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261)
“是我管教不力,让你受惊了。老翁莫怪。”
然而对方像是没有听见一般,正弯着身子、低着头,在那破旧的竹筐前挣扎着。
秦三友的手颤抖着,无论如何也解不开那系在筐口的布带子,急得额头瞬间冒出汗来。
邱偃看了一会,好言出声道。
“老翁莫急,我已不食山笋很多年。这里有些银钱,你且拿去,就当是我对方才之事的一点歉意。”
他话还未说完,却见眼前那胡子花白的老翁突然情绪激动,转头望了过来。
“我不要银子!”
他脱口而出这话后,随即便定在了那里。
掀起一半的车帘后,那穿着简朴、鬓角斑白的老将军也正有些惊讶地看着他,但似乎只是惊讶于他此刻的失态。
那双眼睛依旧温和,但望着他时已没有昔日的关怀与期许,只剩下一点对陌生人的善意。
秦三友低下头去,半晌将那竹筐里的麻布袋子一股脑地扯出来,不由分说地塞给了那赶车的小厮。
“这笋子是特意带给将军的。将军若是不吃,扔了便是。”
说完,他转身挑起扁担,佝偻着身子、钻入路边草丛中的小路,转眼间便消失不见了。
赶车的小厮哑然看了看怀里的那袋笋子,撇了撇嘴嘀咕道。
“真是个怪老头。”
他嘀咕完,扭头看向身后的老将军。
“老爷,这东西当真要带回府中吗?”
“放着吧。”车帘缓缓放下,邱偃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等一会回到府里就交给石管事,让她做汤给那两个臭小子。我记得他们也是爱吃这口的。”
从前确实如此,但那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啊。他都快不记得那位断玉君上次归家是何时了。
不过话说回来,为何方才那怪老头也要称他家老爷为将军呢?
赶车的小厮顿了顿,最终还是没有多说什么,恭敬应下。
马车再次缓缓启程,车轮轧过石子路的“咯咯”声透过林子传来,响了一阵又渐渐远去,直到再也听不见。
密林之中,秦三友肩上的扁担一滑、跌落在地上。他没管它,自己站了一会,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他的眼神空落落的,有失望也有迷茫。
他的将军不认得他了。
但这难道不是他一早就该想到的吗?有谁会记得二十多年前、自己帐下一个做事有几分糊涂的老兵呢?何况,他当初又是怎样离开的……
山头上,太阳最后一点余晖也消失殆尽,山间一片黑暗。
黑暗中有什么声响断断续续地传来,似乎是夜归的野狐在哀嚎,又似乎只是风吹过的声音。
第100章 瓶中物
秦九叶赶回苏家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
前前后后来了这几次,那道问诊时不让她进的正门已被她踏过数次。但她并不喜欢走那道门,最后还是选择从侧面的小门进的。
这里的路能直达苏凛的书房,一路上不会碰见什么内院的人。
她知道自己是在下意识地躲避什么,或许是那憔悴中透出哀怨的苏家夫人,或许是那情绪过激需要“静养”的苏沐芝,又或许是那苏家的“新当家”苏沐禾。
她和苏家的这笔烂账,只怕一时半刻是算不清了。
脚下飞快地穿过院子,秦九叶又回到了书房中。
房间内还没掌灯,李樵、邱陵、陆子参和高全仍围着那张紫榆大案站着,好似一盘被下了一半的棋,她走时是什么模样,回来时便仍是什么模样。
四人见她回来,一时也没有人说话,一屋子人就都那么大眼瞪小眼地望着她。
这是什么诡异的气氛?简直比寿宴那夜的苏府还要瘆人。
秦九叶一路奔袭的汗凉了下来,动作不由自主地有些滞缓,顿了顿才从腰上解下那只罐子放在手中晃了晃。
“东西我取来了。”
邱陵终于点了点头,先开口说道。
“辛苦了。”
“好说好说。”
秦九叶说罢,又看了看其他三个人,最终还是懒得去探究一二,只转身关上身后的门,然后又挪了屋内的屏风挡在漏风的门缝处,最后将隔间处的帷幔摘下半面,挪到窗子前。
陆子参显然已经对一切挡门、挡窗户的行为有了阴影,当下站起身来。
“天都要黑了,还要挡窗户?”
秦九叶头也没回,手下不停地用帷幔将窗子遮好。
“这东西怕见光见风,得小心点才行。劳烦各位凑近些围着点桌子。”
众人面色犹疑地凑上前来,便见女子从一旁取了只大肚笔洗,将里面的墨迹擦拭干净后放在桌案上,随后小心取下腰间挂着的罐子。
那罐子蝈蝈笼子大小,细听晃动时还有水声,秦九叶将那罐口打开看了看,随后将里面的东西倒进了笔洗之中。
哗啦啦一阵水声过后,笔洗中渐渐平静下来。四周光线有些暗,众人屏息凝视,只见清澈的水中游动着一只通体翠绿色的小虫子。小虫六只纤细的脚紧张地滑动着,似乎在判断周围的环境。
半晌,那小虫终于沉底,彻底安静下来。
陆子参张着嘴看了一会,实在忍不住出声低语道。
“我说秦姑娘,这就是你那怕见风的宝贝?瞧着不就是只水虿,这能看出什么来?”
秦九叶伸出手,示意陆子参将那已被反复研究过许多遍的朱红色瓷瓶递给她,她接过那瓷瓶后放在手中摩挲了片刻,随即将它丢入了水中。
众人一惊,陆子参也连忙开口道。
“这是做什么?”
秦九叶看他一眼,示意对方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