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你们就可以不拿朕举例!”
不拿他举例,那些人注意力就不会放到他身上。
李隆基十分确定,天幕就是故意的。
不过除了李隆基外,其他人心里都很痛快。
尤其是杨贵妃这个当事人,“骂得好,骂的妙。”
荔枝要全是她一个人吃的,那她被骂并不冤枉。
问题是荔枝不是她一个人吃的,李隆基吃的比她更多,最后挨骂的只有她。
【然后是分配,古代资源都是向上集中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是什么意思?
可以简单理解为:两成的人掌握世间八成的财富,剩下的八成。人瓜分剩下的两成财富。
这里的财富也可以换成权力等其他资源,道理通用。】④
“什么意思?我有些没听懂。”有人问身边人。
“我也不是很懂,但隐隐觉得可悲。”一知半解的人们道。
而听懂的人们则沉默,他们承认,事实确实是这样。
无论是财富还是权力,又或别的什么。
“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但失衡过多,也会发生变故,比如改朝换代。”
“虽然还是一样的财富/权力分配方式,可人却变了。”
虽然这种办法不能治本,但好歹治标。
【古代的分配方式是极其失衡的,这也是为什么朝代们逃离不了改朝换代的命运。
因为朝代越往后,社会阶级就越固化,土地兼并、贪。污腐败、民不聊生的问题更严重。
等无法挽回到一定程度,就会迎来改朝换代,然后周而复始。】
“这就是亡国本质!”诸朝执政者们睁大眼睛。
数千年历史,诸多朝代,从开国到亡国。
只用阶级固化、土地兼并、贪。污腐败、民不聊生几个词就能概括形容。
当然除了这些肯定还有其他原因。
不过大致方向绝对没有错。
“之前就说过反着来可以延长国祚,不过谈何容易。”
早就明白并行动的执政者们叹息,因为他们面对的阻力实在太大。
他们身为帝王想要延长国祚,而那些得到权力的权贵们难道就会拱手相让。
这样说吧,能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不亚于改朝换代。
起码改朝换代是摧毁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而他们却无法也不能摧毁现有秩序。
“又来了,那种无能为力感。”
这种眼睁睁看着事态变恶劣,却无力阻止的感觉,让人绝望。
【咱们现在的分配方式,肯定比古代公平。
但随着时间过去,这种分配是继续向大众倾斜,还是向少数人倾斜,这谁也说不清楚。
毕竟咱们站在后世,看已经成为历史的古代自然显得高瞻远瞩,可身处局中,很容易当局者迷。】
“嗤,这话说的,数千年那么多次轮回,难道后世就能成为那个例外?”
“怎么可能,哪个王朝能做到?没有王朝能够做到!”
这让想延续自己王朝的帝王们难受崩溃。
“没有王朝可以例外,纵使朕改变了大秦的命运,未来大秦依旧会覆灭。”
再没有这一刻,嬴政清晰看到秦朝未来的命运。
那个他心中可传至千秋万载的大秦王朝,从一开始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干嘛要执着王朝千秋万载呢?真是不明白其他帝王的执念。”关于这点,刘邦十分洒脱。
他不求长生,对自己建立的大汉也看的很开。
当然这不是他对大汉没有感情,相反刘邦对大汉感情很深。
只是刘邦更清楚,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能阻止的。
既然阻止不了,那就只能接受,不然一直纠结痛苦吗?
别闹,他没那么多愁善感。
“千百年后,大汉覆灭,能为后世留下什么?”刘彻呢喃自问。
突然,他想到后世的民族:汉。
“这样也好。”刘彻突然轻笑,心中一直的憋闷和惆怅散去。
他想求长生,天幕说世上没有长生;他想要汉朝国祚延续,天幕说没有王朝可以例外。
但千百年后,华夏人民自称汉族,又何尝不是汉朝精神的一种延续。
“王朝们的覆灭规律,也可以从经济角度解释吗。”李世民眨眼,心里倒是没那么惆怅。
谁让他之前就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事生气过,比起唐朝覆灭,还是盛世大唐的腰斩更让他心痛。
“朕不接受,朕已经改变了那么多,为什么大明依旧会覆灭!”
朱元璋眼眶红肿,难过又愤怒。
为了延续明朝国祚,他强忍着用更多女官,和提拔工匠、商人们的地位。
不仅如此,他还约束朱家宗室,不再让他们那么乱来。
可就算他做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无法改变大明未来的命运?!
“父皇,您冷静,咱们改变了很多,一定可以延长国祚,相反,咱们要是什么都不做,国祚绝对会比历史上短。”
“至于让大明国祚永存,您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朱标对朱元璋道。
“你说的朕又何尝不知道,只是朕心里还是难受!”
朱元璋又不傻,更别说前面还有那么多朝代结局做前车之鉴。
可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又是另一回事。
而且这两种情绪,并不冲突。
【最后来说消费,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交易、买卖环节。
跟咱们现在的交易不同,古代交易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钱易物,一种是以物易物。】⑤
【先说以物易物。