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平级的人想要将事情办好,总得有个领头人,赵安虞虽然出身不显,但是却极富有领导才干,不过半个月的功夫,他便已经混成商务司那边当之无愧的话事人了。
他自己不认识什么商贾,便先跟农务司这边几个人打好了关系,靠着他们引荐,结识了光州城内的几位有名的大商贾。而后又借着光州衙门的幌子,顺理成章从这些人口中打听到了各地大布料、瓷器等大商贾。多番核实之下,初步定下了一份请帖的名录以及后续筹备章程,由赵安虞带头,先呈给宋允知过目。
宋允知虽然不知道赵安虞究竟是怎么做的,但是只要他能让这些人真心实意信服他就好。若是赵安虞能将这回商会的事情办好,他不介意再提拔他一番。
低头翻阅赵安虞送过来的章程后,宋允知不由得微微一笑。这东西跟以往衙门中的文书很不相同,是仿照着他年后写的规划来拟的。在前期筹备中,还将每个人负责的部分都点了出来,谁也没有贪功。
宋允知看完这份详细的章程,一时间还真没挑出什么毛病来,于是同众人道:“东西先放我这儿,明日我叫人过来商讨一番,看看有无添减之处。”
赵安虞等人闻言,哪怕压了压,可是嘴角的笑意还是难以遮掩。这段时间虽然苦了点儿,但只要大人认可,他们的努力便没有白费。
他们来衙门办事,不就是奔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去的吗。苦一点累一点都无妨,只要能看到希望。
翌日,宋允知便召集林度、胡洪等人,商议请这些人入光州是否可行。
胡洪在众人还未开口之际便先泼了一盆凉水:“兹事体大,即便咱们商议好,朝中若是不答应,只怕也会落人口舌。”
宋允知揣着手:“这就不劳您费心了,本官已将此事悉数禀明陛下。”
胡洪:“……”
有后台了不起啊?
宋允知下巴抬得高高的,还真就了不起。
他这一句暗含炫耀的话一出,胡洪便不得不闭嘴了,剩下林度等人无不敬佩地望着宋允知。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们明白,宋大人是真的简在帝心,圣眷优渥。大人做的这些事儿其实都有些不同寻常,但是陛下却从未责怪过,相反还全力支持。
不知道相隔不远的庐州知州是否也是这个待遇?且不管对方如何,反正他们是抱定宋知州的大腿了。
大半日讨论后,林度等人又下去再次核实了一番,他们能打听到的消息自然比赵安虞等人更全面,于是请帖中有足足添了三十来号人。这还是初次参加商会,宋允知担心弄得太盛大衙门中人没有经验,最后落得不好。若不然,名单中人还得足足再增添一倍。
请帖誊写好后,便从广州出发,散去大江南北。
而商务司等人也顺利领了个职,赵安虞摇身一变,已经成了主事。虽然还是没有品阶,但是已经有了职权。
这可把隔壁农务司的人给急坏了,尤其是自诩新人中头一位的张家大公子张茂。他本以为自己会是拔得头筹的那一位,没想到却被旁人抢了先。
其实赵安虞的本事他是服气的,不骄不躁,进退有度,他很愿意交这个朋友。可朋友得交,风头也不能让啊。
张茂赶紧招呼同伴商议:“那边商务司已经出头了,咱们可不能落后太多,否则宋大人哪里还能瞧得见咱们?”
下面有人嘀咕:“这也没招,商务司的差事可比咱们好办多了。”
“好没意思的话。”张茂冷着脸打断了对方,“两边都是新设立的衙门,两边也都是刚初出茅庐的新人。他们没人脉,咱们没经验,事儿都棘手,还有什么好办不好办?”
张茂不是个怨天尤人的,他只是有些傲气,一时放不下身段来求人。可想到赵安虞前段时间四处拜访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这才换回了如今的成绩,又觉得自己那些傲气根本不值得一提。
张茂下定了决心:“打明儿起,直接下地干活!”
农具好不好用,不亲自试验一番怎会知晓?说的这么惨了,若再不知耻后勇,他自己都瞧不上自己。
半个月后,各地商贾都陆陆续续收到了一封来自光州衙门送来的请帖。
衙门?请帖?
光州又有什么大动作了?
再仔细一看,了不得,果然是大手笔。
第115章 抵达 万众瞩目的盛会
去年光州为了那个兽骨的事儿,可是风光了好几个月,听说一直到年尾才渐渐消停。今年刚开春不久,便又有新动静了。
可事实上,光州并非什么商贸繁华之地,本地的小商贾经商体量压根没法儿看,至于大宗卖卖更是少得可怜。前一位知州在任时,光州甚至还有些臭名昭著。
京城中不少富商收了请帖后,直接没当一回事。
他们私下也沟通过,觉得去光州收效不大。本身光州的位置就偏北,都快跟北戎搭上边了,他们费了老大的劲去当地,究竟能做成什么生意?而且这回赴商会还得花钱,租一个展位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不值得。因为对此事不抱什么期待,很多大商贾都没有给什么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