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288)+番外
季灵的上一条积分记录还是在上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期末考试带给阮星回的积分反馈。
再往上才是平时的反馈。
阮星回连着看了好几条,发现季灵平均每天产出的积分在16分上下。
这个数字在学生们之间也算是比较高的了。
而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季灵每天能够提供的积分差不多在6分左右。
也就是说,网课比线下课产出的积分少了一半还多。
不过她在计算的时候没有算上晚自习的课时,季灵也被医生要求不能上晚自习。
如果只论上课得到的积分的话,那就是砍半了。
这个发现让阮星回有些激动。
要知道,直播课所面对的受众人数可是远远超过了一个课堂的人数。
像是现在的交流课,都是以60个人为一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要配备一位老师。
而直播课,只要安排妥当,这个人数至少可以再翻个倍。
而且,直播课对于场地的要求要远远低于线下课。
现在的交流课,不仅需要给学生们安排课程,还要安排住宿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直播课只需要有个电子设备,无论学生在哪,都可以收看课程。
这样的自由度,对于阮星回的支线任务来说,无疑是比现在的交流会更加合适的方法。
如果不是开设直播课的想法还需要很多的前期准备,阮星回现在都想要立刻将后续课程取消,全部改成直播课,然后扩大规模。
理智让她停下了蠢蠢欲动的手,转而开始盘算大面积开设直播课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应该怎么个开法。
首先,免费开课肯定是不现实的。
毕竟这之间还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
而且对于许多人来说,免费=没有质量=不值得用心。
如果给人们带去了这样的固有印象,那么这个直播课的开设就是得不偿失了。
那么,这个直播课要怎么售卖,价格定在多少,也是一个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上课用什么平台、课程安排在哪些时间、课程频率是怎样、以答疑为主还是讲课为主……
方方面面,都是问题。
阮星回一边思考,一边将自己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然后就零零碎碎地写了小半页。
等到确实是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问题了,阮星回拿着纸,长出一口气。
又是一个新的大工程啊。
那么至少在平台搭建完毕之前,线下的课程还是不能停。
学校现在有不少的支出正等着交流会带来的积分,一并等着的还有领导和研究院的大佬们。
虽然研究院那边并不清楚配方是谁在提供,但是阮星回一直都记得当初大佬们为了抢一个排名,恨不得对老朋友“拳脚相向”的场面。
既然这些都不能拖,那么交流会就不能停。
至少在网课这个模式可以初步接替交流会的存在之前,不能停。
阮星回对着纸上的问题,一条条地列出自己能给出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课程时间。
既然是直播课,那么就很难要求老师们请假来上课了。
更大的可能性是,老师们会被要求在周末自愿抽时间上课。
且不论这个自愿有没有水分的问题。
周末可以安排几个课时?
断断续续的上课效果很难达到如今类似集训营模式所能取得的成绩,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在周末抽出时间来上课的。
远的不说,就说阮星回最近在准备的,高中学段的资料。
高中生的学习周期基本都是在两周以上。
也就是说,至少两周才会放一次假,有的学校可能是三周甚至四周才会有一次的休息时间。
这个休息时间,要么是两天,要么是一天。
而学校的老师们,休息周期自然是和学生们保持一致的。
她还没有霸道到要让老师们把这仅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的地步。
所以,这个到时候还需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策略,尽量满足绝大部分老师需求才行。
因为直播课一旦开始,那么未来面对的人群将远远超出现在。
只要合作不停,这份课程早晚会被普及到全国去。
这样一来,所涉及的人数那就海了去了。
仅仅只是T省一个省,教初中的老师人数都已经突破到了二十万,全国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加起来怎么也都要在五六百万以上了。
所以,这个方案具体怎么定,一定是会经过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的斟酌,阮星回现在即便是想出来了一个自认为比较合适的方案,也不能免得了过这一关。
所以,她将这一条做了个记号,转而开始考虑起其他的问题。
比如,在哪个平台上课?
现在市面上确实是有一些平台,但是阮星回下载了几个之后发现,好像都不太符合她自己的要求。
于是,阮星回戳了戳万能的系统。
“咱们有没有搞软件开发的公司?”
自从知道了自己名下有个庞大集团之后,阮星回发现,自己是真的越来越习惯于利用这个集团来解决一些事情了。
尤其是在系统本身就在这个问题上心虚的情况下。
有些羊毛,不薅一把真的会难受。
作者有话要说:
嗷呜~~~
晚安!
第93章 浮躁
系统还能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算是没有开发软件的公司,它也得想办法弄一个来啊!
合作毕竟是要保持在双方较为独立的基础上才能称之为合作,星空中学能够拿出来的筹码必定比不上对方,那就只能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