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井巷的卢娘子(139)+番外
“五日前。去年西北军大破突厥,用突厥王子换了郑怀义回来。之后他一直被关在西北的大牢里。”陈述简单讲了郑怀义被擒被换的经过。
卫衡沉吟道:“皇上还真是善待郑家。主帅被生擒,奇耻大辱,还想着给郑家翻案。”
陈述低声道:“最近都在传,郑家是被陷害的。如今西北各家势力掺杂,就是从郑怀义被擒开始的。圣上可能要整顿西北了。”
卫衡心中一动:“你让人去查一查,齐王有没有伸手去西北。”
陈述不明白:“查齐王干什么?咱们不是监察百官的吗?齐王那是圣上的亲儿子。”
卫衡冷笑:“亲儿子我都敢查,百官不更忌惮咱们?”
陈述恍然大悟:“有道理!咱们要立威!我这就去查。”
转身走了一步,陈述又回身犹豫道:“会不会惹圣上不快?到时候别威没立住,反倒得罪了齐王?”
卫衡摆手:“无事,真有那么一天,你们什么脏的臭的都往我身上推。”
陈述领命去了。
十日后,卫衡带着手里的证据进了宫。
皇帝已经听见风言风语,说卫衡不尊法度,擅离职守,私自离京四十多天,因而沉着脸看着跪在地上的卫衡。
卫衡知道皇帝恼什么,不声不响将齐王在西北的经营呈给圣上。
“朕让你监察百官!你查老大做什么!”皇帝语气不悦。
卫衡开口道:“齐王虽无官职,朝中却有不少臣子听命于他,武国是陛下的武国,朝臣是陛下的朝臣,皇上命微臣监察百官,臣查了齐王,就是查了齐王手底下的官员。臣知道皇上近日命大理寺审查郑家的案子,臣所呈证据中可以看出,郑怀义被擒,其中也有齐王的手笔。”
皇帝终于看向冯忠手里捧着的证据。
冯忠一一展开放在皇帝面前。
皇帝细细看了,才知道卫衡所言不虚。
他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老实。
他也乐见得他们不老实。
太老实的,坐了这位子,不知道要被底下那些奸猾的臣子骗成什么样!
可他有一个底线不能碰!
那就是军权!
他们在京城再怎么闹,都是自己眼皮子底下。
手再长些,往南捞些钱也不怕。
争钱,争显眼,争孝顺都可以。
都是自己的好儿子!
可若是有心争军权,那就是往自己身上动刀子了!
“齐王!除了齐王还有谁?”皇帝怒不可遏,厉声问卫衡。
卫衡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皇上,臣目前只查到齐王。因着齐王年岁最大,又曾在西北生活过一段时间,和西北的将领有些联系。其余皇子多是在京城出生,现在还没有查到。”
齐王和西北有联系是朝臣皆知的秘密,因而卫衡不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实证。
可敢将这个秘密告诉皇帝的,只有卫衡一人。
只有他不怕皇帝的震怒波及自己而又急于立功。
皇帝冷道:“将这些证据一并交大理寺。让李蝾尽快审明白,给朕个交待!”
卫衡从皇宫出来。
大理寺卿李蝾等在宫门口。
“多谢卫大人交来至关重要的证据啊!”
卫衡看着皮笑肉不笑的李蝾:“李大人客气,若是李大人愿意,这些你自己也能查到。”
李蝾抬手:“欸,人老了,想的事儿就多了,不像卫大人,青年才俊,正是努力表现的时候啊!”
卫衡抱拳:“李大人抬爱!”
李蝾说起正事:“郑家的案子,最迟下月能审结。我手里的证据,除了证明他们没有通敌叛国的,还有一些是他们贪赃枉法的。郑家死罪可免,活罪怕是难逃。有罪的男丁还不能释放,郑家老宅不可能发还。卫大人的夫人与郑家有旧,我是来好心提醒一句,郑老夫人出狱,不能无人迎接啊!”
卫衡冷笑:“卢氏已经嫁我为妻,郑家人何去何从,于她何干?”
李蝾与郑知礼是至交好友,为了老友,以一张老脸顶着,才将郑家的案子拖了近两年才求得转机。
朝中波诡云谲,那些陷害郑怀义的人怎么甘心吐出西北的利益?
眼看着郑怀义回京,大理寺一夜之间承接了百起郑家贪污的实证。
郑家人虽然活着,却回不去从前的荣光了。
他不忍郑老夫人春寒料峭之时流落街头,只能来点一点卫衡。
“卫大人说得是。只是你也知道你如今的名声,说的好听些,是陛下的鹰犬。说不好听的,你是三姓家奴啊!若想在官场上走的长远,还是要积德行善,令大家对你改观!你想,若你夫妻接纳了郑家,人们还会在背后骂你吗?你的出发点是一个‘情’字啊!卢氏占一‘义’字啊!如此你二人在官场之中,方能走出一条路来呀!”
卫衡听明白了:“风闻李大人与郑将军是至交,李大人如此替郑家着想,真令卫某动容。想来郑将军在九泉之下也不悔交了李大人这么一位朋友!”
“是是是李某自问俯仰之间,无愧任何人。”李蝾真心道。
卫衡接着道:“这世上,人人都愿做正人君子,不齿与小人为伍,卫某人想,这世上的正人君子太多了,不缺卫某一人。我妻与郑家已经没有关系了。郑家如何,我也不关心,李大人还是去问问别人吧!”
说罢,卫衡甩袖走了。
留下李蝾一人喃喃自语:“这卫衡当真如此冷心冷情?”
三日后,宫中传来消息。
齐王被贬儋州。
卢娘子听着小巧回来学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