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秘方(366)

作者: 八条看雪 阅读记录

“如若这一回先生又认错了人,该怎么办?”

丁渺不说话了。

过了片刻,他才再次开口,却是在说另一件事了。

“方才在船上你光顾着抱怨麻糖吃完了,我让你去查的事如何了?”

壬小寒挠了挠头,一字一句地说道。

“他如今住在城外西面的丁翁村,在一间不大不小的药堂里帮工。那药堂除了那位秦掌柜和一名伙计外,就只有个老翁会隔三差五落脚。”

丁渺点点头,神色如常道。

“穷苦人家做些小生意,向来没有心思管旁的事。加之地方偏僻,倒是避开了许多江湖眼线。想必也是因为如此,他才懈怠了,竟在一处待了近三月之久。”

“不过……”壬小寒声音顿了顿,似是想起什么、又继续说道,“那村中人说起,他其实是那秦家掌柜的远房阿弟,两个多月来,两人一直姐弟相称,处得已像一家人一样……”

壬小寒的话还未说完,突然便被男子出声打断了。

“阿弟?一家人?”丁渺的声音中透着一股毫不掩饰的尖锐讽意,同他平日里温和宽厚的声线全然不同,“不过一把废铁中磨出来的刀,连名字都是偷来的,又哪来的阿姐、哪来的家人呢?”

不,那人又何止偷走了这些?

甲十三,你十六岁之后的人生全部都是窃来的、是从一个一无所有之人紧紧握住的双手中生生抢走的。

书院的教书先生会教导他的弟子,一个人之所以被抢,是因为盗匪心术不正。但这个世道却给了他另一个答案:他之所以被掠夺,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力量。

从前是他太不中用了,在命运的倾轧下连挣扎哭喊的力气都没。但如今一切都不同了。他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将那些本该属于他的东西夺回来。

而为了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他已经忍耐太久、太久了。

丁渺将手中那半块馍重新用手帕包好,一边摩挲着那手帕上绣着的淡绿色小草,一边温和开口道。

“无妨。他现下是何身份不重要,那村里的其他人也不重要。若有一日真到了碍事的程度,一并杀了便是。想想之后可能要发生的事,死亡对那些普通人来说未尝不是解脱。”

壬小寒眨眨眼,声音中有些不满。

“杀那些人,有些无趣。”

丁渺望向对方的那张圆脸,半晌伸出手去,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脑袋。

“这世上无趣的事很多。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要在无趣中度过。”眼见对方仍闷闷不乐,丁渺话音一转道,“你不是一直想会一会他吗?今晚我便安排此事,如何?”

“当真?”壬小寒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只是那双漆黑的瞳仁总是雾蒙蒙的、不见光亮,“先生可要说话算话。他若又像上次那样藏起来怎么办?”

“今晚这样热闹,他不会缺席的。何况别忘了,我们有个能令他心急的饵。只要将饵放出,他自然要从藏身的地方跑出来的。”

壬小寒重重点着头,声音中难掩兴奋,不停重复着男子对他的承诺。

“先生说得对,我们有饵。先生答应过我的。先生答应过的,自然不会忘记……”

青衣书生不再多言,继续沿着那条窄巷向前走去,圆脸男子便也默契跟上前去。两人相伴、缓缓前进,背影望去就好似一名教书先生带着他那不大中用的书童一般,并瞧不见任何刀光剑影,也闻不见丝毫血腥气味。

第137章 血脚印

璃心湖西北方向的湖岸上,有一片寂静荒凉的河滩。

此处曾是古河河道,古河已流淌千年,如今上游百余条溪流渐渐改道黛绡河,这古河河水便渐渐枯竭,最深处也不过刚刚没膝,浅滩中水流滞缓、水质也不清澈,就连附近的下古口村的村民也不再此处洗衣淘米打水了,日子久了,附近苇草丛生,入夏后更结成一片密实不透风的绿毯子,蚊虫蛇蚁聚集其中,再没有附近村民愿意来此处取水了。

每当日头沉沉落下,如火般的夕阳便会将那一片片破碎的水光染成了淡红色,就连四周的苇草仿佛都跟着烧了起来。

少有人知,在这荒草掩埋之所,每日最绚烂的一刻,竟是日薄西山之时。

因为这样的地方,本就几乎无人踏足。

只是今日,那层层叠叠的暮色中,竟隐隐传来一阵水声。

柔风吹拂,细草苇叶分开片刻,露出一道立于水中的人影来。

那是个赤着上半身的少年,披散着头发立在水中,似乎是在沐浴。河水在他膝弯处打着转,再流走的时候便带上一丝血色。

李樵双手捧起一汪河水,自头顶缓缓淋下。

血水流进他的眼睛,刺痛感好似无法扑灭的火焰向他的眼底深处蔓延。

被生生遏止的杀戮没有得到满足,这使得他浑身上下沸腾的血液迟迟无法平复,五感仍处于兴奋不已的状态,他能听到孑孓在水中摆动身体、白蚁在暗处啃噬腐木的声响,能感受到视野中每一处轻微的晃动,一阵微风拂过也好似腊月的风雪裹挟着他的身体。

腊月的风雪是很冷的,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还记得第一次出任务后回去复命的那天,那来应门的门房是如何上下打量他的。

都城大户人家的大门完全开启后能并排走下两辆马车,可此刻却只在他面前张开半掌来宽的缝。抱着手炉的门房就藏在那道门缝后,只露出一只眼睛。

那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盯了他许久,随后将视线落在他身后。

“不是专门做这种事的吗?还要旁人给你擦屁股。动作快些,若让人瞧见了,不知要怎样编排老爷……”

上一篇: 何处寄相思 下一篇: 青山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