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就不该是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