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870)+番外

好在这等场景,她司空见惯,半点都不怵。往日她打交道的都是六部尚书重臣和后宫太皇太后李太后这样的人物,眼前这些官员,官职最高的也不过从五品。比官职,她是郡守。比靠山,谁也没她强硬。

她离京赴任的时候,天子还特意派了一队御林军随行护送。现在这一百御林侍卫顺理成章地留下,做她的亲卫。此时,便有几个身高力壮的御林侍卫持刀站在她身后。但凡谁有一个眼神不敬,手中长刀就拔出来了。

这样的威势,谁敢不敬?

谁能不服?

自然也就没人敢对女郡守指指点点,甚是格外恭敬。

有县令起身敬酒,陈郡守动也不动,微微笑道:“本郡守从不饮酒,今日便以水代酒。霍县令可别见怪。”

霍县令哪里敢见怪,连连陪笑,一口饮尽。

宴席散后,陈郡守马长史相携而去。一众汝南郡官员各自长松一口气,连句小话都不敢说,各自匆匆散去。

“今日陈郡守真是威风。”

寝室内,马耀宗伸手为妻子更衣,动作娴熟,可见平日没少做过这等事。

陈瑾瑜嫣然一笑,顺势靠进夫婿的胸膛:“新官上任,总得威严些。拉拢人心的事,就劳烦马长史了。”

夫妻两人,一个郡守一个长史,一个严厉一个温和,一人红脸一人白脸,再合适不过。

这都不用商量。两人早就有默契了。

马耀宗搂着妻子的纤腰,低声笑道:“下官什么都听郡守大人的。”

陈瑾瑜笑着白夫婿一眼。年轻夫妻,闺房之乐,不必细述。

陈郡守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汝南郡吏治,巡查诸县城。

不愧是跟随了天子多年的心腹,陈郡守将天子那一套铁血手段学了个十成十。一边巡查,一边就地斩首杀人,该罢官的罢官,该抄家的半点不手软。

汝南郡官场震荡了小半年,掉了两颗脑袋,摘了三顶乌纱帽,抄了三家为祸一方的豪富大族。这一番清洗过后,汝南郡的官员们老实如鹌鹑。汝南郡的世家大族更是战战兢兢,交纳田赋一个比一个积极。

陈郡守犹自不满意,在给天子写的私人书信里进言。

“……官场贪墨腐败早已成风,杀了最大的硕鼠,能震慑一段时日。一旦监管不力,又会卷土重来。”

“朝廷应该设立相关的法度,从根源上杜绝贪墨懒政。”

半个月后,天子的回信来了。

“朕登基之后,就想做这一件事。以前龙椅未稳人心未定,不便下手。今时今日,已经可以着手了。”

“朕已和陈丞相王侍郎商议此事。就从京城开始,从吏部开始,重新竖立官场吏治之风。”

“大梁官员众多,分任各地。此事推行起来,不是易事。不必太过急躁,一步一步推进。”

“路虽远,行将必至。”

路虽远,行将必至。

陈郡守将天子的回信看了一遍又一遍,默默品味其中的雄心壮志,只觉心潮澎湃,难以平复。

她来汝南郡半年多,借着天子威势和祖父父亲撑腰,大刀阔斧地整顿汝南郡官场。就这也离众下属归心差得远。治理一郡尚且如此不易,皇上要治理大梁万里江山,更是艰难。

吏治变革不是小事,牵一发动一身,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

第806章 番外之变革(一)

吏部从上至下大换血,外任官员纷纷被抽调入京城。

没等他们持着拜贴登王家的门,王侍郎便召集众人开会。

陈丞相兼任吏部尚书,吏部人事变动都由陈丞相最终敲定拍板。此次重要会议,陈丞相自然是要来的。

陈丞相话语不多,言简意赅:“你们都是连续五年考核优等的官员,才被调入吏部当差。”

“皇上励精图治,对吏部要求颇高。尔等食君之禄,理当为君分忧。”

一众吏部官员,战战兢兢,拱手齐声应是。

他们大多是原来的丞相党官员。不过,王丞相已经辞仕几年,年轻的王侍郎又是出了名的忠臣,对女帝陛下忠心耿耿。丞相党三字已经很久没人提了。

女帝陛下用人不拘一格,从大梁各州郡调人进京城吏部,为的就是革弊出新,整顿吏治。他们以后就是女帝陛下的手中利刃。被这般选中了,真不知是他们祖上积德,还是霉运当头。

来都来了,躲也躲不开,只能硬着头皮,听令当差吧!

陈丞相敲打过后,王侍郎拿出几页纸,不疾不徐地宣读吏部新政。

一众吏部官员,齐刷刷地挺直腰杆,各自凝神倾听。

陈丞相看在眼里,心里暗暗满意。

女帝陛下让王瑾掌吏部,着实是一步妙棋。丞相党官员遍布朝堂,想彻底拔除,一则伤筋动骨无人可用,二来朝野动荡人心难安。杀一批,打压一批,再提携一批,慢慢分化,收归己用,这才是成熟的帝王手段。

进程慢些不用急。女帝陛下青春韶华,还能坐几十年龙椅,一步一步慢慢来。

王侍郎花了几个月时间想出的吏部新政,在宣读之前就呈给皇上过目,得了皇上赞许,今日才拿了出来。

其中最重要的几条,一是官员考评方案的改革。二是官员任用机制的变革。

考评方案严格且详细,具体列出了数十条。每一条都有相应的打分。

每年考核一次改为四次,也就是每三个月有一次考核。连续四次都不合格的,直接罢官去职。

官员任用升迁制度,也和往日不同。同样有一套详细的考核打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