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山巍巍(94)

作者: 一两春风穿堂 阅读记录

孙嬷嬷引领在侧,她心中感叹,又不知阿笙如今脾性,恐怕多说惹人恼怒,偷偷在旁抹了抹泪,阿笙见此眼中甚是柔软。

安氏的这处宅子阿笙从前没来过,但院中景致与从前外祖母的其它园子相比,倒是简陋了许多,但她并未多看,而是直直地往正庭而去。

庭内,老妇人着四时年华服,头戴海珠为饰,她端坐高堂,看着孙嬷嬷等人将那个已然亭亭玉立的人儿带到了自己跟前。

阿笙抬眼看向老妇人,一老一小的目光撞上,话语未开便已然眼眶微红。

外祖母头上的白发更多了,她终是上了年纪,念及此,阿笙微微敛了眉目。

安老夫人微微抬手,却见阿笙双手交叠跪地躬身,用清亮的嗓音道:“孙女苏长笙,问外祖母安。”

姿态行止亦如当年。

安老夫人抹了抹眼角的泪,平稳着声音道:“甚安,甚安。”

言毕,孙嬷嬷将人扶了起来。

阿笙唇边带笑,眸光烁烁,她并未如常人那般与人抱作一团,哭得声音嘶哑,而是上前轻轻抱了抱老人家,用柔和的声音道:“外祖母,孙女如今过得很好。”

只这一句便断了老太太多年来的担忧与心疼,过去之事已然过去,无须说出来平白惹人伤悲。

阿笙要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安老夫人看,让她看着自己如今很好,那些不好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安老夫人眼中含泪,听闻她这般道,不断点头,道好,“过得好便好,便好。”

在老人家看不到的地方,阿笙迅速将一颗滚落的泪抹走,而后放开了安老夫人,笑着与她聊起自己这些年在华清斋的故事。

孙嬷嬷在旁看得真切,笙姑娘再不是从前那个会在长辈膝下撒娇的苏长笙了,她懂得克制,知道老夫人过于神伤会伤身子,她真的长大了。

但人的成长岂能没有代价,她这些年在外定然是遇上了不少的事,才能习惯不与人述说自己的委屈了。

想到这,孙嬷嬷又抹了抹泪。

“你这老货,我孙女不惹我,你倒来惹我。”

安老夫人故作生气的模样,孙嬷嬷知她是在劝解自己,立刻换上了笑,道:“省得了省得了,我这就去安排点心茶水,不惹您的眼。”

说着便带着人下去了,留下祖孙二人讲讲旧话。

夜里竹影横疏,阿笙与安老夫人请过安后,便随着侍女去了孙嬷嬷为自己准备的院子歇息。

孙嬷嬷伺候着老夫人梳洗,老夫人看着西边亮起了灯火的院子,对孙嬷嬷道:“给帝京去一封信,告知一声阿笙回来了。”

孙嬷嬷略有些惊讶,这些年老夫人从来不会主动与帝京联系,就算安氏的人来闹她也从未与帝京求过援,与窦氏老家主更是多年未有话,那边软话说尽,老夫人都不曾抬一眼。

今日怎么会忽然想要主动联络那边?

知道孙嬷嬷在疑惑,安老夫人从她手中接过梳子,为自己梳了梳鬓角。

“‘苏’这个姓带着天家降下的罪,阿笙如今是华清斋的子弟,带着这个姓她将来会施展不开。”

说着她又叹了口气,“我们安家如今又是一大个烂摊子,不能让她去沾染,思来想去,唯有窦氏了。”

“可家里的情况……”

孙嬷嬷欲言又止,窦氏族内又何尝不是一团乱麻。

知道孙嬷嬷未出口的话,安老夫人叹了口气,“我那儿子是个诨傻的,才能让二房的窜起来,但他俩但凡有一个靠得住,窦盛康不至于到现在把着家主的位置不放权。”

“您的意思是老家主并没有多看好二公子?”

安老夫人闻此冷笑了一声,“窦盛康这人一辈子惦记着祖上的风光,极重礼法,一个外室的儿子,不到万不得已怎么可能将家交给他。”

屋内烛火摇曳,安老夫人看着镜中自己苍老的容颜,道:“趁着我还能动,还可以为阿笙争一争当年本该属于她母亲的东西。”

闻此,孙嬷嬷不由叹了口气,倒引得安老夫人发笑,“怎么?觉得我现在人老了,没用了?”

“谁敢说定远侯府的姑娘没用。”孙嬷嬷笑了笑。

安老夫人罢了罢手,“得了,多老远前的身份了,就你还挂嘴上。”

“只是我看笙姑娘现在是个主意大的,这件事恐怕还得跟她商量才是。”

安老夫人同意孙嬷嬷这话,此事事关阿笙,毕竟从前的种种是她亲历,愿不愿意回窦氏还要她点头。

次日午席,孙嬷嬷让后厨做了羊肉锅,佐菜便用的偏院种的新鲜蔬果,这个季节吃着正是时候。

席间,安老夫人十分随意地问阿笙,是否愿意回窦氏。

安老夫人小心地观察着阿笙的神情,却见她浅尝了一口片成薄片的羔肉,仿似在聊着市集之事一般,问道:“祖母是想要窦氏的家业?”

见阿笙一针见血地点出自己的心思,安老夫人起了兴致,半开玩笑道:“窦氏于商道之上数一数二,可谓家财万贯,你不想要?”

阿笙笑了笑,又夹了一块儿小瓜片到安老夫人的碗里,道:“这营生如履薄冰的,孙女没外祖父那个本事,自是不敢所想。”

安老夫人听闻这话,放下了手中的筷箸,问道:“这话从何说起?”

阿笙见老夫人停了筷,自己也放下了筷箸,又接过侍女递过的清水漱口。

“窦氏经营粮油起家,如今生意遍布央国内外,除了百姓的日常食用粮外,朝廷南粮北送的赈抚粮,以及仓部的储蓄粮大多也是与窦氏合作。”

上一篇: 秘方 下一篇: 诱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